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国考)申论->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试题(网友回忆版)  材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试题(网友回忆版)

  材料一

  阳光伴随着讨价还价声,洒在谷底开阔的地方,这里正是小谷村集市所在的地点。驻村第一书记汪杰正在摊前拉话时,镇长陈青松打来了电话:“不错呀,你这‘无中生有’的集市渐成气候了。”

  集市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边赶集,一边说着过去种种,十分感慨:“想过有改变,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从前的小谷村是什么样子呢?

  汪杰记得他刚来小谷村的场景。因为山多平地少,村民择坡而居,住的都是篱笆屋。住得远的村民到村委会要走两个多小时,除了出山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几乎与世隔绝。

  汪杰刚到村里时,老百姓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他走进住在深山的赵贵家,看到他们家高高低低四个孩子,全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孩子都十四岁了。赵贵说,女孩子就应该在家照顾猪鸡羊。男孩子呢?赵贵说,上学太远也太苦了。汪杰说,小谷村会好起来的。赵贵只是笑。

  很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小谷村的各项改造开始逐步推进。从县城到小谷村的苏民路正式动工,村内七条道路的拓宽硬化同步进行,五个易地住房安置集中点建设同时启动,安全饮水配套工程加快实施,电信宽带也进入村民家中。

  改变小谷村硬件容易,但是人们的思想呢?连村干部们都得过且过。汪杰来的第4天才见到他们。汪杰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做事。他“化缘”来的几台电脑,让村干部们学会打字,带领他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他还有意识地锻炼年轻村干部,鼓励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村纪检小组长刘波年轻,有些怕事,邻村一只狗咬死小谷村的一只羊,两村村民争吵起来,刘波觉得这事超出了村纪检小组长能管的范围,他解决不了。汪杰鼓励刘波,村干部样样事都得会干,越复杂的事越不能往后退,并指导他具体怎么做。刘波大着胆子处理好了这件事,觉得自己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气了。现在,村里到处都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或在走访解决问题,或在填路上的积洼,或在调解邻里纠纷。汪杰戏说,他们是村里的“施工队”。

  孩子是小谷村的将来,要变,不能落下他们。那天从赵贵家出来,汪杰就下了这个决心。他开始奔波,提议筹办专为大龄失学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的“桐华班”。筹办还算顺利,“桐华班”由县教育局牵头,集中县里的优秀老师,加上一些知名高校的学生志愿者,自己编写教材,精心安排课程。学生们初来时,有的还哭哭啼啼的,汪杰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爱与鼓励。

  可是,汪杰找来找去,发现学生里面没有赵贵的大女儿。他去赵贵家做工作,赵贵就是不同意大女儿上学。一个深夜,汪杰跑去镇上找陈青松商量,最终他们决定换个方式——送法上门。第二天,汪杰带着司法所工作人员去了赵贵家,工作人员告诉赵贵,他们这样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并苦口婆心陈述其中利害。赵贵终于同意大女儿去上学。“做人的工作也许不像修房修路那样起眼,但最根本,也最长远,哪怕我们暂时看不到结果,也必须全力去做。”汪杰记得和陈青松探讨的那个深夜,离别时,陈青松说了这番话,并按着他的肩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

  曙光里,新修的苏民路冲开群山,伸进小谷村的谷底,村民们也搬进了新家。村里的孩子在“桐华班”学习后,渐渐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们想着继续读初中、高中,还要考大学。想到未来的生活,他们的脸上焕发着光彩,看向远方的目光更加坚定。

  只有付出过,才知道其中艰难。汪杰希望自己离开后,小谷村能有东西永远留下来。同在一个镇,柏香村做茶园、搞旅游,后池村有苗圃基地。小谷村做什么呢?汪杰把小谷村的事捧在手里,掂来掂去,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在小谷村造一个集市。

  经过一番努力,5月1日,大集热热闹闹开张了。汪杰到处吆喝,逢人宣传,他坚信只要坚持几个月,一定会有一个稳定、成规模、可持续的小谷村集市。汪杰做了两手准备,先是成立了村合作社,搞了小谷村集市专卖,然后告诉村民,哪怕拿鸡蛋来卖,合作社都收。同时,汪杰去镇里动员商户来小谷村做买卖。刚开始,商户们听到要去小谷村,满腹怀疑,他们印象中的小谷村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汪杰坚信,生活总要柴米油盐,吃穿总要必需品,只要坚持下去,集市会越来越热闹,他们自然就来了。果然,两个月后,商户们看到小谷村的集市热闹非凡,主动来找汪杰,要在集市上做买卖。

  小谷村的集市越来越有模有样,汪杰又开始谋划新的出路。一个由土地、稻穗、绿叶、白云和火把组成的小谷村Logo产生了。汪杰想在村里建一个老川茶制茶厂,与大茶户合营,聘请有经验的制茶师,让山中那些野生老茶树的茶叶打上小谷村的Logo后,可以不出村就能卖到茶客的手里,也让小谷村的Logo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心里。他还在想方设法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厂,让“走的是神仙路、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神仙草”的小谷村生态羊走向城市餐桌。

  勤劳致富之风在小谷村慢慢形成,汪杰掩饰不住地高兴。他想,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

  材料二

  “李总监,您好,我是芯谷产业功能区项目投资科的小罗,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公司的项目专员,以后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W光学有限公司总务部总监李晓枫接到小罗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暖心。

  近期,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小罗的岗位,也从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职员变成了项目投资科专员。小罗所在的项目投资科有二三十人,在一个开敞办公室集中办公。坐在她斜对面的是部门首席,他原来是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坐在她旁边的是原市发改局政策法规科的工作人员。

  “改革之后,我们探索了‘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现在有问题您提出来,我可以和大家直接沟通交流,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小罗进一步跟李晓枫说。

  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W光学有限公司刚刚跟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李晓枫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

  “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对标高啊、航空限高啊,我都一头雾水。”李晓枫说,“项目需要更新坐标系,我咨询功能区管委会,被告知要去自然资源局。去了之后,发现还要再去找测绘队。申报一个事项要跑很多部门。最后我招了5个办事员,专门负责到各部门跑材料。办事员告诉我,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他们要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李晓枫想起往事,皱起眉头。

  可是现在呢,李晓枫很快跟小罗敲定了一场设计交流会。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办……40分钟时间里,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相关部门都一一作了解答。这个效率让李晓枫倍感惊讶:“感觉‘二传手’一下子变身为‘主攻手’了。”

  S市某领导说:“我们要想改变过去产业功能区‘协调办’‘二传手’的角色,就要解决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发挥产业功能区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如何给产业功能区赋能?”

  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也就是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

  S市首先把发改局、航空经济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关联度最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通过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目前,S市发改局的职能定位与芯谷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阶段特征相契合,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事宜联系最紧密。改革后,S市发改局黄局长多了两个职务: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办公地点也由S市的机关大院搬到了管委会。“我们按照‘局区合一'改革的要求,把‘两个班子、两套人员'变为‘一个班子、一套人员'。”黄局长介绍,目前发改局和管委会在事项申报、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已实现职能整合,可以更好地聚焦企业服务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S市把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黄局长介绍,“局区合一”改革后,市发改局和功能区管委会合并,原来的21个下设机构调整为6个;同时,精准定岗定责,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我们希望以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

  目前,174项涉企市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减至0.5天,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019年,已有17个项目建成投运,4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我们的改革,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机械的‘头痛医头’。我们敢于直面根本问题,深入了解基层需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现在来看,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制度的效能,实现预期目标。”黄局长如此总结。

  材料三

  “小李,我跟你说,修志工作有三苦哇!清苦,辛苦,艰苦。做地方工作,你必须受得了这些苦!”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副处长杨洋向刚到处里工作的小李再三叮嘱道。

  “我搞地方志工作整整23年了,来这里工作,就要习惯坐‘冷板凳’!”老同志王建也如此教导小李。

  半年后,小李依然有些疑惑:“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鉴古知今。地方志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冶理大有裨益。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而只是躲在屋里修志编志呢?”

  小李的问题引起了处长林德深深的思考,他准备在处里开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讨论会开得很热烈。

  王建抢先说:“我觉得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外冷内热。内热,就是指价值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要看地方志。我们可以看到,在正定、厦门、上海工作时,都留下他读志、用志的佳话,他还把地方志运用到调研工作中。我们的地方志编纂工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你说这编纂工作重要不重要?当然,编纂工作是辛苦的,需要清心静欲,耐得住冷清。”

  杨洋说:“我赞同。地方志工作看似没有地位,但只要修志者有‘为’,就一定会有‘位’;地方志部门虽然是‘冷线’,但只要干好了,也会成为‘热线’。地方志有存史、盲人和资政的功能。做存史工作时,我们要沉得下心;做育人工作时,我们还得走出去;做资政工作时,我们要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王建表示同意:“存史需要冷,存史才是我们地方志编纂工作最主要的功能啊!我们自己能感觉到工作的成就感就可以了,没必要在乎冷热之分。”

  林德说:“存史是基本功能,育人、资政是现实功能。存史,我们也可以想想,我们要记录和保存什么样的历史?比如,是不是能记录咱们F市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建设美丽家乡的业绩,来以‘冷’存‘热’呢?”

  王建说:“跟时代贴合、记录当下工作,确实是我们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内容。比如,今年新冠疫情突发,我们应该做好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

  林德说:“这个建议非常好,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这是存史的功能,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不是也有育人、资政的功能呢?”

  王建听了若有所思。

  杨洋接话说:“在修志存史时,如果多结合育人、资政的应用功能,我们修志的视野应该会更广阔,也应该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社会。”

  王建说:“我接着说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这个工作我可以负责做,我们需要把市里的各项决策部署工作全面记录下来。”

  林德补充说:“除此以外,我们要征集一下全市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聚焦实录全市各界在此次抗疫中不惧艰险、无私奉献的感动瞬间。”

  小李说:“这个工作带着我一起做吧。另外,我觉得,在记录历史、风土人情方面,我们编纂了很多高质量的志书。但是,是不是可以形式更生动活泼一点,让老百姓也爱读呢?比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开发一些介绍我市风土人情的课程。”

  杨洋说:“咱们有很好的史料基础,如果我们能选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版成书,应该也会受大家欢迎。”

  林德说:“杨洋和小李,你们找时间把风土人情课程和人物故事书籍的建议,形成工作方案,我看是可以做的。”

  王建坦诚地说:“我之前一直觉得我们把编纂工作做好就可以,今天大家的讨论给了我很多启发,走出去,也可以更好地宣传我们的修志成果,这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啊,能把冷变热了。”

  林德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我们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目标方向。我们需要以积极姿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向当代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对已有的工作形式进行拓展,这样就把冷门工作做热了。对了,大家对发挥资政功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李说:“我读书时,看到地方志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当时就非常兴奋。比如说地处山区的千阳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但是根据志书的描述,古时候这个地方林木茂盛,土地肥沃,宋代曾将它划为牧马良区。清朝以后,山坡被垦殖,森林减少,千阳县才逐渐变成了穷山区。地方志中还有当地种桑养蚕的记录。千阳县就参考这些记载,决定以种草植树、发展多种经营来重新振兴山区经济,并且将种桑养蚕列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所以,要是我们的编志修志工作也能提供这种经济建设方面的资政功能,也是不辱使命了。”

  王建开口说:“关于资政功能,关键还是在于咱们能体现出智库作用。咱们要根据地方志资料,结合经济社会生活重大课题,加强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资政材料。”

  林德说:“今天的讨论很有意义。老王,你先列一些重大课题,回头咱们再集体讨论一下。”

  材料四

  以下是《江城日报》即将发表的一篇报道:

  在江城博物馆,有一个专门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计的博爱馆。原材料同比例复制的文物,可以操作体验的展品、首部用于视障和行走障碍观众的全自动导览车……

  “除了桌子上、扶手上可以触摸到的盲文之外,我印象比较深的展品,有设计精巧的钢牛灯、长着翅膀的青瓷羊,还有脖子上戴着项圈的金兽。”去年11月,江城市盲人学校组织师生到博物院参观。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年,但高二学生孙飞还记得来这里参观的感受。在孙飞的印象中,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汉代铜牛灯,展品不仅摸起来感觉造型独特,而且还可以拆卸、旋转,更有一根长长的管子来搜集点燃油脂后产生的烟雾,形成闭环系统。他很兴奋:“这个设计在古代是‘高科技环保型’的,我们都很惊奇。”在铜牛灯仿制品前,学生们亲手触摸的同时,语音播放器也被触发,开始播放展品的介绍,而旁边的“盲文点显器”则可以介绍这件文物的历史背景,构造功能等信息,该校尹老师说:“此前也去过其他博物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介绍,同学们感觉索然无味。但一到博爱馆,大家就对这种可听、可摸、可操作的参观体验兴趣十足。专设这个博爱馆,特殊群体可以有尊严、自主地参观展览,说明文化为民理念逐步辐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展厅的不同区域,展品类型,现场布置,光线明暗等均有所不同,在弱视区和怕光区,展品以书画为主,观众可以扶着护栏,贴近细看。当有人经过书画前,语音讲解就会自动播放,每幅画还有一小段盲文介绍;在全盲区,展品则以造型类文物仿制品为主,观众在触摸展品时,也能同步听到讲解词。

