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20年至2×22年发生的对外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2×20年7月1日,甲公司以一批存货为对价再次取得对A公司25%的股权投资,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甲公司于当日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200万元,增值税税额416万元。该存货的成本为26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同日,甲公司对A公司的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A公司的董事会由9名成员构成,甲公司派驻6名董事且其中一名任董事长。购买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4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4300万元(其中,股本5000万元,资本公积35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200万元,盈余公积460万元,未分配利润4140万元),该差异由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造成。该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在此之前,甲公司持有A公司45%的股权投资,该项股权投资是甲公司于2×19年1月1日以一项固定资产自A公司的原股东处取得,自当日起能够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等于账面价值)。该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其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该办公楼的原值为32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4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此前,甲公司和A公司不具有任何关联方关系。假定不考虑该固定资产的相关增值税。购买日,甲公司持有A公司45%股权的市场价格为7584万元。
(2)2×21年9月,甲公司因投资失败出现财务危机。为应对财务危机,减少其产生的损失,甲公司于2×22年1月1日与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甲公司以10000万元的价款将其持有的对A公司65%的股权出售给丙公司,相关手续于2×22年4月30日办理完成。甲公司对A公司剩余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股权投资为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剩余5%股权的公允价值为720万元。
(3)其他资料:
①2×19年1月1日到2×20年7月1日,A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各期均匀实现),实现
其他综合收益300万元(各期均匀实现,且均可以在满足条件时重分类进损益);2×20年3月30日,A
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500万元。
②2×20年7月1日至年末,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发生其他所有者权益。
③2×21年度A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实现其他综合收益1200万元(均可以在满足条件时重分类进损益)。2×21年3月1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00万元。
④2×22年1月1日至4月30日,A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未发生其他权益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
⑤上述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投资期间均未发生内部交易。
要求及答案:
(1)计算2×20年7月1日个别报表中甲公司取得A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编制个别报表中与增资相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取得A公司股权投资在购买日的企业合并成本以及合并商誉金额;编制甲公司在购买日与合并报表相关的调整、抵销分录。
(3)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公司2×21年年末合并报表中的调整、抵销分录(不考虑追加投资日重新计量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2),假定甲公司于2×21年12月31日与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甲公司在2×22年6月30日以10000万元的价款将其持有的对A公司65%的股权出售给丙公司,说明甲公司2×21年对A公司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中的列报项目,并说明原因。
(5)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在2×22年处置该股权投资在个别报表中确认的处置投资收益;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1)原45%股权的账面价值=5000+(12000×45%-5000)+(2500+300-500)×45%=6435
(万元)(0.5分),因此,甲公司取得对A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6435+(3200+416)=10051
(万元)。(1分)
相关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51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5400
——损益调整[(2500-500)×45%]900
——其他综合收益(300×45%)135
主营业务收入3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16(1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2600
贷:库存商品2600(0.5分)
主营业务收入3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16(1分)
借:主营业务成本2600
贷:库存商品2600(0.5分)
(2)企业合并成本=7584+3200+416=11200(万元)(1分)
企业合并商誉=11200-14000×(45%+25%)=1400(万元)(1分)
合并报表中的相关分录为:
①对个别报表中的股权投资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并将原股权投资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等转入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7584-6435)1149
贷:投资收益1149(1分)
注:6435万元为原股权投资购买日在个别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借:其他综合收益135
贷:投资收益135(0.5分)
②将购买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资本公积300
贷:固定资产300(0.5分)
③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
借:股本5000
资本公积(3500-300)3200
其他综合收益 1200
盈余公积 460
未分配利润 4140
商誉 1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51+1149)11200
少数股东权益4200(1分)
(3)调整抵销分录如下:
借:资本公积300
贷:固定资产300(0.5分)
借:固定资产(300/5/2)3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30(0.25分)
借:固定资产(300/5)60
贷:管理费用60(0.25分)
2×20年下半年调整后的净利润=1000+300/5×6/12=1030(万元)(0.25分)
2×21年调整后的净利润=3000+300/5=3060(万元)(0.25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1030×70%)721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721(0.25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3060×70%)2142
贷:投资收益2142(0.25分)
借:投资收益(1000×70%)700
贷:长期股权投资700(0.5分)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70%)840
贷:其他综合收益840(0.5分)
至2×21年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1200+721+2142-700+840=14203(万元)。
借:股本5000
资本公积(3500-300)3200
其他综合收益(1200+1200)2400
盈余公积(460+1000×10%+3000×10%)860
未分配利润(4140+1030+3060-1000-1000×10%-3000×10%)6830
商誉1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4203
少数股东权益[(14000+1030+3060-1000+1200)×30%]5487(1分)
借:投资收益(3060×70%)2142
少数股东损益(3060×30%)918
年初未分配利润(4140+1030-1000×10%)5070
贷:提取盈余公积300
向股东分配利润1000
年末未分配利润6830(1分)
(4)甲公司2×21年年末,应将对A公司的全部股权投资在“持有待售资产”项目列示。(0.5分)
理由:2×21年年末,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协议,约定将65%的股权出售给丙公司,出售后将丧失对A公司的控制权,且该合同将在一年内完成,因此应该将其拥有的对A公司的全部股权在“持有待售资产”项目进行列示。(0.5分)
(5)个别报表中应确认的处置投资收益=(10000-10051×65%/70%)+(720-10051×5%/70%)
+其他综合收益(300×45%)=804(万元);或:(10000+720)-10051+135=804(万元),(0.5分)相关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持有待售资产(10051×65%/70%)9333.07
投资收益 666.93(0.5分)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720
贷:持有待售资产(10051×5%/70%)717.93
投资收益 2.07(0.5分)
或合并写:
借:银行存款1000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720
贷:持有待售资产10051
投资收益669
借:其他综合收益135
贷:投资收益135(0.5分)
划分为持有待售的时点,企业应将对A公司的股权投资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计量;个别报表中,出售部分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333.07
(10051×65%/7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10000(万元),前者小于后者,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划分为持有待售当日的分录为:
借:持有待售资产10051
贷:长期股权投资10051
相关手续办理完成当日,结转持有待售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可。
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甲开车不小心撞坏了电线杆,该行为属于()。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 )。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人的是()。
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2018年,中共中央下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位于( )。
关于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是( )。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法律的制定部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