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由11座城市和4个区构成,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石油和核能运用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煤炭的需求量下降,与此同时,钢铁业也开始走向衰落。这里先后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鲁尔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采煤、钢铁、煤化工等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危机,德国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制定总体规划,分阶段明确转型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统筹安排整个工业区的转型发展。经过几十年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过去,人们对鲁尔区的普遍印象是:矿区与煤和钢有关,人的脸是黑的,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操劳;河流里流淌着污黑的河水,河道是工业污水的通道,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于人类居住。鲁尔区转型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协同治理,通过大力宣传、重塑形象,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印象开始逐步改变。环保型的工业园区不断扩展,代替了乌黑的矿山和沸腾的钢厂;昔日污黑的河道而今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恢复了优美洁净的原貌;通过“造地复田”“复垦绿地”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许多报废的矿井得到了重新修整,成为传统教育或培训实习的基地。曾几何时,一度废弃的矿井和炼钢厂变成了博物馆,煤渣尾矿改建成了室内滑雪场,淘汰的煤气罐、矿井甚至成为游客驻足的旅游产品。鲁尔尝试把各个城市的历史挖掘出来,把文化保留、传承下来。例如,埃森市的矿区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市内“鲁尔文化基金会”收藏了大量反映鲁尔区工业发展历史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每年吸引近500万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工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名胜,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卖点”。把工厂变成一个艺术馆,人们在废弃的工厂里举办大型音乐会;把以前的车间变成大型餐厅,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把矿山变成一个公园,用机械化向游客展示工业时代的文明。鲁尔区正在努力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德国的工业文化之路。
“给定资料1”提到了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请简要分析说明这个案例对于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2013年山东省公考《申论》真题(C类)
本答案要点概括性强,有方向性对策,也有具体措施,很好地利用了字数限制,完善了答案表达;字数符合要求。
试题分析:
(1)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分析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得出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启示。启示主要有经验与教训两个方面。
(2)对于本题,有益启示即经验启示,可以理解成为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借鉴的“做法”只不过这个“做法”不是照搬照抄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具体做法,而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转化,答案要点来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要求合情合理,能够真正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手机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收发短信发展到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甚至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将手机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仅仅是附带功能。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说法错误的是( )。
王某为某县某镇政府工作人员,当选为H县人大代表,王某当选的正确余径是()
(二)
村民王某和施某两家相邻。2012年3月,施某在两家之间都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空地上砌了一堵墙。谁知,这堵墙竟成了两家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围绕砌墙的合法性,砌墙后王家的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两家互不相让。5月4日,王某、施某又起纷争,施某先动手打了王某,继而双方互殴,王某右踝骨折,施某左上臂挫伤。后经鉴定,王某被打成轻伤。王某要求施某赔偿其因轻伤所受损失,并要求公安机关对施某处以治安处罚。
王某与施某的斗殴行为在侵权形态上属于()
会签是指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 )的道路。
“手表定律”是指当我们同时拥有两只时间不一样的手表时,反而不知道准确的时间,这对做好团队工作的启示是()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某区政府下列行为不符合转变政府职能要求的是()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当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检察机关或者审判机关提出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