  江城博物院藏有60余万件文物,博爱馆展厅中展示了其中按照1:1的比例、以真实材料复制的40多件展品。为何选中这40多件?博物院信息部张主任说,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观众需求,博物院从不同门类、不同材质的馆藏珍品中反复比较,经过多轮筛选和残障志愿者的测试,最终保留下他们印象最深刻、最喜爱的展品,设计出一个特殊的综合展览。“我们不以珍贵程度作为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让特殊人群方便解读。”策展人李婧进一步解释,展品不仅要代表江城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要与现代生活有关联、能想象、可互动。对于书画类展品,需要轮廓形态清楚、色彩对比强烈、故事性相对突出,让弱视群体方便观看且有代入感。对于造型类展品,造型上要有特点、纹饰要清晰、用途要体现实用性。在制作中,没有使用成本较低的3D打印,而是采用与文物相同材质的复制品,从而保证获得原材质的触感,“要让手指的叩击声也保持一致”。

  不仅如此,博爱馆在设计理念方面还体现出许多贴心的细节。位置选择上,博爱馆位于一层,避开人群拥挤的主入口,降低了声音对信息获得的干扰。采光上,展馆采用玻璃顶,并安装了多个射灯,光线更通透明亮,可满足弱视群体需要。在馆内,盲道铺设的路线规划更加清晰。高低两层扶手上的盲文,在介绍产品的同时兼具引导功能。此外,江城博物院还研制了全国博物馆中首部用视障和行走障碍观众的全自动导览车。车载计算机控制车辆前边的路径和展示点,可前行、倒退、拐弯、避让,到达展示点后自动触发感应装置,播放产品的讲解语音。

  博物院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建立了意见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参观者的建议并积极加以改善。博物院馆藏的“金兽”是国宝级文物,模样似虎类豹像狮,究竟是什么动物至今没有结论。几位视障学生对如何通过触摸理解“金兽”讲出了自己的困感:“语音讲解上说,这个猛兽很温顺,该怎么理解呢?”这使李婧意识到,尽管采纳了很多专业建议,但依然存在“用明眼人的视角来办无障碍展览”的问题。经过对意见的研判和进一步调整设计策划,在介绍猛兽的温顺时,针对听障观众,扫描二维码可观看手语讲解视频。针对视障观众,除语音讲解和盲文介绍外,提示观众可以摸一下脖颈上的项圈,告诉他们这是被驯养的动物。

  李婧说:“要改变以视觉为中心的参观感受,带给观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工作上还应当有更多更细致的换位思考,虽然要求高了,但能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也感到很快乐。”

  问题一

  “给定资料1”中说:“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问题二

  “给定材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问题三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两个问题。(20分)

  1.谈谈什么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2.假如你是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的工作人员,请根据讨论内容,按照“将冷的工作做热”的工作思路,起草该处下一步的工作要点。

  要求:

  (1)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2)工作要点包括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措施;

  (3)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四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江城日报》即将发表的这篇报道写一则短评。(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紧扣资料,重点突出;

  (3)有逻辑性,语言流畅;

  (4)不超过500字。

  问题五

  “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问题1

答案

这句话指要促进小岗村的长久发展,要完善基础设施更要改变其落后的思想。一方面,提供物质保障。硬化拓宽道路,进行异地住房的安置,改善饮水和网络等配套设施。另一方面,改善落后思想。于村干部:学习技能和总书记讲话思想,摒弃得过且过,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于村民:普及教育,送法上门。筹办“桐华班”为失学孩子提供教育,安排教材和课程。给与孩子爱和鼓励。与此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造集市,成立合作社,大力宣传动员商户参与买卖。并创建品牌,准备建厂合营,聘请经验丰富者帮助拓宽销路。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因此,小岗村的长久发展不仅在于完善有形,更也需要改变无形。

解析

本题为解释性综合分析,作答思路按照三步走的原则:一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重点在于有形和无形分别指的是什么,一般而言在申论答题中,有形为可见的物质,无形为精神思想。二关键部分,得分的集中段落,论证的难点主要在于为什么无形的可以改变小谷村。根据材料的逻辑梳理要点,一共分为三个框架:第一框架物质保障,第二框架改善落后思想。其中包括于村干部:技能、独立解决、积极性。村民:教育和法律。第三框架: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包括:集市、合作社、宣传动员、品牌、销路、生态化养殖等。三结尾部分。原文中没有明显可以用来直接摘抄的词句,需要考生按照对材料内容和逻辑的理解自行进行提炼,要求呼应有形和无形。

逻辑顺畅,条理清晰,排序得当。从材料中寻找要点,对要点进行梳理,有序表达要点。

问题2

答案

一、背景:产业功能区职能弱,功能不齐备,对主导产业支撑差,无法赋能。二、措施:1、政府部门和功能区相互联动。建立主体局,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班组合并,整合职能。建立职能局,设立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建立事项局,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职能延伸功能区。2、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精简机构和管理层级,精准定岗定责,探索岗位设置新方式。三、成效:相关部门迅速解决问题,审批事项全部下沉,提升审批效率,减少审批时间,有效整合资源,壮大产业规模。

解析

本题为归纳概括题,区别于近两年国考单一的考察要素,今年考察三个角度,但总体难度不大。考生在作答时要紧紧围绕局区合一改革背景、措施、成效进行提炼。背景:问题式背景。材料第七段为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用总结性话术点明目前产业功能区存在的问题,第五段为问题呈现案例的具体表现,注意区分,且概括性和精准度不如第七段,故不从中摘取要点。措施:需要考生统揽全文,既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全局,又能提炼出具体细节。从逻辑上看,做法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材料中用9、10两段来重点阐述的“政府部门和功能区相互联动”,包括主体局、职能局、事项局。需要考生从出题人的段落、文字中抓住其中的逻辑进行整合,这也是大多数考生丢分的重难点。二是“探索岗位新方式”。在材料第3段和第11段中都是围绕岗位设置来谈,在梳理要点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端合并来看,避免要点遗漏。成效:主要集中在材料第12段,以数字的形式对整个改革的成绩进行总结,在材料第六段中提到政府部门“主攻手,效率”同样可以体现改革的成效,考生阅读时要注意提炼,做到全面准确,条理清晰。

问题3

答案

一、冷指的是编纂工作的三苦,要耐得住冷清和清心寡欲,地位低,且部门不受重视。热指的是其具有的存史、育人、资政的时代价值,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二、工作要点:1、工作任务:以积极姿态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拓展工作的形式,将冷门做成热门。2、具体措施:存史要沉下心。记录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和建设美丽家乡的成绩,贴合时代,记录当下。编纂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大事记。育人要走出去。大胆创造机会走出去,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征集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聚焦抗疫中的感动瞬间,丰富阅读的形式。选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出版成书,针对特定的群体,开发风土人情的课程成和人物故事的书籍,并大力宣传修志的成果。资政要摆正位。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根据地方志资料,结合经济社会生活重大课题,加强调研,为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解析

本题材料为一拖二形式,题目涉及归纳概括和应用文写作,在16年和17年的国考中曾经出现过材料一托几的形式,但是近几年基本不出现。归纳概括在于理解修志工作的冷热,冷:主要体现在材料中第1、6、7段。其中7段要点较为隐晦,需要考生抓住“没有地位”和“冷线”两个关键词书写。热:抓住三个功能并结合前后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概括,难度不大,但是要点分散。应用文写作:第一,按照材料要求分为任务和措施书写。第二,任务即工作目标,集中表现在材料中20段,且出题人有明显提示“目标方向”,难点在于出题人将任务放在整篇材料中间,混淆考生视线。第三,具体措施的书写上:围绕材料三个价值。存史--建设家乡、记录疫情;育人---典型人物,开发课程,服务社会;资政--智库作用、出谋划策。

问题4

答案

博爱馆,用爱传递温暖

博爱馆,位于江城博物馆,专门为特殊群体设计。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可听、可摸、可操纵的参观体验,让特殊群体有尊严、自主的参观游览,真正诠释了文化为民理念,起到示范作用。

一、科学布置,便利观众。划分展厅区域,展品类型、现场布置、光线明暗要有所不同。在光线弱区,展品以为书画为主;在全盲区,展品则以造型类文物仿制品为主,触摸可同步讲解词。二、精选展品,设计展览。考虑不同观众的需求,经比较、筛选和测试,选出最喜爱的展品,设计特殊的综合展览。展现文化底蕴并和现代生活想象互动,方便特殊人群解读。三、注重细节,贴心服务。位置选择避开主入口,降低干扰。采光采用玻璃顶,安装射灯,满足特殊要求。规划盲道路线,盲文介绍产品兼具引导功能。研制全自动导览车,提供全面服务。四、深化意识,积极改进。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建立意见反馈机制,听取建议并改善,采用专业观点并进行研判,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

带来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是博爱馆不变的追求,未来还应关注细节和换位思考,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解析

本题为应用文写作。在15年国考中曾经考察短评的写作,15年后对于短评的考察频率趋于弱化,但省考仍为重点。就《江城日报》报道写短评,回归材料,本质上是总结博爱馆的具体做法。梳理材料后可知,整体的写作分为三部分,一是开头:引出主体,简要介绍博爱馆及其意义。二是主体:提炼场馆为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四大做法,并进行细化。三是结尾:在文中最后一段进行提炼升华。总体而言作答思路是:它是什么-它目前做了什么-它未来怎么样。总体难度偏低,且材料的设置逻辑清晰明了,考生易得分。

问题5

答案

激发改革动力 推动改革大潮

改革的大潮滚滚向前,裹挟着一切生命力向前奔涌。“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夜色难熬,注定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黑夜的尽头尽现曙光,必定孕育着勃勃生机,这就是改革的存在的意义和力量。改变革新,需要的不仅是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还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想以及积极坚定的信心,激发改革的动力,凝聚改革的共识。

树立求真务实作风,抓铁有痕,增进改革实在感。以人为本,改革建设始终以人为中心。浙江平湖积极畅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使涉及县一级的13大项14小项办事事项全部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同办。现在,办事群众办理相关事项申请时,不需要专门跑到办事窗口,只要通过外网的简单几步操作后,就能申请办理,切实的提升审批效率。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突破“中梗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下好改革的“先手棋”当好改革的“当头炮”,可见,务实方能踏石留印,久久为功。

坚持理性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促进改革科学性。改革不仅要有创新,有实效,更要科学协调,系统兼顾,让改革的红利可以落实到方方面面。在疫情大考中,浙江省用科学精神和理性创新答出了合格的“浙江试卷”。在方向上,坚持四个统一,四个集中,牢牢把握住了科学有效救治的有利时机。在战线上,在防疫战线的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在高速公路等要道、城乡通道筑起防控疫情的安全防线。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推进区域间协同联动,在严防疫情扩散的前提下,带动地方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调整积极乐观心态,柳暗花明,推进改革幸福感。改革从不会一蹴而就,道路艰辛但前途光明。面对硬骨头,既要敢啃敢干,又要担当作为,同时兼具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柳暗花明的信心。党的十九大对改革绘就的雄伟蓝图正逐步走向现实,所以要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应对消极心态的免疫力。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心,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在踏雪之路上不踯躅犹豫。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和适应改革大潮的洗礼与挑战。______

正如总书记谈及改革时所言:“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改革要在雄关大道上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从头越过崇山峻岭,方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立意上紧紧跟随深化改革这个大主题,在大方向题下,可以围绕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如何进行深化落实来谈。本文从题干入手,利用题干分析法拆分要素,将分论点的角度从题干中拆分出,并运用举例和说理的方式进行论证。但是考生要注意,不可在不阅读材料的前提下直接采用题干分析法解析。作文写作,只有符合看材料--审题干--看材料的步骤才能正确立意,获取高分。同时要注意多积累高级词汇和诗句,凸显文章文采。

更新时间:2021-09-09 18:0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试题(网友回忆版)

  材料一

  Y县的风林村有13个村民小组,曾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全村总体地貌为高山峡谷,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

  过去,靠山吃山、砍树卖钱,是当地人视为天经地义的生活逻辑。由于地处山区,这里旱地多、坡地多,气候寒凉,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种类较少,农民收入较低。“以前大家没钱了就上山去砍树卖,钱用完了又去砍,你砍、我砍、大家砍,对森林的破坏很大。”风林村村民赵春桥说。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让风林村的生态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小时候河水大到能推动水磨,后来山泉水少了,村里吃水都困难!”风林村党支部书记周云光说,山上的树越砍越少,河里的鱼渐渐消失,不仅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村民的生存发展也渐成问题。“可是,吃饭需要钱,盖房子需要钱,娃娃读书需要钱,不砍树,大家的生计怎么办呢?”赵春桥说。

  怎么把村民力量发动起来,既让大家吃饱穿暖,又能保护好生态?为了解决生态保护和村民生存的矛盾,2016年,当地党委和政府在风林村引入“村寨银行”项目作为新的探索:村民以小组为单位,每家自愿拿出1000元入股,和其他社会扶持资金合起来,每年发放给小组内1/3的村民用于生产生活,借贷的村民1年后连本带息还款,下一批村民继续借贷,以此方式滚动实施。村民可以自由支配这笔钱,发展种养殖业、供孩子上学、盖房、看病等,但要签订环保协议,承诺不再砍树,不再从事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违背协议者将罚没入股资金。

