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格陵兰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这座岛有在北极

格陵兰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这座岛有在北极圈之内,北部常年冰雪封冻,有经济和居住价值的,只有南部的一小部分领土。这里生活着5万多因纽特原住民,还有少量的丹麦人。这些丹麦人大多是派驻当地的官员和军人,负责彰显丹麦王室对格陵兰行使的主权。因为格陵兰,是丹麦的领土。不过,__________,它具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拥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甚至能越过丹麦进行一些国际级别的发声,也能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格陵兰的特殊之处并不只在于面积
  • B.格陵兰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 C.格陵兰微妙的地缘价值令人刮目相看
  • D.格陵兰的地位显然不同于一般的领土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D
本题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开篇先介绍格陵兰岛的地理特征和人口情况,接下来指出丹麦派驻官员和军人对其行使主权的原因是“格陵兰是丹麦的领土”,最后通过转折词“不过”强调格陵兰岛“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等,侧重说明其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故横线所填内容要体现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对应D项。A项,“特殊之处并不只在于面积”只能承接前文“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说明格陵兰岛面积很大,但和下文核心话题“自治权”衔接不紧密,且选项表述不完整,未明确指出格陵兰岛的特殊之处,排除;B项,“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非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提及格陵兰岛“能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侧重强调其自治权,并未提及其扮演重要角色,排除;C项,“微妙的地缘价值”和后文核心话题不一致,后文并未讨论格陵兰岛的战略地位,排除。

更新时间:2021-09-08 19:2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我国民法是调整(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A.特殊主体
  • B.一般主体
  • C.平等主体
  • D.财产主体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D.“三个有利于”标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 )平方米以内。

  • A.150
  • B.200
  • C.100
  • D.250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动物园内海洋馆、热带馆、熊猫馆采取分时段展览形式,海洋馆每展览3天闭馆1天,热带馆每展览7天闭馆3天,熊猫馆每展览6天闭馆2天。若三个场馆同时从周一开始进行展览,则三个场馆第一次均闭馆是星期几?()

  • A.星期一
  • B.星期三
  • C.星期四
  • D.星期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淄博设有的山东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 )。

  • A.鲁泰股权交易中心  
  • B.齐鲁股权交易中心  
  • C.蓝海股权交易中心  
  • D.前海股权交易中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将中国领土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黄埔条约》
  • D.《天津条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航的教师认为,10万年薪虽然很高,如果应聘者能够在学科前沿做出一流的成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 B.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 C.新年伊始,“勇气”号火星车和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灭星车先后成功登陆火星,人类开始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了
  • D.新的世纪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措施包括()。

  • A.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B.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C.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D.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E.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制造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基本原则有( )。

  • A.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 B.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 C.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 D.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 E.统筹协调,共享发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除藏书外,藏书楼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藏书家及文人学者校勘书籍、读书研究的主要场所,为了使藏书内容准确,没有舛误,他们将多种刊本进行比对,通过勘订,改正原书中的错处,以免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讹传讹
  • B.误人子弟
  • C.谬以千里
  • D.混淆是非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