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病最容易发生于哪类腺体
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则少有发生。涎石病是指发生在涎腺腺体及其导管中的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下颌下腺涎石最常见,腮腺次之。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腺泡细胞癌又称为浆液细胞腺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涎腺肿瘤。目前大多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腺泡细胞癌发生部位以腮腺最多。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的维生素是
转氨酶的辅酶是
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
参与氧化脱氨的维生素是
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下列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男性,发现乙肝2年,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病情不稳定,查体:慢性肝病容,肝肋下触及1.0cm,质中等,脾界扩大,血清ALT200U/L,白蛋白35g/L,球蛋白36g/L,应诊为
男性,20岁,发热起病3天后,自行缓解,高度乏力,腹胀,黄疸进行加深,病程第9天出现躁动,神志不清,重度黄疸,肝界缩小,应诊断为
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煮沸消毒法的应用,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