  一开始,村民并不认可和接受。当村民听说要建“村寨银行”,以为又是扶贫项目来了,都反响热烈,但后来听说项目还需要自己出资,便开始犹豫起来。“以前我们都是各过各的,谁也不管谁,现在要集资建银行,我们哪里懂哦!”“大家的钱怎么管?往哪个方向奔?要争取哪些利益?这些事情我们可几十年都没想过。靠我们自己,能行吗?”在一个个夜晚,村民围着火塘挤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村民不断提出疑问、发表意见,并最终讨论出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管理制度,比如:谁砍树了,除入股本金被扣除外,全村人都不参加他家的红白喜事;谁家不还贷款,他家的林权证、政府发放的农资补贴等,就要被扣留……

  村民自己立规矩,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村里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村民之间也更和睦。大家一起商量垃圾怎么回收、怎么处理,“一事一议”落到了实处。几年下来,风林村环境好了,村民的心也拢在了一起,周云光干了近20年村干部,他说现在风林村“制度最管用、自治最省心”。

  全村13个村民小组,都划定了自然保护地,并在村民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条例,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的范围、保护措施、奖惩措施,全体村民都有权利监督落实条例的执行情况。

  借贷来的资金,村民们有的用于养猪、养羊等养殖业,有的用于中药材种植,也有的用于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村寨银行”既满足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资金需求,又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一种自觉。

  新房组李国坤家,家门口已搭起了五六个蜂箱,地里种上了野生菌。“全组都参加了这个项目,10户获得了首批贷款,有的种上了药材,有的买了猪羊。”李国坤介绍,全村已经没人上山砍树了。“现在,护林员不用满山跑,轻轻松松坐在家里或者干干农活儿,就能把山看管得好好的。因为,全村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呢!”李国坤笑着说。

  不能砍树,那就种树。几年下来,风林村转变了发展方式,种植了核桃、梅子等果树,开辟了中药材生产基地,共达3400多亩。村民在山上养蜂,田里种豆,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大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随着生态越来越好,山上的金丝猴、小熊猫等珍稀动物又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风林村,村民们建客栈、开餐馆、跑运输、做向导,过好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

  “物无妄然,必由其理。风林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从坐吃山空到山绿人富,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有环境治理专家评论道,“‘村寨银行’与生态环保联动,通过对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自然的改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发展。”

  材料二

  “曹团长今天下午又要来教戏了。”消息一大早就在新民县刘村传开了,刘桂英放下碗筷,稍作收拾,来到村头大舞台,争分夺秒练习,等待老师前来指点。

  40多岁的刘桂英,从小跟着家人听戏,一不留神,从“粉丝”变成了“戏痴”。在过去,刘桂英跑遍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欣赏名家唱段了。最让她开心的是,这些名角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

  “过去演几场就走了,群众‘不解渴’。如今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在乡村打造一批不走的农民剧团。”新民县花鼓戏团团长曹文君说。

  刘桂英不出村就能得到名师指点,得益于新民县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虽然仅新民县花鼓戏团每年就到乡下演出100多场,但要让戏曲在乡村扎下根,最好的办法是让群众“自娱自乐”。因此,除了政府出钱,群众看戏之外,新民县还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乡村戏曲团队开展“结对子、育骨干”活动,通过“搭台子、指路子、给梯子”等方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

  农民演、农民看。人称“戏窝”的刘村已经这么唱了4年,现在唱上了瘾。刘村农民花鼓戏团的演员也逐年增加,从3人到5人,最后发展到30人。

  “戏曲是在民间产生的,又在民俗活动的氛围中逐步发展起来。要在乡村推广普及戏曲艺术,就要借助民间的生活礼仪,培育戏曲在乡村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曹文君说,新民县花鼓戏团充分把握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民俗节庆,结合民间风俗和节庆文化开展戏曲演出,老百姓非常喜欢。

  怎样确保唱的戏是乡村群众欢迎的?一份《乡村演出节目单》,一份《乡村演出调查问卷》,是新民县探索让“戏”对味和受欢迎的举措。“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和院团沟通,制定《乡村演出节目单》下发到村里,村民从中选出最喜欢的5个,我们汇总需求后反馈给院团,他们以此安排接下来的演出。”新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学敏拿着一份调查“菜单”说,“去年县里做了3次调查,下发3000多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是乡村的青年观众更喜欢现代戏,而中老年观众更喜欢传统戏曲,尤其是贴近乡村生活的戏。”

  “目前乡村的戏曲观众仍以老年人为主,要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有必要对戏曲剧目进行现代化创新。”于是,针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不同需求,新民县花鼓戏团在乡村演出的不仅有经典的花鼓戏,还有现代戏。“我们以现代戏吸引年轻观众来现场,再演几出有趣的花鼓小戏,很快,一些人就被花鼓戏‘圈粉’了。”曹文君说,“戏曲院团也应根据乡村演出市场的规律安排自己的演出计划。既然观众需求不一样,我们就不能一成不变,所以大家花心思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我们以进乡村为契机,采集了许多贴近乡村生活的民间故事,创排了《五朵村花》《鹅匠》等现代戏曲作品,不仅老年人喜欢,年轻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只有把戏唱在群众心坎上,才能吸引乡村观众,让戏曲在乡村真正留得下。”

  每次演出前,花鼓戏团的演员都会给观众介绍一下剧目的内容、作者、创作背景等,一点一滴地为他们普及戏曲知识。对此,曹文君解释道:“除了要为乡村观众唱好戏,我们还要培养乡村观众,让他们了解戏曲、认识戏曲、喜欢戏曲。”

  盛夏的一天,花鼓戏排练厅的温度接近40摄氏度,15岁的婷婷和20多个同龄的孩子,还在这里集中训练。他们是花鼓戏团与新民县职业高级中学联合创办的戏曲表演班的第一期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婷婷的一招一式已经颇有味道。听说要经常下农村演出,很辛苦,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本来都是农村里的孩子,所以去农村演出就是回家,并不会觉得辛苦。”“从乡村挖掘有潜力的孩子加以培养,以后再反哺乡村,乡村的戏曲才能得以持续。”曹文君说道。

  “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张学敏说,“戏曲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

  材料三

  冬日,石板街道清河社区,66岁的姚叔在亲水平台上的茶座里招待客人。

  清河社区就在清河岸边,是H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姚叔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一块在清河岸边玩耍。那时候的清河,河水清澈,两三米深的地方依旧清可见底。后来随着沿岸工厂和小作坊越来越多,清河也慢慢地变成了黑臭河。

  转变发生在2014年。那一年,姚叔刚好退休,也听到了许多新名词:“五水共治”“截污纳管”“污水零直排2.0模式”……与此同时,姚叔发现,身边的清河水一天天变清了。他不知道的是,这几年来,清河社区已陆续关停50余家清河沿岸的“散乱污”小作坊。

  清河水变清了,社区里清河直街的改造也在居民的关注下完成。去年夏天,姚叔想在家门口的亲水平台上开个茶座。“这个平台曾是我家老码头,后来变成堆杂物的地方,改造一下也是改善环境。”本来,由于平台性质的问题,他以为营业执照的审批特别麻烦,没想到社区认为是好事就帮他沟通,执照很快就顺利办了下来。

  清河直街的长征桥头,有一家开了20年的无名面馆,如今有了“老桥头面馆”的大门匾,也成为石板街道的吃货热捧之地。改造后的清河直街,留下了这碗做了20年的面,也留下了老城的记忆。如今直街已改造到第三期,但有一点理念始终没变:清河应该是有历史积淀的。人们走到这儿,就会勾起旧时的记忆。

  这样清幽的清河直街,吸引了一家家艺术气息浓厚的非遗文创工作室、传统家居生活馆、手工艺术馆……也让清河社区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沿着清河河畔一路向西,转过勤丰桥,两幢黄色的小楼分外显眼。这就是清河社区去年10月开张的“阳光老人家园”。中午,穿过塑胶铺就的大院子,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文艺范:温暖的橙黄色,大大的落地窗,带落地镜的舞蹈教室……到处都洒满了阳光。

  “清河社区是一个老社区,4000多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有800多人,所以老人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清河社区居委会主任孙鸣说,“但服务老人,不仅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引领他们的生活方式,让老人消除与时代的隔阂感,找到归属感、共鸣点。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阳光老人家园”没有麻将桌,但有各种兴趣小组,可以三五个好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也可以老伙伴们在乒乓球桌前来一场较量。让老人像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兴趣班,这是清河“阳光老人家园”设计的重点。为此,这里设有活动室、多功能厅、书画教室、化妆间、社会组织办公室等功能区,还排有相关课程,由专业老师来定期教学。

  社区卫生站也搬到了“阳光老人家园”旁边。挂号配药、简单诊治等服务全部涵盖,医保卡功能也全部开通,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幸福街是清河社区的一条商业街,水果摊主李海明,正把门口的泡沫箱扛起来,放回店内,又拎起拖把,把地面认真拖了一遍。

  很难想象,李海明以前是个“一点就爆”的“火药桶”。他时常把水果堆到人行道上,一有城管来批评他,他就扯着喉咙开吵。

  李海明的转变,得从“城市眼”的引入说起。

  去年10月,清河社区试着引入“城市眼”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接入高清探头,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控。这只“城市眼”不但看得见,更能看得懂。通过后台对比识别,探头可对出店经营、垃圾堆放、沿街晾晒、游商经营等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进行识别,并将相关信息实时发送至后台。

  以前靠人工采集,一个月仅能发现100多起违规行为,而最初装上“城市眼”的那个月,就发现了500多起。如此大的信息量怎样处理?孙鸣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展示了清河社区的管理工作群,相关商家、社工、城管工作人员都在群里。当“城市眼”后台将违规行为信息发送至相关社工手机上时,社工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并让商家整改。社区进行监督,城管再最后兜底。为让商家更主动,社区还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李海明就是成员之一。

  “也奇怪,成为自治管理委员会成员后,他就通情达理了很多。”孙鸣笑着说,“几乎不用我们督促,自己就能管好。”

  “以前一上来就说我这不对那不对,当然要吵。”李海明说,被选入自治管理委员会后,他常去社区开会,“他们说店里太乱容易引发火灾,环境变差最终影响的还是店里客流,我听了后觉得是这么回事,回来就改了。”

  社区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反而更容易推进和实现,这是清河社区摸索出来的一个道理。

  今年年初,清河社区年代久远的安置房小区——广明新村将迎来一场“微更新”,工程启动在即,孙鸣却说:“我们先听听居民意见。”

  在广明新村10幢,62岁的居民沈祖岩向80后社工方颖颖细细道来:“最好是拆迁。不行的话,装电梯、换雨棚、换下水道也是好的。小区停车太难,女儿开车过来吃个饭,一不小心就会被贴罚单,最好腾挪出点车位。”方颖颖拿着个小本本记了下来。出门时,她握着沈祖岩的手说:“大伯您放心好了,我都记下了,改造时我们一定会参考的。”

  清河这个老社区,伴随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在不动声色中蜕变,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居民们都说:“社区越来越美了。”“只要我们用心给这片土地最大的温暖,慢慢地,它就会越来越美。这,就是清河故事所折射出的治理之道。”石板街道负责人说。

  材料四

  Z市晚报策划了“城市出行”专题系列报道,本期聚焦“人行道”问题。以下是记者的调查报道:

  下午5时许,盲人郑志涛手拿着一根盲杖,不停地左右敲打前方路面,沿正七街行走在机动车道上。

  机动车道上车流汹涌,郑志涛为什么不走人行道?他有自己的理由。

  郑志涛说,去年10月的一天,他在西开发区崇武街人行道上行走,他认为自己是走在盲道上,走的速度就很快,没料到,竟一头撞在了一棵大树上。从此以后,凡是外出,郑志涛再也不愿走人行道了,“还不如走机动车道,顺着马路牙子走,不会撞到树。”

  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正六街、丰产路、南七路、南九路等路段的人行道,有些地方被大树挡道,而且树木根系发达,裸露在外,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南七路人行道两侧的杨树最碍事,人行道只有两米多宽,大树就占了一半。”市民李先生说。

  除了树木挤占,人行道上窨井盖凸出或凹陷,电表箱随意设置等,也影响行人通行。记者走访时,发现一些人行道边上的电表箱离地面不足1.5米,有些电表箱的门还是敞开的,行人走路经过时,稍不留意就会被碰到。“这些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我们与相关单位也协商过,但收效甚微。”Z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负责人说。

  记者行至泉水路时,发现眼前的道路突然“断头”了,整个人行道都被工地围挡圈上封锁,周围也没有交通警示和疏导。在施工现场东侧入口前的人行道上,长约百余米的路面堆满了施工用的建筑材料。不仅如此,还有几位工人蹲在人行道上对建筑材料进行焊接,俨然把道路当成了施工现场。“这个建筑工地向北不足200米就是一所小学,这条道路就是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现在人行道被占用,我们只能绕到机动车道上,加上又有很多大型运输车辆途经此处,真是太危险了!”市民刘先生说。一位急着送孩子去上学的家长也抱怨道:“去学校只有这一条路,现在人行道都被挡死了,一点空间都不留,这不逼着我们往马路上走吗?”

