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社会蓝皮书》指出,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20辆时,通常被看作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汽车社会里,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人的空间属性的扩展和精神的延伸。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化。汽车影响力已辐射到文化、法律、道德、家庭等各个领域,与自然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等相互影响并形成了一定行为规范的社会状态。
进入汽车社会前,中国人经历了长期的自行车阶段,习惯了任意穿行、灵活、多变的交通形态。进入汽车时代后,依然存在随意停车、随意乱穿、不各行其道等交通乱象。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这番景象:在十字路口,汽车、行人无视交通信号灯,我行我素,红绿灯的警示作用成了“仅供参考”;在交通要道,各种车辆胡乱横行,无提示地随意并线串道,导致事故频发;在环路出入口,众多车辆竞相“加塞儿”,挤作一团,无法按照顺序进出;在胡同小路,车辆沿街随意停放,双向车道变成了单行道,道路上停满车辆,四车道变成了双车道……一系列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反映出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也折射出当前社会汽车文明的缺乏。
汽车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后,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文明体系,包括道路设施的完善,民众安全意识的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汽车文明的构建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美国、德国等都是先完成了城市化过程,而后才是机动化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而我国在城市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机动化就已来临。城市化与机动化的矛盾,突出体现在道路规划上。一些城市缺乏科学规划,道路建设滞后,公交分担率低,道路、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汽车社会正面临众多困扰,汽车成为社会分化象征,许多汽车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汽车社会的管理目标不是让人不买车、不开车,而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寻找更公平、更有效率的治本之策,建立包括普通市民在内的、由各利益集团共同参与和监督的城市交通决策及管理机制。
给定资料1在概述汽车社会面临困扰时提到,“汽车成为社会分化象征,许多汽车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根据给定资料,应如何理解这句话?(15分)
要求:理解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
2017年山东省公考《申论》真题(A类)
本题答案从两句话分别入手,分别解释说明汽车成为身份象征和汽车文明关系到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最后结尾写出结论;对于事实和观点有深层的见解,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辨的、全面的认识是关键。紧扣题目内容,精准反映材料内涵,语言表述规范。能够理清观点或者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将句子中的词语解释清楚,然后讲明白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试题分析
(1)这句话要求谈谈“理解”,需要理解这句话中的含义,尤其是明白“社会分化”是什么,社会问题是什么。汽车成为社会分化象征的表现、为什么会成为汽车社会的困扰、汽车问题有哪些、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应该怎么做解决这些问题。
(2)本题的难点是答案呈现的逻辑,既需要对句子解释清楚,也需要在最后得出结论。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手机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收发短信发展到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甚至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将手机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仅仅是附带功能。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说法错误的是( )。
王某为某县某镇政府工作人员,当选为H县人大代表,王某当选的正确余径是()
(二)
村民王某和施某两家相邻。2012年3月,施某在两家之间都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空地上砌了一堵墙。谁知,这堵墙竟成了两家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围绕砌墙的合法性,砌墙后王家的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两家互不相让。5月4日,王某、施某又起纷争,施某先动手打了王某,继而双方互殴,王某右踝骨折,施某左上臂挫伤。后经鉴定,王某被打成轻伤。王某要求施某赔偿其因轻伤所受损失,并要求公安机关对施某处以治安处罚。
王某与施某的斗殴行为在侵权形态上属于()
会签是指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 )的道路。
“手表定律”是指当我们同时拥有两只时间不一样的手表时,反而不知道准确的时间,这对做好团队工作的启示是()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某区政府下列行为不符合转变政府职能要求的是()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当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检察机关或者审判机关提出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