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当了三十几年,也被‘骂’了三十几年。”这是大陈村党总支书记老沈常说的一句话。
1986年,老沈被选为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时,才20几岁。那时的大陈村还是S市郊区的一个穷村。因为村里穷,他没少被村民骂。为了摘掉穷帽子,沈书记和村干部挖掘村里的“亲友圈”,发现在S市里担任厂长、工程师的老乡就有十几个。他们多次上门拜访,请这些能人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第二年,村里建起了第一家村办企业“大陈电器厂”,投产当年就赚了8万元,村里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又开办了灯泡厂、衬衫厂等村办企业,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90年代开始,村里顺应工业园的发展潮流,先后投入75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入驻园区,高峰时有130多家。大陈村富起来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脏乱差,打架斗殴、盗窃等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村民意见很大。
村民的“骂声”逼着沈书记和村干部继续往前走。当时大陈村户籍人口仅有2000多人,而外来人口却超过12000人。这么多外来人口怎么管?经过摸索,村里在每个村民小组都建立了一个管理团队,其中包括三名村民代表、两名志愿者、两名卫生保洁人员、一名治安队员。这个团队担负着整个村民小组的日常管理事务,涵盖了村民自治、计生、治安防范、卫生环境整治、消防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开面馆的老朱,10年前从外地来到大陈村。他说,他跟沈书记是“不打不相识”。当年他在街边租了一间小房子,操作台就放在外面。村里不让他跨门经营,要求把操作台拆掉。他觉得村干部欺负外地人,叫来几十个老乡,冲突一触即发。沈书记赶到现场耐心讲道理,真诚沟通交流,答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终于化解了矛盾。经过努力,环境整洁了,朱老板的生意也慢慢好了,他很感激沈书记,觉得在大陈村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现在每个月都会到村里的养老院为过生日的老人送长寿面。沈书记说,不管哪里的人,只要来到这儿就是一家人。
这些年来,大陈村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道路、排污系统,建设大型超市、菜市场、商业街,修建休闲公园、体育设施、文化中心。各类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越来越方便,日子越来越红火,“骂声”也越来越少。
大陈村曾以“三不怕”精神而闻名,就是不怕难、不怕烦、不怕累。沈书记说,他现在反而有“三个怕”:第一怕,怕听不到骂声;第二怕,怕思想和能力跟不上发展;第三怕,怕发展跟不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请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沈书记的“三怕”对做好执法工作的启示。(15分)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篇幅250字左右。
2019年江苏省公考《申论》真题(B类)
本题答案从“发掘人才,发展经济”、“搭建团队,管理日常事务”、“提高执法能力,公正执法”、“不断革新,提升服务”等不同的启示进行了分条撰写,考生作答时需注意务必分点作答,各要点间呈现并列关系,每条要点尽可能撰写二次概括句。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手机从只能进行语音通话、收发短信发展到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甚至把宽带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将手机变成一个接入网络的终端,其通话功能仅仅是附带功能。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说法错误的是( )。
王某为某县某镇政府工作人员,当选为H县人大代表,王某当选的正确余径是()
(二)
村民王某和施某两家相邻。2012年3月,施某在两家之间都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的空地上砌了一堵墙。谁知,这堵墙竟成了两家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围绕砌墙的合法性,砌墙后王家的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两家互不相让。5月4日,王某、施某又起纷争,施某先动手打了王某,继而双方互殴,王某右踝骨折,施某左上臂挫伤。后经鉴定,王某被打成轻伤。王某要求施某赔偿其因轻伤所受损失,并要求公安机关对施某处以治安处罚。
王某与施某的斗殴行为在侵权形态上属于()
会签是指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 )的道路。
“手表定律”是指当我们同时拥有两只时间不一样的手表时,反而不知道准确的时间,这对做好团队工作的启示是()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某区政府下列行为不符合转变政府职能要求的是()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当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检察机关或者审判机关提出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