  记者调查发现,占道施工阻碍行人通行的现象在不少路段都存在。西中街人行道正在改造施工,两侧路面已被挖开,裸露在外的是干燥的尘土路面。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路面,顿时扬起一阵尘土,并迅速扩散到方圆十来米,行人路过不禁皱着眉头,捂住口鼻。市民李女士说:“这个施工已经快半年了,怎么还没结束?有时候看他们根本没在施工,这样磨洋工,什么时候能结束呀?”另一位市民王先生则说:“人行道改造施工是好事,但为什么要两边同时开挖呢?我们都不知道路在哪里了。”

  常六路的一栋商务楼门前,不少自行车和电动车杂乱无章地停放在人行道上。“这边的人行道本来就窄,被自行车和电动车占用后,行人通过非常困难,有些人索性走到了非机动车道上,很不安全。”市民杜先生说。“这里没有明显的禁停标志,周围也没有其他可以停放电动车的地方,为图方便,我就将车停在这儿了。”市民韩先生说。记者发现,商场、写字楼、地铁出入口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附近的人行道被非机动车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记者前往多个路段探访,发现除了非机动车占道外,很多维修摊点也把生意做到了人行道上。在体育大街的人行道上,有配钥匙的,也有修自行车的,很是热闹。维修摊点地面上堆放着轮胎、马扎、砖头、木箱子,狼藉一片。

  记者又来到金水路、中原路等路段,发现这些路段没有非机动车道,不少非机动车都开上了人行道。人车混行的现象较为严重,也导致不少事故发生。

  “电动车速度太快了,走在路上胆战心惊的。”习惯步行上班的徐女士说,她走路时总是尽量靠右,但有一次还是被电动车挂了一下,差点受伤。

  报道结语:人行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不断更新和提升对城市运行规律的认识,真正从人行道的本质功能出发,统筹做好建设和管理,才能保障行人的通行权益,让行人在人行道上惬意行走。

  问题一

  “给定资料1”中,风林村在实施“村寨银行”项目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谈谈风林村有了哪些变化。(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

  “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

  H市近期准备召开“社区治理与服务经验交流座谈会”,你作为石板街道负责人,将在座谈会上发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以“清河社区的治理之道”为题,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具体;

  (2)有逻辑性,语言流畅;

  (3)不超过450字。

  问题四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对Z市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3)不超过450字。

  问题五

  “给定资料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把各方面优秀

人才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L省是经济大省、人才大省、开放大省,遇到的矛盾问题更早更多。面对一系列难题,L 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的总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实效化的新路径。

L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务实管用的组织架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委书记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政治引领”,各级党委(党组)都把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作为“书记项目”。2018年,L 省调整了机构布局,进一步整合了人才工作的相关力量,明确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职能职责。

L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作为人才培训的第一课,引导广大人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实施“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广大人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常态化组织人才赴井冈山、遵义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让广大人才在切身感受中提高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此外,全省集中举办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主题学习会,邀请省委讲师团专家作报告。学习会上,为高层次人才颁发证书、授予奖牌,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会后,制作主题学习会视频,放大典型示范效应。同时,开展“身边的榜样——知识分子群像群塑”活动,分层分级分类别,评选出一批可看可知、可比可学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召广大人才投身全省建设。

L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和重点工作,动员人才开展对口帮扶、对口支援。仅 2018年,全省就选派各类人才 3109名到对口帮扶地区服务锻炼,并依托博士服务团计划,选派经济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博士教授 16 批 140余人次,到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援助帮扶,让人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追逐梦想。

感情亲近,思想才能贴近。L省建立健全专家联系制度,各级班子成员、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分别结对联系一批专家教授、名医大师、技术骨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坚持“四必访两必到”,在重要节日、专家取得重大成就时、逢十生日、罹患重大疾病时领导干部必访,逢年过节、逢有喜事时问候祝福短信必到。注重“关键小事”,以周到贴心的服务把专家人才紧密团结凝聚起来。

材料二

M农场成立于 2015年,是一家将生态稻田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它所研制的“胚芽米”,是一种在稻谷加工过程中保留其胚芽部分的精制米,比普通大米含有更加丰富的维生素 B 族和微量元素。创始人小李的初衷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吃到更有品质的大米。

创立之初,M 农场就将人工智能引入水稻种植阶段。小李说:“传统农业,往往包含着最苦、最累、最费人工的劳作过程,我们希望通过高科技为传统农业增效。”他算了一笔“人工账”:以人工巡田、除草为例,传统农业中,高质量的巡田速度为每人每天 50 亩到 80 亩,一季稻田需巡田 130天;每人每天人工除草约 1.5亩到 2亩,一季稻田需除草 3至 4轮。小李表示,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即便给每亩稻田提供 1000元人工费,也还是没有人愿意干。为了改变这一困境,M 农场使用田间机器鸭代替人来巡田、除草,效率提高 300%,成本降低 50%。

此外,M 农场还使用物联网技术及田间智能机器对生态水稻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测和采集,由专家团队进行建模及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工智能海量数据训练,深度挖掘水稻生长全过程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建立水稻最佳生长模型,实时生成稻田长势及病虫害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界面,提供病虫害防治指导、作物保护方案,实现了生态农业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M农场在种植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而采用生物制剂、有机肥,以确保大米的食用安全和营养价值。以生态稻田为基础,M农场引入旅游、文化、艺术等多元化产业。小李说:“我们打造共享农场、田园综合体,吸引旅客来体验田园生活。我们还挖掘稻米文化,通过自然课堂为孩子们讲述‘一粒米的旅行’。农场美丽的田园景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摄影绘画写生。”如今,“稻田上的艺术节”“稻田上的自然课堂”“稻田上的露营节”,种种衍生产品,不一而足,给 M 农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小李表示,当下的农业,正逐步走出传统模式,已不再是单纯的第一产业。在 M农场,“一产”实现种植标准化、人工智能化等有机生态种植,“二产”实现胚芽米、胚芽米食、乡村手工艺等与胚芽米生产有关的加工,“三产”实现休闲观光、户外活动、宜居养生、精品民宿、乡村艺术等稻田上的系列自然体验。M农场以生态水稻种植为基础,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力图打造新型全产业链模式。

目前,M 农场拥有 60多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 27 岁,他们是农场培养的一批知识型、技术型“新型农民”,是创业生力军。M农场也成为青年人发展新型农业、改变乡村的青春舞台。“70后怕种田,80 后不愿种田,90后不提种田”是网友的调侃,也是部分事实。小李坦言,农业的形象一直是劳作辛苦而收入低,很难吸引年轻人,而一个没有年轻人加入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是 M 农场努力的目标之一。在 M 农场的示范和带动下,如今更多农民和返乡青年愿意扎根农村,做新型农民,发展新型农业。

今年年初,小李被评为省级杰出创业青年。颁奖礼上,小李说:“乡村振兴,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M农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新时代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社会担当,要做些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材料三

2019年 3 月,G省启动“专家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第三期工作。本期由 4名成员组成脱贫攻坚队,驻帮扶对象 W 县一年,全面助攻脱贫攻坚。脱贫攻坚队成员如下:

队长小陈,男,31岁,G省就业管理局工作人员;王老师,男,28岁,Z大学教育学院教师;马医生,女, 29岁,G 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张主任,男,30岁,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专家。

驻县的第一周,小陈带领3 名队员深入方方面面走访调查,以下是他的调查日志内容。

2019 年3 月11 日周一

今天是驻县的第一天。上午,我们与李县长会面,他介绍了W 县的基本情况:W 县地处G 省中部,县域面积 2065平方公里,总人口 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2.2万人,共辖 12 镇 4 乡 217个行政村。该县共有贫困户 1.73万户,贫困人口 7.45万人,贫困面 21.59%,是 G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下午,我召集队员开了碰头会,让大家谈谈各自想法。王老师想重点关注教育问题,他说:“扶贫先扶智,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马医生想重点关注医疗问题,她准备先从县医院着手了解情况。张主任是农业技术专家,他告诉我们,W县素有“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他想重点关注农产品种植及深加工方面的问题。而我想重点关注一下县里的就业问题,“授人以渔”才能真正帮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2019年 3 月 12日 周二

上午,我们一起去了北寨镇。W 县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奇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如画般的自然景观。有高山,有森林,还有水系,自然风光非常美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对县里的脱贫工作乃至未来的长远发展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下午,我和马医生去了县医院。县医院的门诊大楼刚翻新,就医环境看起来还不错,但进一步走访发现,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像 B超机、核磁、CT这类设备已多年没有更换过。比起设备,人才短缺、技术落后是更大的问题。医院乔院长说:“两年来只招到两个人,上个月还走了一个,去了省里的大医院。招不到人便没有办法提升技术。无法提升技术,便没人来看病,更留不住人才。”但我们了解到,该院新招的医务人员,每月工资有六七千元,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这样的工资并不算低。可为什么留不住人呢?乔院长告诉我们,这与医生自身职业发展的特点有关。医生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接触更多的患者,见识更多的病例,才能让自身医术不断提高,解决更多疑难病例。而只有大医院才能给予这样的成长机会和平台。

从县医院出来,我们去了贫困户老杨家。“别人拿钱供孩子读书,我是拿钱供孩子看病。”这是老杨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原来,老杨大儿子患有重度糖尿病,大部分时间在病床上度过。“在县医院治疗效果不怎么好,可又没钱带他去大医院看,只有先吃药维持吧。”老杨说,“今年我种了不少香菇和羊肚菌,等多攒些钱就带儿子去外地看病。”.

2019年 3 月 13日 周三

今天,我和王老师与县教育局刘局长一起去县城的育红中学考察。去的路上,刘局长告诉我们,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是当前的大难题。

育红中学算是 W县教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了,但是学校除了购置必需的教学、办公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已无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教学挂图、投影仪等教辅设备,学校连一个图书室都没有。教师们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式陈旧。面对课改的新要求,他们明显力不从心,更谈不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由于经费紧张,老师们也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育红中学黄校长说:“教学条件差、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个恶性循环。”

2019年 3 月 14日 周四

这几天,张主任跑了好几个镇,走访了几家企业,深入了解 W县产业发展的状况。张主任告诉我们,马铃薯、中医药、食用菌是县里三大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主导产业雏形,但产业布局零星分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健全,特别缺乏科研技术人员。

下午,我和张主任一起去了马铃薯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说,现有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增值,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市场竞争力弱,盈利能力不强。由于缺乏技术专家指导,村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常得不到及时解决。

2019年 3 月 15日 周五

一大早,我和张主任去了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就是收购贫困户老杨种植的香菇和羊肚菌的那家。这家企业的吴经理告诉我,县政府去年就想把三家食用菌生产企业整合起来,打造一个食用菌产业园区,可迟迟没有落地。人手不足是一大难题,很多种植农户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的又缺乏种植技术。回来的路上,我琢磨着,要是能将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吸引到食用菌产业园区中来,让村民“不出村、有活干、把钱赚”就好了。

下午,队员们聚在一起,商讨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后续扶贫工作。经过一周的走访调查,大家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与决心。

材料四

为了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共青团 H省委邀请了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走进快递企业开展调研,并与企业代表、从业青年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以下是座谈时所收集到的部分资料。共青团 H 省委权益部部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共青团主动关注、积极联系、有效覆盖快递小哥等新兴青年群体。为了解并解决快递配送从业青年在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今年年初,我们面向这一群体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8 小时的占 88.32%,其中工作 8-10小时的占 31.79%,工作 10-12小时的占 27.66%,工作 12小时以上的占 28.87%;每月休息时间不超过 4 天的占 94.84%,一天都没休息的占25.09%。

有受访者表示,当前大部分快递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用工制度,但仍有一小部分快递公司存在规避劳动法、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受访者中,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占 6.74%,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 1年的占 60.52%,签 2年的占 22.33%,签 3年及以上的占 10.41%;从事快递工作的时间不足 1年的占 48.0%,工作 1-3年的占 32.6%,工作 3年以上的熟练工仅占 19.4%。

关于职业发展,有 47.15%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快递公司职业发展通道设置不合理,而在这些受访者中,有60.5%的人表示不愿意在公司继续工作,有“跳槽”意愿;在社会融入方面,20.79%的受访者表示城市归属感差,身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

解决快递配送从业青年面临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关心支持,需要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

快递人员代表:我今年 22岁,来公司有一年了,每天都处于“抢时间”的状态。上个月在派送中和一辆面包车发生了擦碰,幸好人没事,可是误点导致客户投诉,公司扣了绩效,结果一天就白干了。这种事,在同事身上也常有发生。借着这次机会,我想建议公司确定更加合理的配送量、送达时间和薪酬标准,不能“以罚代管”。我喜欢我工作的这座城市,想留下来和这个城市的青年们一样,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可是,每天 “累得下班就想睡觉”的工作压力,让我没精力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体验这座城市的美好。我感觉,我始终像一个过路人。

某快递企业负责人:公众对快递人员的辛苦和安全风险缺乏了解,对他们不够尊重、理解与认可。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客户辱骂、敲诈快递从业人员的问题。这些都导致快递人员离职率很高,我们的用工成本也随之提高。

省人大代表 A: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快递人员的劳动保障、安全风险和权益保护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会建议相关部门统一快递人员的职业准入和培训标准,对快递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等加以提高。快递企业也要给快递人员提供发展通道和晋升平台,让他们有盼头。

