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下列成语及其人物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下列成语及其人物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入木三分—王羲之
  • B.闻鸡起舞—祖逖
  • C.围魏救赵—孙膑
  • D.指鹿为马—赵高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A、B、C、D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要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将典型人物和其典故匹配清楚。

A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唐朝的张怀瓘在《书断·王羲之》中提到:“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意思是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1厘米)深。A项正确。

B项: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讲的是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B项正确。

C项:“围魏救赵”出自《史记》,与孙膑、庞涓相关的典故,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C项正确。

D项: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出自《史记》:“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意思是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D项正确。

更新时间:2021-09-15 22:2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我国民法是调整(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A.特殊主体
  • B.一般主体
  • C.平等主体
  • D.财产主体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D.“三个有利于”标准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 )平方米以内。

  • A.150
  • B.200
  • C.100
  • D.250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动物园内海洋馆、热带馆、熊猫馆采取分时段展览形式,海洋馆每展览3天闭馆1天,热带馆每展览7天闭馆3天,熊猫馆每展览6天闭馆2天。若三个场馆同时从周一开始进行展览,则三个场馆第一次均闭馆是星期几?()

  • A.星期一
  • B.星期三
  • C.星期四
  • D.星期六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淄博设有的山东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 )。

  • A.鲁泰股权交易中心  
  • B.齐鲁股权交易中心  
  • C.蓝海股权交易中心  
  • D.前海股权交易中心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将中国领土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黄埔条约》
  • D.《天津条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航的教师认为,10万年薪虽然很高,如果应聘者能够在学科前沿做出一流的成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 B.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 C.新年伊始,“勇气”号火星车和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灭星车先后成功登陆火星,人类开始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了
  • D.新的世纪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十四五”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措施包括()。

  • A.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B.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C.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 D.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E.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制造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基本原则有( )。

  • A.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 B.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 C.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 D.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 E.统筹协调,共享发展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除藏书外,藏书楼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藏书家及文人学者校勘书籍、读书研究的主要场所,为了使藏书内容准确,没有舛误,他们将多种刊本进行比对,通过勘订,改正原书中的错处,以免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讹传讹
  • B.误人子弟
  • C.谬以千里
  • D.混淆是非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