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来了,某幼儿园的幼儿们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有了明显的感知。在一次收集落叶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经意地发现了草地上蹦跳的蚱蜢,个个惊喜万分,情不自禁提起小蚱蜢。
“这是什么虫子,它会飞吗”“咦,怎么有的小蚱蜢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幼儿对小蚱蜢有着不同的疑惑。这一幕被该幼儿园园长看到了,邀请您来设计一个课程。
从孩子对蚱蜢的兴趣出发,开展“小蚱蜢逛农田”活动,旨在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并充分利用该园现有的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等体育器械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小蚱蜢种粮”的自然场景,以及“小蚱蜢吃粮”活动。
小班体育活动:小蚱蜢吃粮
(一)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进一步了解秋虫——蚱蜢。
(2)感受互相合作的快乐,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橡皮筋等体育器械,幼儿身上贴好黄或绿记号。
(三)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教师扮演蚱蜢妈妈,幼儿扮演小蚱蜢,跟着妈妈做运动。
师:秋天到啦,蚱蜢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出门做运动吧。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模仿操——“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2.小蚱蜢种粮
(1)介绍游戏规则。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农田,有四条种粮路线, 每条路线都由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组合而成。”幼儿分为四组,每组5人,每人手中有种粮所需要的不同工具。每组第一个幼儿出发,越过障碍物去取一颗粮食种子,返回将种子交给第二个幼儿,第二个幼儿再前往负责种下种子(放入筐内),种下后返回。以此类推,第三个幼儿负责浇水,第四个幼儿负责施肥,第五个幼儿负责收粮。在规定时间内,收获粮食最多的一队获胜。
(2)开始比赛。
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幼儿出汗情况,并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师:他们为什么收获的粮食最多呢(引导幼儿发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3)再次比赛。
3.小蚱蜢吃粮
师:粮食种好啦,跟着妈妈一起去农田里吃粮食吧。
(1)介绍游戏规则。
师:这里就是农田啦,绿色两块、黄色两块,绿色的是菜地,黄色的是水稻,由三根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分割开来,要想吃到最美味的粮食,就要跳过最高的皮筋。在吃的过程中,如果听到“青蛙来了”的信号时,就要立即躲避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农田中(幼儿身上已贴好黄或绿记号),等“青蛙”走了再继续吃粮。被“青蛙”抓到的小蚱蜢要停止一轮比赛。
(2)游戏2~3次。
4.放松运动
引导幼儿坐在“草地上”一起随音乐做腿部放松动作。
师:蚱蜢宝宝们,吃饱了吗跟妈妈一起到草丛里去休息一会儿吧。
师:其实秋天还有许多昆虫呢,下次我们一起邀请它们来开一个秋虫运动会吧。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莫扎特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塑造了第三等人物()的形象。
《数九寒天下大雪》是下列哪部歌剧中的歌曲?()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原名是()。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