省政协委员 B:大多数快递小哥缺乏应有的保障,要想办法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还要提升公众对快递小哥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工作得有尊严、更体面。我们会呼吁全社会进一步关注快递小哥面临的诸多问题。

材料五

2019 年4 月,S 省省委人才发展局在外省某高校举办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宣讲会。宣讲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 多人参加。

刚从国外归来的医学博士小田就是此次参会者之一。S 省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前景都吸引着她,使她对宣讲会充满着期待。

小田一早便来到会场,在入口处,她收到了工作人员发放的一本《S 省引才政策选编》。小册子的首页写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入座后,小田翻开小册子,仔细阅读起来:

●S 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加强全省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以制定实施《百万人才进 S省行动计划(2018-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向国内外优秀人才敞开最热情的怀抱。《行动计划》明确,从 2018年至 2025 年,S省将引进各类人才 100万人,并从 4个方面提出 30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管理、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领域的制度体系,为广大人才来 S省干事创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行动计划》出台后,S 省全面梳理现有人才政策,制定了一批急需政策,调整了一批过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制度体系。特别是在人才服务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指导意见》《S省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办法》等制度,基本形成覆盖人才落户、安居、购房、购车、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出入境、居(停)留等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体系,着力解除人才来 S 省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以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S 省成立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全省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着力提升人才工作地位;组建省委人才发展局,并加挂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牌子,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相关力量,统筹全省人才政策、项目、资金、力量等资源,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招才引智工作。

翻看完小册子,小田注意到了会场左侧的展板。她走到展板前,看到展板上列出了 S省针对高层次人才制定的重点项目——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聚焦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5 大平台,以及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等用人单位引进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人才来省后可以直接纳入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范围,享受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在薪酬待遇、科研资助等方面,采用“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同时,鼓励用人单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的方式提供报酬,并配备工作助手。对于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衔的团队式引进,S 省将集中政策和财力给予重点支持。

正看着展板上的内容,一阵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小田的注意。此时,会场前方的屏幕开始播放宣传片。“改革的动力、创新的活力,正让我省穿山越水一路向前,让每一个梦想都有生长的土壤,让每一种奋斗都有驰骋的天空。你的舞台就在眼前,在这里,你的未来更加精彩!”时长 8 分钟的宣传片让在场的所有参会者充分感受到了 S 省的魅力。

宣传片播放结束后,宣讲会正式开始,S 省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推介讲话,向广大优秀人才发出诚挚邀请。

问题一:根据“给定资料 1”,请你概括 L省在人才的政治引领方面的主要举措。(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200字。

问题二:“给定资料 2”中,M 农场的案例为新时代青年创业提供了哪些启示? (15分)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 300字。

问题三:假设你是队长小陈,请根据“给定资料 3”提供的调查日志内容,拟定脱贫攻坚队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20分)

要求:要点完整,措施具体,条理清晰。不超过 500 字。

问题四:调研结束后,共青团 H 省委拟起草- -份关于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的调研报告。假设你是该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 4”,撰写调研报告中“问题”与“建议”这两部分内容的提纲。(25分)

要求:

(1) 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 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 500 字。

问题五:假设你是S 省省委人才发展局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以“海纳百川聚四方之才”

为题,为S 省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撰写宣讲会上的推介讲话稿。(30 分)要求:

(1) 角色定位准确;

(2)内容切合主题;

(3)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4)字数800~ 100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申论试题(网友回忆版)

  材料一

  阳光伴随着讨价还价声,洒在谷底开阔的地方,这里正是小谷村集市所在的地点。驻村第一书记汪杰正在摊前拉话时,镇长陈青松打来了电话:“不错呀,你这‘无中生有’的集市渐成气候了。”

  集市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边赶集,一边说着过去种种,十分感慨:“想过有改变,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从前的小谷村是什么样子呢?

  汪杰记得他刚来小谷村的场景。因为山多平地少,村民择坡而居,住的都是篱笆屋。住得远的村民到村委会要走两个多小时,除了出山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几乎与世隔绝。

  汪杰刚到村里时,老百姓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他走进住在深山的赵贵家,看到他们家高高低低四个孩子,全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孩子都十四岁了。赵贵说,女孩子就应该在家照顾猪鸡羊。男孩子呢?赵贵说,上学太远也太苦了。汪杰说,小谷村会好起来的。赵贵只是笑。

  很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小谷村的各项改造开始逐步推进。从县城到小谷村的苏民路正式动工,村内七条道路的拓宽硬化同步进行,五个易地住房安置集中点建设同时启动,安全饮水配套工程加快实施,电信宽带也进入村民家中。

  改变小谷村硬件容易,但是人们的思想呢?连村干部们都得过且过。汪杰来的第4天才见到他们。汪杰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做事。他“化缘”来的几台电脑,让村干部们学会打字,带领他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他还有意识地锻炼年轻村干部,鼓励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村纪检小组长刘波年轻,有些怕事,邻村一只狗咬死小谷村的一只羊,两村村民争吵起来,刘波觉得这事超出了村纪检小组长能管的范围,他解决不了。汪杰鼓励刘波,村干部样样事都得会干,越复杂的事越不能往后退,并指导他具体怎么做。刘波大着胆子处理好了这件事,觉得自己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气了。现在,村里到处都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或在走访解决问题,或在填路上的积洼,或在调解邻里纠纷。汪杰戏说,他们是村里的“施工队”。

  孩子是小谷村的将来,要变,不能落下他们。那天从赵贵家出来,汪杰就下了这个决心。他开始奔波,提议筹办专为大龄失学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的“桐华班”。筹办还算顺利,“桐华班”由县教育局牵头,集中县里的优秀老师,加上一些知名高校的学生志愿者,自己编写教材,精心安排课程。学生们初来时,有的还哭哭啼啼的,汪杰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爱与鼓励。

  可是,汪杰找来找去,发现学生里面没有赵贵的大女儿。他去赵贵家做工作,赵贵就是不同意大女儿上学。一个深夜,汪杰跑去镇上找陈青松商量,最终他们决定换个方式——送法上门。第二天,汪杰带着司法所工作人员去了赵贵家,工作人员告诉赵贵,他们这样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并苦口婆心陈述其中利害。赵贵终于同意大女儿去上学。“做人的工作也许不像修房修路那样起眼,但最根本,也最长远,哪怕我们暂时看不到结果,也必须全力去做。”汪杰记得和陈青松探讨的那个深夜,离别时,陈青松说了这番话,并按着他的肩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

  曙光里,新修的苏民路冲开群山,伸进小谷村的谷底,村民们也搬进了新家。村里的孩子在“桐华班”学习后,渐渐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们想着继续读初中、高中,还要考大学。想到未来的生活,他们的脸上焕发着光彩,看向远方的目光更加坚定。

  只有付出过,才知道其中艰难。汪杰希望自己离开后,小谷村能有东西永远留下来。同在一个镇,柏香村做茶园、搞旅游,后池村有苗圃基地。小谷村做什么呢?汪杰把小谷村的事捧在手里,掂来掂去,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在小谷村造一个集市。

  经过一番努力,5月1日,大集热热闹闹开张了。汪杰到处吆喝,逢人宣传,他坚信只要坚持几个月,一定会有一个稳定、成规模、可持续的小谷村集市。汪杰做了两手准备,先是成立了村合作社,搞了小谷村集市专卖,然后告诉村民,哪怕拿鸡蛋来卖,合作社都收。同时,汪杰去镇里动员商户来小谷村做买卖。刚开始,商户们听到要去小谷村,满腹怀疑,他们印象中的小谷村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汪杰坚信,生活总要柴米油盐,吃穿总要必需品,只要坚持下去,集市会越来越热闹,他们自然就来了。果然,两个月后,商户们看到小谷村的集市热闹非凡,主动来找汪杰,要在集市上做买卖。

  小谷村的集市越来越有模有样,汪杰又开始谋划新的出路。一个由土地、稻穗、绿叶、白云和火把组成的小谷村Logo产生了。汪杰想在村里建一个老川茶制茶厂,与大茶户合营,聘请有经验的制茶师,让山中那些野生老茶树的茶叶打上小谷村的Logo后,可以不出村就能卖到茶客的手里,也让小谷村的Logo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心里。他还在想方设法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厂,让“走的是神仙路、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神仙草”的小谷村生态羊走向城市餐桌。

  勤劳致富之风在小谷村慢慢形成,汪杰掩饰不住地高兴。他想,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

  材料二

  “李总监,您好,我是芯谷产业功能区项目投资科的小罗,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公司的项目专员,以后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W光学有限公司总务部总监李晓枫接到小罗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暖心。

  近期,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小罗的岗位,也从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职员变成了项目投资科专员。小罗所在的项目投资科有二三十人,在一个开敞办公室集中办公。坐在她斜对面的是部门首席,他原来是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坐在她旁边的是原市发改局政策法规科的工作人员。

  “改革之后,我们探索了‘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现在有问题您提出来,我可以和大家直接沟通交流,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小罗进一步跟李晓枫说。

  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W光学有限公司刚刚跟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李晓枫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

  “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对标高啊、航空限高啊,我都一头雾水。”李晓枫说,“项目需要更新坐标系,我咨询功能区管委会,被告知要去自然资源局。去了之后,发现还要再去找测绘队。申报一个事项要跑很多部门。最后我招了5个办事员,专门负责到各部门跑材料。办事员告诉我,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他们要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李晓枫想起往事,皱起眉头。

  可是现在呢,李晓枫很快跟小罗敲定了一场设计交流会。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办……40分钟时间里,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相关部门都一一作了解答。这个效率让李晓枫倍感惊讶:“感觉‘二传手’一下子变身为‘主攻手’了。”

  S市某领导说:“我们要想改变过去产业功能区‘协调办’‘二传手’的角色,就要解决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发挥产业功能区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如何给产业功能区赋能?”

  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也就是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

  S市首先把发改局、航空经济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关联度最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通过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目前,S市发改局的职能定位与芯谷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阶段特征相契合,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事宜联系最紧密。改革后,S市发改局黄局长多了两个职务: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办公地点也由S市的机关大院搬到了管委会。“我们按照‘局区合一'改革的要求,把‘两个班子、两套人员'变为‘一个班子、一套人员'。”黄局长介绍,目前发改局和管委会在事项申报、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已实现职能整合,可以更好地聚焦企业服务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S市把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黄局长介绍,“局区合一”改革后,市发改局和功能区管委会合并,原来的21个下设机构调整为6个;同时,精准定岗定责,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我们希望以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

  目前,174项涉企市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减至0.5天,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019年,已有17个项目建成投运,4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我们的改革,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机械的‘头痛医头’。我们敢于直面根本问题,深入了解基层需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现在来看,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制度的效能,实现预期目标。”黄局长如此总结。

  材料三

  “小李,我跟你说,修志工作有三苦哇!清苦,辛苦,艰苦。做地方工作,你必须受得了这些苦!”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副处长杨洋向刚到处里工作的小李再三叮嘱道。

  “我搞地方志工作整整23年了,来这里工作,就要习惯坐‘冷板凳’!”老同志王建也如此教导小李。

  半年后,小李依然有些疑惑:“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鉴古知今。地方志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冶理大有裨益。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而只是躲在屋里修志编志呢?”

  小李的问题引起了处长林德深深的思考,他准备在处里开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讨论会开得很热烈。

  王建抢先说:“我觉得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外冷内热。内热,就是指价值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要看地方志。我们可以看到,在正定、厦门、上海工作时,都留下他读志、用志的佳话,他还把地方志运用到调研工作中。我们的地方志编纂工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你说这编纂工作重要不重要?当然,编纂工作是辛苦的,需要清心静欲,耐得住冷清。”

  杨洋说:“我赞同。地方志工作看似没有地位,但只要修志者有‘为’,就一定会有‘位’;地方志部门虽然是‘冷线’,但只要干好了,也会成为‘热线’。地方志有存史、盲人和资政的功能。做存史工作时,我们要沉得下心;做育人工作时,我们还得走出去;做资政工作时,我们要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王建表示同意:“存史需要冷,存史才是我们地方志编纂工作最主要的功能啊!我们自己能感觉到工作的成就感就可以了,没必要在乎冷热之分。”

  林德说:“存史是基本功能,育人、资政是现实功能。存史,我们也可以想想,我们要记录和保存什么样的历史?比如,是不是能记录咱们F市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建设美丽家乡的业绩,来以‘冷’存‘热’呢?”

  王建说:“跟时代贴合、记录当下工作,确实是我们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内容。比如,今年新冠疫情突发,我们应该做好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

  林德说:“这个建议非常好,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这是存史的功能,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不是也有育人、资政的功能呢?”

