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研究生小张同学屡次在微信上进行人身攻击,导师老李对他有过多次善意的书面批评,劝其为人要平和。后来,小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批判学界前辈的言论,其中不乏“垃圾”“庸才”等侮辱人格的极端用语。老李看到后,随即在网络发布转告学界及弟子的公开信,声明要和小张解除师生关系。事后,迫于各种压力,小张发布公开声明,向学界前辈道歉,但他觉得很冤:一是自己的言论没有人格攻击,二是言论发表在朋友圈,且对象是一些好友,还屏蔽了一些好友和不熟的人,这种做法是私事,不算公开侮辱他人的行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定题目,完成写作任务。
这则材料源于2015年的一则真实热点新闻,此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师生关系这个问题的广泛争论。 这道作文题材料新颖,要求相对较宽,命题人没有在审题立意方面设置太多障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从审题立意来看,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分析。
(1)从学生小张的角度出发。尽管小张屏蔽了一些人,这些言辞极端且带有侮辱性质的文字只能让部分好友看到,但这些言论仍然会在网络上以病毒式传播,小张的行为确实已经涉及对他人的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另外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小张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很冤屈,他的道歉是迫于舆论压力,而非发自内心。
(2)从老师老李的角度出发。老李多次善意劝告小张同学为人要平和,这体现了老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教育学生的品质和道德,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这是值得赞扬的。但他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公开发布与小张解除师生关系的通知这一做法欠妥。这种行为
公开了小张同学的信息,就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小张同学的隐私和人格。另外,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出现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该诲人不倦,对学生高度负责,而不是武断地解除师生关系,放弃教育。教育需要耐心和细心,老师如果能更有耐心,是否会更好呢?
(3)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师生关系从教学内容上说是授受关系,从人格上说是平等与民主的关系,从社会道德上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传统师生关系主张师道尊严,新型师生关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从小张的角度来说,要尊重老师;从老李的角度来说,要把小张当成朋友,用高尚的道德言行、良好的精神风貌,感染并帮助小张纠正其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立意主要有:①尊师重道;②心平气和,尊重他人;③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④教育的耐心与细心;⑤有学历,更要有品德;⑥人的修养与道德;等等。
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材料: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算总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是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竞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问题:
(1)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2)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材料: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材料:
某中学在“整顿校纪校风”活动中,让各班级自定违反校规处罚制度。初二(3)班班主任牛老师率先发动同学制定了这样的“班规”:迟到一次罚10元,不出操罚10元,课上睡觉罚15元,旷课一节罚20元,打架一次罚150元,考试作弊被抓罚250元。这一班规经学校同意“试行”,接着在全校推行,后经学生家长反映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被查处。
问题:
(1)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违法的主体有谁?
(2)违反了哪些法律或法律的规定?
(3)违法主体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研究发现,人类利用婴儿和成人之间形态上的典型差异作为重要的行为线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唤起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许多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具有人类婴儿的特征。人们被这样的动物所吸引,把它们培养成宠物。这一结论最适宜用来解释的现象是( )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邱老师是一所普通中学的一名老师,他所管理的班级班风严明、学习成绩突出。他的学生送给他一个响当当的昵称“邱爸爸”。有新老师向他咨询怎样管理班级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罢了。”据此推断,邱老师的教育理念是( )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