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的新群体,无论是“精致男孩”“大女主”还是“隐形贫困人口”,它们都不是按照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来划分,而是由兴趣、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致的人组成的。这在社会学里是一个重要的转向,说明身份认同从社会经济阶层认同转为消费认同。
“我是谁”是由“我”买的衣服、度的假、开的车、住的房等“我的生活方式”来定义的,消费设定了人格。“共同的生活方式”被淡化,一切都指向分化,因为“我”是特别的,也是自由的。
参考发达国家的经历,这是他们进入消费社会后已经完成的分化。研究者通过观察过去十几年中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的变化,总结出“轻熟女”“暗黑女”“文化系大叔”等具有新消费意识的群体。这种人群的重新排列组合,必然会引起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和消费行为层面的变化。在当代消费文化理论方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把这种分化叫做进入风格化消费的时代,新团体并不是用年龄、种族、职业等决定社会经济阶层的客观指标来划分的,而是以消费建立起的身份认同(也就是生活方式的风格)来组合的。
当人们从传统的社会坐标里分离出来,几乎同时就要找到新的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方式。身份是人们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是在社会中的位置。从古至今,人类都是作为群体性的动物而存在的。但在古代,人一出生就决定了所属阶层,改变的机会不大。工业革命改变了阶层的固化,通过努力有可能改变命运。当身份或者说社会坐标可以变动的时候,身份就变得重要起来。(a)现代性用强制性的社会地位的自主,代替他主。
新的社会坐标体系就是生活方式。(b)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有实验和理论支撑。(c)
人们通过展示消费品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特殊情境中甚至会加强这种个性表达,使得自己的行为成为自我保护的安全毯。比如,1976年有实验表明,那些根据自己的喜好精心装点宿舍的学生,辍学的可能性更小。这个消费过程能够保护自我不被陌生环境影响。而当一个人要扮演新的或者不熟悉的角色时,消费定义自我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符号自我实现理论认为,那些没有完整的自我定义的人倾向于通过获得和展示相关标志性符号来实现个性塑造。比如,职场新人非常重视着装,用穿衣作为获得专业感的策略。
这种探索生活方式的转向至关重要。在西方,消费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去道德化过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是排在第一位的,那时禁欲和节俭是主流的消费观。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消费才开始被鼓励。上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进入消费社会,消费品极其丰富,选择性增大,人们对购买奢侈品已经习以为常,消费不再停留于使用价值,甚至不再借以炫耀财富,而是关注消费品的符号意义。在消费观的演变中,不同学派的社会学家始终批判消费者是被商业狙击的牺牲品,是生产商和品牌愚弄操控的对象。但当消费者以生活方式为依据寻求身份认同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在购买商品和文化上拥有决策权,因为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自己安排时间、支配金钱的消费模型。这种转变,鼓励消费者以一种精明冷静的心机谋划符合自己个性的生活。
这段文字是一组文章的前言,这组文章最可能围绕下列哪一主题展开?
观察前言内容可知,文段先指出“共同的生活方式”被淡化,一切都指向分化,接着围绕“生活方式的转向”加以论述。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可知,这组文章最可能围绕“生活方式”这一主题展开。B项“消费观念”、C项“社会阶层”、D项“消费模型”均话题不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事后郑老师在班上如何处理此事最合适?
上课铃响了,来上英语课的陆老师看着教室旁仍在打扫的学生们,他如何做最合适?
(题干不全)学生一发不可控制了呢?其原因在于初中学生:
当郑老师见到学生开始拿蛋糕互相袭击时,哪种做法最为合适?
冬至这天是初三(3班)小余的生日,郑老师从饭堂出来进到班里准备组织学生午自习,刚进来就被讲台上的大蛋糕惊到了。这时同学们都围上来,小周率先说:“老师,今天是小余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她点蜡烛,唱生日歌吧!”小何提议:“您为我们切生日蛋糕吧!”郑老师为小余点了蜡烛,和学生一起唱了生日歌,并切了蛋糕,大家陆续拿到了自己那块。
这时只听“啊”的一声尖叫,小余脸上被涂上了一大块奶油。而这只是开始,拿到蛋糕后同学们兴奋起来,相互朝对方“袭击”,郑老师也没有幸免,她的脸上,衣服上留下的奶油痕迹越来越多。“很少能在学校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开心的状态了,玩就玩一会吧。”郑老师心想,但下午还要上课,随即通知大家“活动到12:45分,上之课前收拾好教室卫生。”随后郑老师离开教室回到办公室,去清理脸上衣服上的奶油。
离开教室后,班上更热闹了,有的女生拿着蛋糕在操场上追逐男生,有的学生在教室外拿着蛋糕互相往脸上衣服上抹着,小王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都是白花花的奶油,男生小李干脆用校服蒙住了脑袋……这时,教务处主任来到办公室,告诉郑老师:“你们班的学生疯闹,把奶油弄得满教室满校园都是,赶紧组织学生打扫卫生。”郑老师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来到教室,班上只有二三位学生,只得先组织他们把教室打扫干净。陆续有学生回来,向外班借来拖把,水桶将门前和教室附近的蛋糕收拾干净。上课铃响了,还没有收拾干净……
当郑老师进教室见到讲桌上有大蛋糕时,最合适的做法是:
五年级举行集体跳绳比赛,五(1)班在临上场前大绳坏了,王老师让体育委员去四(3)班借了一根。跳完后,大家就回教室了,把大绳落到了操场上。过了几天,四(3)班同学来要大绳,这时再去操场找已经找不到了。针对这一情况,五(1)班班主任李老师该如何处理?
家长开放日时,二(6)班一位家长听完数学展示课之后向班主任反映:“班里孩子多,我家然然胆子小又不爱说话,这堂课他一次手也没有举,虽然有一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了,但那个题没什么难度,我感觉他这堂课收获很小。您能不能跟数学陈老师说说让他多给然然些机会?”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如何回复最合适?
五(1)班是某学校的一个“问题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其他班差,个性张扬,难以管理,班风很乱,也有一些家长不太配合老师工作,偶尔在班级群里质疑教师的授课及管理。最近五(1)班的班主任老师因病休长假,学校考虑再三,决定派赵老师接任班主任。赵老师采取以下哪些措施更加合适?
①打造班级文化,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常规
②利用集体外出的实践机会,精心策划组织活动
③把自己设计的学习策略告知其他学科教师
④与科任教师一起给孩子们制定学习策略
⑤在班级群里发布消息,了解家长的需求与期望
⑥通过各种方式,与有质疑的家长进行沟通
为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老师会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问问学生与音乐有关的问题,让每位学生唱一首歌,轮到小李时,他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唱”,老师让小李照着歌本念了一遍歌词后坐下了。事后音乐老师了解到小李在老家上的小学,没上过音乐课,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唱过歌。面对小李,音乐教师怎么做最合适?
在某初中,学期刚刚结束,做完班级大扫除,收拾学生遗落物品时,高老师发现了一本笔记本,这是男生钱某送给女生刘某的礼物,写有表白内容。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老师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