  王建听了若有所思。

  杨洋接话说:“在修志存史时,如果多结合育人、资政的应用功能,我们修志的视野应该会更广阔,也应该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社会。”

  王建说:“我接着说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这个工作我可以负责做,我们需要把市里的各项决策部署工作全面记录下来。”

  林德补充说:“除此以外,我们要征集一下全市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聚焦实录全市各界在此次抗疫中不惧艰险、无私奉献的感动瞬间。”

  小李说:“这个工作带着我一起做吧。另外,我觉得,在记录历史、风土人情方面,我们编纂了很多高质量的志书。但是,是不是可以形式更生动活泼一点,让老百姓也爱读呢?比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开发一些介绍我市风土人情的课程。”

  杨洋说:“咱们有很好的史料基础,如果我们能选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版成书,应该也会受大家欢迎。”

  林德说:“杨洋和小李,你们找时间把风土人情课程和人物故事书籍的建议,形成工作方案,我看是可以做的。”

  王建坦诚地说:“我之前一直觉得我们把编纂工作做好就可以,今天大家的讨论给了我很多启发,走出去,也可以更好地宣传我们的修志成果,这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啊,能把冷变热了。”

  林德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我们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目标方向。我们需要以积极姿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向当代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对已有的工作形式进行拓展,这样就把冷门工作做热了。对了,大家对发挥资政功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李说:“我读书时,看到地方志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当时就非常兴奋。比如说地处山区的千阳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但是根据志书的描述,古时候这个地方林木茂盛,土地肥沃,宋代曾将它划为牧马良区。清朝以后,山坡被垦殖,森林减少,千阳县才逐渐变成了穷山区。地方志中还有当地种桑养蚕的记录。千阳县就参考这些记载,决定以种草植树、发展多种经营来重新振兴山区经济,并且将种桑养蚕列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所以,要是我们的编志修志工作也能提供这种经济建设方面的资政功能,也是不辱使命了。”

  王建开口说:“关于资政功能,关键还是在于咱们能体现出智库作用。咱们要根据地方志资料,结合经济社会生活重大课题,加强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资政材料。”

  林德说:“今天的讨论很有意义。老王,你先列一些重大课题,回头咱们再集体讨论一下。”

  材料四

  以下是《江城日报》即将发表的一篇报道:

  在江城博物馆,有一个专门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计的博爱馆。原材料同比例复制的文物,可以操作体验的展品、首部用于视障和行走障碍观众的全自动导览车……

  “除了桌子上、扶手上可以触摸到的盲文之外,我印象比较深的展品,有设计精巧的钢牛灯、长着翅膀的青瓷羊,还有脖子上戴着项圈的金兽。”去年11月,江城市盲人学校组织师生到博物院参观。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年,但高二学生孙飞还记得来这里参观的感受。在孙飞的印象中,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汉代铜牛灯,展品不仅摸起来感觉造型独特,而且还可以拆卸、旋转,更有一根长长的管子来搜集点燃油脂后产生的烟雾,形成闭环系统。他很兴奋:“这个设计在古代是‘高科技环保型’的,我们都很惊奇。”在铜牛灯仿制品前,学生们亲手触摸的同时,语音播放器也被触发,开始播放展品的介绍,而旁边的“盲文点显器”则可以介绍这件文物的历史背景,构造功能等信息,该校尹老师说:“此前也去过其他博物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介绍,同学们感觉索然无味。但一到博爱馆,大家就对这种可听、可摸、可操作的参观体验兴趣十足。专设这个博爱馆,特殊群体可以有尊严、自主地参观展览,说明文化为民理念逐步辐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展厅的不同区域,展品类型,现场布置,光线明暗等均有所不同,在弱视区和怕光区,展品以书画为主,观众可以扶着护栏,贴近细看。当有人经过书画前,语音讲解就会自动播放,每幅画还有一小段盲文介绍;在全盲区,展品则以造型类文物仿制品为主,观众在触摸展品时,也能同步听到讲解词。

  江城博物院藏有60余万件文物,博爱馆展厅中展示了其中按照1:1的比例、以真实材料复制的40多件展品。为何选中这40多件?博物院信息部张主任说,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观众需求,博物院从不同门类、不同材质的馆藏珍品中反复比较,经过多轮筛选和残障志愿者的测试,最终保留下他们印象最深刻、最喜爱的展品,设计出一个特殊的综合展览。“我们不以珍贵程度作为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让特殊人群方便解读。”策展人李婧进一步解释,展品不仅要代表江城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要与现代生活有关联、能想象、可互动。对于书画类展品,需要轮廓形态清楚、色彩对比强烈、故事性相对突出,让弱视群体方便观看且有代入感。对于造型类展品,造型上要有特点、纹饰要清晰、用途要体现实用性。在制作中,没有使用成本较低的3D打印,而是采用与文物相同材质的复制品,从而保证获得原材质的触感,“要让手指的叩击声也保持一致”。

  不仅如此,博爱馆在设计理念方面还体现出许多贴心的细节。位置选择上,博爱馆位于一层,避开人群拥挤的主入口,降低了声音对信息获得的干扰。采光上,展馆采用玻璃顶,并安装了多个射灯,光线更通透明亮,可满足弱视群体需要。在馆内,盲道铺设的路线规划更加清晰。高低两层扶手上的盲文,在介绍产品的同时兼具引导功能。此外,江城博物院还研制了全国博物馆中首部用视障和行走障碍观众的全自动导览车。车载计算机控制车辆前边的路径和展示点,可前行、倒退、拐弯、避让,到达展示点后自动触发感应装置,播放产品的讲解语音。

  博物院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建立了意见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参观者的建议并积极加以改善。博物院馆藏的“金兽”是国宝级文物,模样似虎类豹像狮,究竟是什么动物至今没有结论。几位视障学生对如何通过触摸理解“金兽”讲出了自己的困感:“语音讲解上说,这个猛兽很温顺,该怎么理解呢?”这使李婧意识到,尽管采纳了很多专业建议,但依然存在“用明眼人的视角来办无障碍展览”的问题。经过对意见的研判和进一步调整设计策划,在介绍猛兽的温顺时,针对听障观众,扫描二维码可观看手语讲解视频。针对视障观众,除语音讲解和盲文介绍外,提示观众可以摸一下脖颈上的项圈,告诉他们这是被驯养的动物。

  李婧说:“要改变以视觉为中心的参观感受,带给观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工作上还应当有更多更细致的换位思考,虽然要求高了,但能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也感到很快乐。”

  问题一

  “给定资料1”中说:“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问题二

  “给定材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问题三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两个问题。(20分)

  1.谈谈什么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2.假如你是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的工作人员,请根据讨论内容,按照“将冷的工作做热”的工作思路,起草该处下一步的工作要点。

  要求:

  (1)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2)工作要点包括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措施;

  (3)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四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江城日报》即将发表的这篇报道写一则短评。(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紧扣资料,重点突出;

  (3)有逻辑性,语言流畅;

  (4)不超过500字。

  问题五

  “给定资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一

上午 9 点不到,“老马工作室”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我们小区消防栓不出水、电梯天天出故障,您可 得给评评理。”“啥情况?你们先说,我记一下。”老马笑着掏出随身带着的笔和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老马是街道首席调解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做了 30 年的调解工作。“老老少少都叫我‘老马’。去年两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也亲切地喊我‘老马’,让我又惊又喜!总书记握着我的手说,老马讲得好,接地气,很结合 实际。”老马乐道,“总书记还说,基层工作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我们需要千千万万 像老马同志这样的基层干部。”

去年,老马接待群众 600 多人次,有家长里短,有邻里矛盾,也有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接待群众是门 “技术活”,不仅要真诚待人,还得对政策烂熟于心。“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状态要投入,本领得过硬,我 一天都不敢怠慢。”虽已年过花甲,老马仍每天坚持学习 3 个小时。30 年来,老马成功调解矛盾纠纷 2000 多起, 写了 160 多本、520 多万字的工作笔记。

一天下午,老马接待了一对夫妻,女的一说话就哭起来:“老马,我和他是没法过了。”原来,两人从农村 进城打拼多年,生活富裕了,但矛盾也多了。老马一边安抚一边分析:“为什么穷的时候没有什么矛盾,富了反 而矛盾多?说明精神贫穷,有短板。”一个小时的交流后,两人带着笑容离开,与来时相互指责的样子截然不同。 “时代不一样了,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大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少。基层调解,更多的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情绪疏导和心灵抚慰工作。”老马总结道,“我不一定能帮助所有人解决问题,但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大家都 解开心结。所有的矛盾,只要用心去调就有解。调解常常不是说服了群众,而是感动了群众。”

老马这根与时俱进的“针”连得巧、织得密、缝得牢。多年来,老马给自己立下了接待群众的 24 字规矩: 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工作室要成为一个温馨的驿站,群众只要 来了,就要努力让大家愁脸进来笑脸出去。”有事没事找老马聊聊的人越来越多,老马总是笑脸相迎。有时,一 些群众会问老马:“你是什么职务、什么级别?”“职务和级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你需要的人。”这就 是老马的回答。

“我就是想来跟着学、跟着做。”22 岁的小温大学毕业后到社区工作,听完老马的一次宣讲后,坚持来“老 马工作室”实习。来老马这学习的可不仅仅只有小温,街道的社区综治干部每年都要来“老马工作室”学习一 个月以上。老马培养了不少善做调解工作的“小马”。73 岁的老党员老齐也经常来工作室找老马,他对老马说: “我年纪比你大,但我也是‘小马’,按照你的方法,我成功劝阻了小区里很多不文明行为呢!”在众多“老马” 和“小马”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各种矛盾纠纷逐年减少。

“基层干部就是一根绣花针,要把为群众服务视为终生事业。”老马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问谁是老马 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告诉他:我,就是老马!”

材料二

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桌上的茶壶里冒着热气。乡干部小雷正坐在村民老窦家里,笑谈两人之前在村子搬迁问题上的那段“不打不相识”的趣事。

这事得从 2016 年下半年说起。窦家梁这个大山里的村子,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 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着经年不变的杂粮和谷子,收成常没有保证。村民们看着山下的蔡村靠着红色旅游 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只有眼馋的份。既然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县里启动了窦家梁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每户交一万元,搬到山下与蔡村相邻的统一规划的新村。这时,村里突然流传开一个小道消息:村子地底下发 现了铝矿,政府要来开采,所以才让大家搬迁,补偿低不说,新村还没个影,有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在这 个闭塞的传统村落里,这样的“消息”很有市场。

假消息的来源,就是老窦。老窦在外打工几年,不但没挣到钱,身体还落下好些个病,回村后不能再干重 活,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上学。生活压力的叠加,让他脑子不由得“活泛”起来。在听说村子成为当地第一个整 村搬迁试点后,他就想:“为什么是我们村?”联想到此前听说附近有铝矿,就发散了自己的思维。

这让包村干部小雷有些猝不及防。此前,大家意见就一个字:“搬!”可这个“消息”,让搬迁工作还没开始, 就遇到了下马威。

“白天入户走访,晚上连着开会,村两委一起讨论办法。”小雷那年只有 33 岁,但这个年轻的乡镇干部脸 上却比同龄人多了好几道皱纹,“我也很奇怪,本来说得好好的,怎么大伙突然就变卦了。”多方询问,小雷才 知道铝矿的说法出自于老窦。“那天晚上正在开会,他就不请自来了,我也正在火头上。”两人吵了一架。

“那天最后还是没说拢,老窦吵着要我保证能住进新房,还让我写保证书,盖‘红戳戳’,可那会儿搬迁政 策还不明朗,我也不敢啊!后来想想,说到底是信任问题。”小雷说,“怎么解决?只有让事实说话。那时几乎 天天催跑各种建房手续。”真正让老窦和村民们吃下定心丸的,是山下的挖掘机开始“轰隆隆”地平整土地,这 意味着新村已经开建。伴随着机器声,这个山里的汉子红着脸在小雷面前搓着手:“前面的话就当我瞎说。”

但问题还没结束。2017 年下半年,山下的新村就快建成了,好事将近,可村里人又犯起了嘀咕,搬进什么 样的新居成了焦点。

“有的家里四口人,我家是五口人,可住的一般大,这不公平。”老窦说。这回小雷没跟他吵,事实上,通 过上回合交锋,两人关系还有点升温。可在这问题上,老窦半点不含糊。小雷把当初的规划、各家人口数和老 屋面积都拿出来:“你看,咱们就是这么块地,建再大的条件也不允许。再说,新村是按村里的实际情况统一规 划和设计的,房子面积主要和老屋相应,人口数不是决定因素。这些事先也都公示过了。”在事实面前,老窦算 是无话可说,可他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都养着牛、羊,现在要搬迁,可还不到每年牲口集市的时间,卖 又卖不出去,你让这些牲口去哪?”小雷又被问个措手不及。当晚,他仔细翻阅了县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条文, “人、钱、地、房、树、村”,都有明确办法,但没有一条跟牲口有关。第二天一早,他就去县里反映情况,县 长很重视,特意召集人员开会,商讨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牲口也给补偿费。

2018 年 12 月,村民们陆续搬进新房。小雷长舒一口气,有一种胜利的喜悦。可这种喜悦还没持续几天,他就被十几个村民堵在了办公室门口。大伙七嘴八舌地说起来:“马桶不好用”“电视没法看”……习惯了山上 生活的人们,搬入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新居后,不适应的状况五花八门,小雷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送走了这些人,楼道里闪出那个熟悉的人影。老窦冲着他嘿嘿一笑:“他们来可不是我的主意,咱俩这交情, 我会因为这些找你吗?”小雷知道他想什么:“你不就是担心不能种地以后怎么办吗?前段时间村里申请了 3 个护林员指标,你是贫困户,又干不了重活,村里已经推荐你担任护林员了。不光是你,县里开展的护工培训 和扶贫车间招工,咱村人都能沾上光。咱村离蔡村近,蔡村的旅游还可以带动咱村的发展。”

