谈 美
朱光潜
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问题1][简答题]
作者为什么说“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两”?
[问题2][简答题]
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极客观的东两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的理解。
1、 古松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2、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了风格不同的散文,各有千秋而传世。朱自清的文章感情强烈而行文质朴;俞平伯的文章在细腻柔婉的描写中,插入一些哲理的分析,苦涩而玄妙。对同一事物,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处境和不同心情时看法也不同。不同的人由于身份、经历、性格等原因,对于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课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5分)
(2)若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请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分)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篮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篮球运动对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
动作要点: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①从跪立开始,上体前倾,同时两臂后摆,臀部后坐。②两臂迅速向前上摆,摆至前举时立即制动,同时伸腰展髋,脚背与小腿用力下压。③身体向上腾起时,迅速提膝收腿成半蹲姿势。
保护与帮助:保护帮助者站在练习者体侧,"-3其两臂摆至前举时,迅速托其腋下(或提其上臀)帮助腾起。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跪跳起”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跪跳起”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使用多媒体。(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新知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草虫的村落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xuān)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xī)熙攘(rǎng)攘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虫子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xī)蜴(yì)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qī)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pì)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竞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jiū)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王老师在晚自习时发现教室地面上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打扫,自己就去另一个班上课去了。劳动委员见老师走后也停止了打扫,心想放学后就该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会儿检查工作的校领导发现了班里的卫生极差,给予了班级以严厉的批评。王老师决定以“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作为班训,同时结合“扫屋风波”,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为养成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爱劳动的良好班风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天,王老师抓紧一切时间,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午,班会如期举行。教室墙上贴上了火红的“班训”:“让一切劳动都爆起火花”。同学们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纷纷上台发言,他们个个神情严肃,认为以前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等,纷纷表示不会让“扫屋风波”在班级中重演。
同学们很快有了认同感,他们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建设。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级卫生责任制。劳动委员也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化内疚为动力,勤奋工作。
此后,班级卫生评分一直保持在前几名的名次,各方面也都有起色。他们很快就获得了学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1)分析一下王老师组织班会成功的原因。(10分)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如何管理好班级?(10分)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1)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10分)
(2)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10分)
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