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查学情、反馈教学、
材料: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查学情、反馈教学、促进学习、引发思考等而采用的常规教学形式。以下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片段),课题是“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师:(用幻灯投影蝴蝶)同学们,这是什么生物啊?
生:(沉默)
师:这就是蝴蝶啊,你们平时在什么地方见过蝴蝶啊?
生:(沉默)
师:在草地上、池塘边见过蝴蝶,对吧?
生:(点头)
师:同学们不用紧张,就当后面的听课老师不存在,好吗?
生:(齐答)好。
师:你们在显微镜下看过蝴蝶吗?
生:(摇头)没有。
师:你们想在显微镜下看看蝴蝶吗?
生:(齐答)想。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板书课题)
(1)指出以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的问题。(10分)
(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10分)
(1)教师所提的问题与知识关联小,没有思考价值。这种提问方式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①这种提问方式违背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求知;②这种提问不能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的答案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③这种提问与课上所学其他知识“脱节”,不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④教师用这种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
总之,这种提问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反而会导致学生思维停滞,甚至会扰乱课堂教学纪律。
(2)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地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以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本次课中建议不要提问,可用显微镜的发展史,说明显微镜在推动生物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直接引入课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
下列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
乐器“缶”的制作材料属于( )。
隋唐至宋,在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称为()。
双簧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