老窦笑了。几次接触,他发现,小雷是个值得交的朋友。过年时,小雷来老窦家拜年,两人搂着肩膀有说 有笑,哈哈一乐,往事都付笑谈中。

材料三 在锦林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交通、餐饮、环境等领域的几十个监控场

景,每个场景的运行都配有详细的数据和指标。这个集管理、执法、服务为一体的“智慧锦林”综合平台,是 锦林区社会治理的中枢神经。它可以通过网格巡查、视频监控、无人机巡防、移动终端接受举报等多种手段, 对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公共安全等相关问题进行巡查,“触角”延伸至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触角”的末端,除了智能设备,既有各部门下沉到基层的工作人员,也有街道社区干部、网格管理员, 还有使用专门 APP 的每一位市民。区委李书记介绍,通过“智慧锦林”综合平台,锦林区打造了部门联动、街 道配合、群众参与的机制,实现了以指挥中心为圆心,以网格责任体系为基础,以全方位快速响应队伍为力量 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专门的 APP 里面,设置有水、电、气、物业等多种生活缴费功能,并提供养老金、老年证、低保申请等常 用便民服务咨询与网上办理服务。在“锦林群众”栏,设有“你是我的眼”平台,提供违法、违规及扰民行为 的举报渠道及奖励方式;而在“政民互动”栏,则有市民关于入学、物业、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诉求,以及相 关单位的具体答复和联系人等内容。指挥中心王助理介绍,在平台上,大到环境整治、食品安全、治安防控、 物业纠纷,小到车辆违停、占道经营等各类杂事烦事,群众都可以上来反映,通过 APP 实现信息源头全覆盖。 网格员童大姐每天都会巡察自己负责的网格,并上报各种情况。通常情况下,这些事由网格员自己发现并 处理。“在我们这儿,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童大姐自豪地说,“网格员就像社区客服,有求必应。我 处置过群租扰民、违规占道等好多事情,也举报过安全隐患、河道污染等问题。”像童大姐这样的网格员,在锦 林区共有五百多名。这是一支充分发动各社区党员、志愿者,按照“一格一员”原则组建的专兼职队伍。“主动 发现的问题多了,市民的投诉也就少了。”王助理说,“平台上 70%的问题信息是由网格员上报的,问题隐患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解决,提高了源头发现和前端处置能力。” 初夏,新开业的德嘉酒店将空调外挂机组安在锦绣小区绿地,噪音扰民严重。居民举报当日,酒店经理满口答应整改,却迟迟未见实际行动。举报的第四天,指挥中心启动共治机制,通过平台通报,区综合执法局、园林局、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等组成联合执法队,进行联合执法。在处理现场,联合执法队查看了酒店规划设计图,指出“空调外挂机组占用绿地并不在规划之中,属非法占用绿地”,责成其立即整改。经过一个月的施工, 原本想拖过夏季再做改造的酒店方将机组搬到了酒店楼顶。

“办案中,3 天内属于社区端自治机制,尽力将问题在社区、网格员、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协同自 治层面处置。对于自治无效的,4 天后启动‘大联动’执法共治机制,打破了社区工作人员单打独斗处理问题 的困难局面。”社区马书记说,“过去解决这些难题时,协调过程复杂、耗时长,现在通过综合平台的应用,实 现了‘平台一吹哨,大家来报到’的智能化联合管理。”执法中队队员小方同样也感受到了变化:“现在和‘大 联动’小分队一起处理案件,执法过程顺利多了,也能实实在在帮老百姓解决问题。”

“2018 年,我们经过对举报数据的长期观察,发现餐饮行业的油烟污染是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王助理说。研判数据提交后,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餐饮行业集中的街道,开展绿色餐饮示范 街区建设。“在综合平台,大数据的运用无处不在。针对居民诉求较多的问题,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分析研判, 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区综合执法局吴局长说。平台借助视频天眼系统,利用 1000 多个摄像头对重点区域进 行不间断监控,抓拍采集油烟污染线索,及时取证,第一时间将数据下派执法队员查处。此外,还利用无人机 反应迅速、覆盖范围广、无死角监控等特点,对餐厨油烟、焚烧垃圾、锅炉黑烟等问题进行空中取证,形成了 平台化、科学化、效能化的管理与执法常态,有效解决了空气污染环境违法难管、难罚的问题。

材料四

2019 年年初,沙洲市启动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工作。针对不同的市场现状,改造升级怎么进行更切合 实际?为此,沙洲市市场服务中心调研走访了几个市场。

先把镜头对准莲池农贸市场,这个市场有 40 年的历史了,附近的社区从一个发展到七八个,居民从千把人 变成四五万人。随着周边居民的大量增加,市场脏乱得不成样子。“过道没两尺宽,并排都站不下两个人,买菜 要侧着走。有时大夏天实在受不了,宁可走老远到一家超市买菜”。居民刘阿姨说。市场管理员最怕春夏之交: “下大雨,水一下子能积二三十厘米深。还有,消防设施配备也不全,存在安全隐患。”摊主王女士也愁,菜摊 旁有条水沟散发着异味,市场内空气流通又不畅,顾客经常一边挑菜一边捂着鼻子,她不得不找木板盖着。

莲池街道办事处廖主任认为,老市场虽然问题多,但是居民有需求,搬不走,拆除重建代价又太大,最合 理的办法就是对准问题改造。他说:“改造期间,老市场得关门施工,几万人的‘菜篮子’不管不顾可不行。改 造之前有准备,改造当中才好应对。”市场管理员提议:“要不先找个地方过渡一下。”居民刘阿姨对“过渡”有 点担心:“那下雨天买菜方便不方便?卫生还有没有人管?”摊主王女士考虑的是:“在这里做了几十年生意, 就在一个位置上没动过,老顾客都熟悉,如果进行改造,工程完工后,还能不能重新回到老地方?”

镜头摇到豹岭农贸早市。摊贩周大姐一早就来到处于小巷子的早市卖菜,5 点半开始,8 点就得收摊。她打 比喻说:“我就是个‘流浪’的摊贩。”“早市起先只有周边的菜农卖自产蔬菜,后来逐步有一些外来摊贩加入。 考虑到确实能解决居民的买菜难题,社区一开始默许了其存在,只对开市闭市时间稍加限制。”豹岭社区党支部

范书记介绍。几位居民代表也一致抱怨:“每天早上,摊贩们将小巷堵个严严实实,出行极不方便。”“大清就吵吵闹闹,觉也睡不好。” 社区深感为难。直接禁止,太粗暴;开了口子,管理力量又跟不上。“有时候八点已过,摊贩还不愿意走。”

城市管理大队副大队长说,“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去管,摊贩们就一哄而散,人一撤,他们又继续贩卖。”“过去 几年,社区周边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人口激增,买菜的需求越来越多,之所以流动摊贩多、临时市场乱, 恰恰是因为缺少规范稳定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范书记建议,“这附近有一片闲置老厂房,是不是可以盘活起 来做点文章?”

镜头转到沙洲市中心最大的农贸市场——月湖市场。这个市场各个道口没有设置栏杆,加上停车坪被货物 堆满,更显得拥挤不堪。“经营户的手推车、三轮车,居民的电动车、自行车,通通往市场里扎。”居民张大妈 说,“占道经营也很普遍,经营户的纸箱、塑料筐,全扔在过道上。”沙洲人喜好买活禽,但活禽是月湖市场环 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果直接取消活禽供应摊位,居民大多不同意,经营户也很难接受。参加调研走访的丁工 程师在实地考察后指出:“目前活禽摊位的存放、宰杀和售卖三位一体不够科学,通风也不顺畅,这些都是造成 污染的重要原因。”

“月湖市场本身建筑设施比较齐全,硬件上施工不需要伤筋动骨,只要预先做好安排特别是安全防范,完 全可以就地边营业边整改。”月湖街道办事处李主任说。他认为,市场改造为的是利民、便民,相比于“一刀切”, 还应该寻找更好的办法。“即使是改造提升后,管理也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市场管理方的事,消费者和经营户,都 是参与主体。要走出‘治理一变乱一再治理’的循环,还得在制度层面上下功夫。”

材料五

莱康村所在的 M 市位于沿海地区的 S 省,各项改革都走在前面。“伴随着率先发展,新问题、新矛盾更加突 出、更加集中。如果老是跟在后面,像消防队一样到处救火,难免疲于应付、效果不佳。”M 市市委孙书记说, “面对这些难题,亟待探索既能解决短期现实问题,又能兼顾长效公平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要想建设更加富有 活力的乡村,就得聚焦如何减少矛盾、化解矛盾,乡村治理也不能再‘单兵作战’,而应‘联合出击’,从以行 政管理为主要手段向行政、法律、道德等手段的综合运用转变。”

走进莱康村,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街道平坦干净,草地绿林中矗立着一幢幢红瓦白墙的乡间别墅,到处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要知道,莱康村过去可是个有名的问题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人心也是出了名 的不齐,打架斗殴事件特别多。特别是早些年,由于征地补偿问题,小吵小闹天天有,大吵大闹三六九,几乎 每天都有村民挤在村委会里争吵。村里吵不出结果,不少村民还去省里讨说法。”村党支部陈书记感叹,“更让 我记忆犹新的是,7 年前我刚当书记时,由于以前村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村里的账上只有 2.4 元。”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镇里的支持下,莱康村狠抓村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配备 了一批有能力、有威望的村民担任村两委委员。新班子把中心工作放在村民最关注的问题上,重新核查低保、 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惠民项目,全力解决影响团结和谐的问题;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整治村容村貌,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开展绿化亮化、厕所革命、清理违章建筑等项目。这一系列举措,使莱康村逐步树立起崭新的形象。

“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努力做到让村民满意,让组织放心。”陈书记说,“但要建设美丽乡村,光靠我们干不 行。村里的事还是得村民说了算。”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莱康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事 务的管理与决策中来。今年年初,为落实村企攻坚项目的规划建设,村民理事会一直积极跟进,到每家每户积 极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就如何成立合作社、如何分红、土地流转定价等细节广泛征求意见,得到 了全体村民的支持。

如今,村民理事会又充实了部分企业代表、下乡市民代表到理事会中来,共同参与、协调村级事务,重大 事项均通过村民理事会与村民广泛沟通,取得良好效果。

莱康村今年还从村组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法律工作者、法律志愿者中选取一批政治素质 好、宣讲水平高的村民,进行重点培训,引导他们主动担任“法律明白人”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政 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莱康村形成了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 良好氛围。

由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等组成的文明评判团,深入发掘“老莱康风骨”的村民道德规范,通 过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事规则。文明评判团挖掘祠堂、故居、牌坊、族谱中的家风家训资源,搜集整理 了全村 20 多个姓氏的家规家训,并把这些做成门牌,用以打造“家风家训示范街”。用陈书记的话说,“在村里, 随便走走都能受到熏陶”。在文明评判团的主持下,莱康村年年评选“最美家庭”“孝德人家”,为模范树榜,助 家风传扬。村里还陆续组建了篮球队、腰鼓队,每年举办农民文化体育节。通过这些活动,村民的生活充实了、 心拉近了,很多积怨矛盾在无形中得到了化解。

这些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莱康村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优势企业,成立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林业 合作社等,逐步滚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雪球”。2018 年,莱康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000 多万元。收入多了, 村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经过大家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陈书记对莱康村的 未来充满自信。

从曾经的问题村,到如今的和谐村,莱康村这些年的发展实践,为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问题一:根据“给定资料 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问题二:“给定资料 2”反映了乡干部小雷在窦家梁村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谈谈他 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5 分)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 300 字。

问题三:邻区有关部门准备到锦林区学习考察,了解“智慧锦林”综合平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特点和运行 情况。如果你是锦林区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 3”,写一份情况介绍提纲。(20 分)

要求:要点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超过 500 字。

问题四:如果你是沙洲市市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 4”分别梳理三个市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5 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所提措施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 500 字。

问题五:

近期,S 省开展乡村治理先进典型评选工作。M 市打算推荐莱康村参加评选,如果你是该市有关部 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 5”写一份莱康村参评的推荐材料。(30 分)

要求:

(1) 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

(3)字数 800~ 100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城市和农村要互补发展,”某官员日前指出,“有些经济学家总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农村的人口搬到城市里来,就完成了城镇化,生产效率会自动提高、社会分工会自动推进,这其实是有问题的。”该官员特别强调了一个误区,即将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当前,村庄大量被拆,数量急剧减少,部分基层干部梦想一步就把农村变成城市。其所造成的后果不是城乡互补发展,而是城乡“一样化”,这不仅可能导致宝贵的乡土旅游资源的丧失,也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据此,该官员认为,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该坚持“两条腿”并行,城市、农村协调统一,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统筹区域发展、体现地方特色、做好产业支撑、保证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让农村和城市同样美丽。

有专家指出,我们在城乡关系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他认为,不是城市文明高于农村文明,也不是农村文明高于城市文明,两者是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的关系,所以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文明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

(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

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

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关于如何重新认识乡村生活的意义,有学者撰文指出:

美国作家梭罗曾经倡导一种简朴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他28岁时只身一人来到家乡城外的瓦尔登湖,自建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可以说,梭罗在乡村生活中重新发现了我们在城市的现代文明中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的东西,进而启发我们思考“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人在乡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人在自然中”,真正地“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别的不说,单是在乡居生活中能够每天“按时看日出”(这是作家福楼拜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生命命题),就足以使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了。梭罗曾因看早晨的阳光,而产生“黎明的感觉”,即每天都以新的眼光,以一种新鲜感去重新观察、重新发现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从而获得新生。作家M说,在大自然中,“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正是在大自然中,我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书写的“地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安泰,他在失败之时总是投向大地,从母亲那里获得力量。鲁迅对故乡民间世界的依恋也颇类似于此。民间文化伴随着童年记忆构成他回忆中极具温情的人生体验,他对民间风俗的津津乐道,对民间人物不无温情的回顾都表现出民间文化对他的吸引力。鲁迅正是在他家乡的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下被培育出来的。

在中国,有一位当代作家H,他也在农村建屋,自由游走、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H认为,人们对乡村的“投奔”,实质上是在投奔乡村所呈现的“文明意义”,这种“文明意义”有三:其一是自然造化的“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个异性”,而这样的个异性在严格雷同的“技术高精度”和大量重复的“规模经济”中已经被完全屏除。其二是“永恒”的感觉,“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更能构建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物质形式”。其三是“共有共享”的理想,“大自然无比高远和辽阔的主体,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被任何人专享与收藏,只可能处于人类共有和共享的状态”。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某学者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该文章摘录如下:

卢作孚于1893年出生在原四川省合川县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作为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农家子弟,他却创造了中国现代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奇迹。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1927年,卢作孚开始在中国西部开展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被誉为“北碚之父”,和晏阳初、梁漱溟并称中国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三杰”。他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

他认为:“乡村是不断供给城市人口的地方。如因教育缺乏,供给的都是无知识的人口,那不惟于城市文明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不小。乡村教育不发达,不但是乡村问题,而且变成城市问题了。”而“乡村经济事业如没有(和城市)同样的速度进展,亦必引起城市原料的恐慌”,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无休止地逐渐增多,更会成了城市问题。”——这些近百年前说的话,仿佛针对的就是当下的现实。他始终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从而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抓住了要害。

“乡村现代化”,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规定了推动乡村运动的范围与方法。这也是最具启发性之处:从事乡村运动,既要落实为一个个具体问题(教育问题、救济问题等)的解决,但又不能局限于此,要有一个“乡村现代化”的大视野、大目标,既立足局部,又着眼全局。

卢作孚在设计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时,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的目标,并且具体规划为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自治建设等几个方面。这表明,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概念,并不局限为物质的建设,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一,卢作孚规划中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以“教育事业”为中心,而且把“研究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他看来,乡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因此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的研究,“要注意应用的方面,有生物的研究,有理化的研究,有农林的研究,有医药的研究,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后来北碚建立了西部科学院,就具体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在城镇设立研究机构,当时这在全国是一个独创。其二,卢作孚特别重视社会建设。他不仅积极发展公共文化娱乐建设,创办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而且大力推动“公共事业”,开展“社会工作的运动”,这背后又是“人”的建设。

他要通过这些公共事业,培育新的“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不良)嗜好,皆无不良习惯”。其三,他对环境建设也倾注极大热情,提出“凡有市场必有公园,凡有山水雄胜的地方必有公园”,他的理想是把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建设成“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的人间净土、乐园。其四,他在推动乡村社会建设时,特别关注的是,所有的公共事业,都要“大众出钱,大众出力,而且是大众支持。由这些具体的活动引起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兴趣,以形成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

如何着手乡村现代化?卢作孚的回答是:“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的建设诚当并重,但更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增进人们的富力”,人民富裕了,才能增进其“完纳赋税的负担力”,从而增强国力。而卢作孚更要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为国家最大多数人所必须参加的活动”,经济建设是最能动员最广泛的民众参与的。

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以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和北碚峡防局局长的双重身份,动员民生实业公司的财力、物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全力支持北碚峡区的乡村建设,着手五大工程建设,即投资煤业,开创峡区煤矿业;投资交通业,修筑铁路;投资纺织业,建立大明染织厂;投资科学研发,创建科学院、博物馆;投资教育,创办兼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企业养学校。而民生公司自身也从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不仅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利用乡村建设所提供的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培训了近千名的建设骨干人才。卢作孚力图构建一个“以工辅农,工(工商业)农(乡村建设)互动”的发展模式,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这一点在强调以工哺农,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最核心的一个层面,即他所提出的“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的命题与任务。

他提出以“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为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乡村现代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立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现代化”。二是乡村现代化建设又要依靠“人人都能自立”的建设者去推动。

(三)某省政府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

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

更好地学习。

要求:(1)内容全面准确;

(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

(3)不超过60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有着良好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的Y县城关镇山岔村,多年来却受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制约,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800元,约三成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下。在各方努力下,该村2013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5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016年被评为市级卫生村,2017年列入小康村建设项目。日前,调研组对山岔村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调研记录:

村党支部书记L介绍说,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2013年,村上联系帮扶单位省环保厅、相关银行,反映发展意见,争取帮扶资金。山岔村通过整合帮扶资金,建成了180平方米的文化宣传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硬化西环路至山岔村道路3.5公里,还积极争取财政、建设、文化、扶贫等部门资金,实施了清溪小学及幼儿园新建工程。

该村还积极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

杨自龙家以前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原本东奔西走做临时工的他,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下,争取到帮扶贷款90万元以及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所注入的资金30万元,牵头成立了吉隆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先后搭建起17座大棚种植草莓。因为绿色环保,来采摘的人很多,经济收入年年增长。

据记载,山岔村以前有九盘水磨,它们在清朝同治年间被焚烧殆尽。清光绪初年,本村村民王生贵、王好存父子重新修建一盘水磨,用于解决老百姓无处磨面的问题,加工场面十分红火。这盘具有传奇色彩的水磨保留到了今天,它不但让后人了解先辈生活,也激励了大家齐心奔小康的勇气,被Y县人民政府授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确立了‘一心多景、一轴三廊、四片联动’发展格局。”城关镇党委书记X如是说。他介绍,山岔村2014年被纳入了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行列,城关镇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为该村出良策,确定以“传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该村下决心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全村致富的一个新举措,依托自然资源,发挥山岔村天然水源的优势,彰显历史印记,融合文化元素,做活水的文章,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

L书记说,该村2014年修建了占地650平方米的老年文化活动广场,2015年利用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打造了占地7800平方米的水磨文化广场,2016年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球场并精心打造了400米长的历史文化艺术墙。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山岔村古时就因县八景之一的“烽火夕照”而负盛名。夕阳将落未落之时,晚霞赤红如血,涂遍半边天空,如一幅色彩溢漾的油画。置身此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其景象在夏日最为艳丽壮观。据此,山岔村2016年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观景平台和小游园,同时恢复了重阳民俗文化活动。

“我们村已通过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打造了一个不要门票的乡村旅游景点。到这里来,能品野菜、听蛙声、忆水磨、体验农耕文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L书记高兴地告诉我们。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部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周云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时,他看到了商机,有效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道路全部硬化,环境干净整洁,景观美丽还有故事,这吸引来了不少游客,生意一天比一天好,1个月纯利润有1万多元。”周云笑呵呵地说。

L书记介绍说:“周云的农家乐开办为山岔村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好多村民纷纷效仿,家庭收入开始增长,生活条件明显好转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男人们一闲下来就喝酒,女人们一闲下来就传闲话。

镇、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我们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大力倡导文明树新风。”他指着一些农家大门边墙说:“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从每一家找家训、立家规,然后制作成漂亮的牌子挂在门口,时时提醒着进出的每一个人。”他强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邻里亲近,做任何事都容易。

山岔村把家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在全村范围内从家谱村史、牌匾楹联、经典家训中广泛征集好家训,使该村成为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的“家训村”,以文明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周云家的大门口贴的是“家庭和谐、邻里相亲”,对于周云来说,好的家训是他家庭和睦、创业致富的根本。周云说:“自从挂上了家训牌,全村的人就开始讨论张家或者李家的家风,不但监督别人,而且反观自己、要求自己、教育孩子。大家和睦相处,邻里亲近。”

(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 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

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

要求:(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

(2)内容具体;

(3)不超过50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S市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中“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将乡风文明建设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大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基层大治理等工作,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部署。为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今年3月13日,S市召开工作大会,对村居建设作了整体部署:到今年年底完成30个美丽文明和谐示范村建设,到2020年年底完成50个示范村居、5个标杆村居建设,按照典型引领、整体推进、总体提升的方针,将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

S市一直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突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党领导一切”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健全以党建为统领、以法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和法治观点的强化,逐步提高乡风文明水平。

今年S市选派了104名机关干部任村居第一书记,公开招考205名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并推进基层党建下沉到村民小组,落实支部建在小组上。该市党建工作示范村A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期望,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基层治理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法治、德治。

S市注重提升城市形态,大力推动城市升级,“美城行动”从中心城区延伸到村居社区。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S市以改造乡村人居环境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

S市共投入2000多万用于文化遗存的修缮和活化。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8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共27人。S市坚持“一村居一品牌”的工作思路,挖掘提炼村居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村居文化品牌活动。

目前全市已建成30个村居主题公园,143个农村公民道德讲堂,每个村居都设置了善行义举榜或好人榜,让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随时可学、随心可感。

S市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主题公园、标识景观、公益广告建设,开展农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讲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同时,S市还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引导村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 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150 字。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关注现实,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层次的提升,将“为国利民”作为至善的人生追求。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在他 3岁时,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就义,第二年,父亲彭湃在上海被捕,慷慨赴死。年仅 4岁的彭士禄成为孤儿,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逃亡生活。1962年,这位历尽苦难长大的孩子,开始主持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他手里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1967年起,他在大西南深山组织建造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那些日子里,他吃住在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的工地上,靠着原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器验证了核潜艇数不清的数据。1974年 8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从投身核潜艇研制到项目解密,隐姓埋名近 30年,彭士禄始终忘不了周总理嘱咐他的话:小彭,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要记住你姓彭,是彭湃的儿子!

苏和被誉为“沙漠愚公”。2004年,曾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的苏和,回到老家额济纳旗,在大漠中的黑城遗址旁植树造林,那一年他 57岁。黑城遗址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西夏古城,沙化严重。苏和回忆说,小时候听长辈们讲,这附近林草茂密,胡杨、红柳密得骆驼进去都找不见,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生态日趋恶化,大片植被枯死,风沙天气越来越多,额济纳旗甚至成了沙尘暴的策源地。他说:“周围风刮过来的沙子堆得和城墙一样高,眼看黑城快要被埋掉了。我当时有个想法,黑城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10年间,他种植的梭木林一点点扩大,达到了 3000亩。最初在房后种植的两棵胡杨也长成了大树,老人被太阳和风沙磨砺过的坚毅的脸上刻满皱纹,满是伤痕的大手上,老茧褪了一层又一层。

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城出发,一路向北,经高丘镇,沿山路盘旋而上,攀至海拔 1600多米的山顶,再顺山路蜿蜒而下,下到海拔 600多米的谷底,才能到达张玉滚任教的黑虎庙小学。这所学校被层层大山包围,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八里、下八里;羊肠道、悬崖多;还有一个尖顶山。从学校走到镇上,需要 10多个小时。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年 21岁的小伙张玉滚来到这里当小学教师,一直坚持到现在。张玉滚之所以选择留下来,是因为前任校长吴龙奇的一句话:“玉滚,泥巴砖头垒个灶台,顶多能用个十年八载。咱们教学生认的每个字,他能用一辈子。你要不来,这个班就开不了课,孩子们就得上山放羊去。”17年间,张玉滚教过500多名孩子,村里出的大学生从 1名增加到了 16名。

阎肃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曾经感慨说:“我没有决定过自己一生的道路,或者说去想我这一生必须要怎么样。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不要去挑生活,让生活来挑你。时代也好、组织也好、环境也好,需要你做什么事,努力把它做好,对你自己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别人也会觉得快乐。我的一生作品不少,只要能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一点记号,那我此生无憾。我对我的子女也是这样的要求,不去安排自己的人生道路,听时代的招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得起这个时代就够了。”

问题五、“给定资料5”提到“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 字。

【审题及答题思路】

“给定资料5”提到【注意重点阅读资料5,从中分析提炼出文章写作的重点,为确保全面也要兼顾其他资料,以免遗漏其他重点】,“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①要注意紧扣题目给定的主题来写文章,不能偏题。②针对这一主题可以思考的写作角度有:第一,“时代的大潮”、“尽我力量、做好事情”分别指什么,要注意结合资料指出其内涵、具体表现等;第二,结合资料,分析为什么要“紧跟时代大潮,尽我力量,做好事情”,可以分析其产生的意义;第三,怎么办,要结合资料找到相应的对策】,自选角度【常用写作角度:对策、意义、影响、原因等】,联系实际【结合材料外的论据】,自拟题目【自拟题目时要突出文章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观点正确,体现在文章标题、开头、段旨句等显眼位置;除有观点外,还需要进行论证】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泥于“给定材料”;【一部分论据可以结合材料,选取较好的素材,但不要整段摘抄,另一部分论据要超越材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围绕论点进行论证】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章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此外,语言表达上不要出现语病、错字等】

(4)字数1000~1200 字。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