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年,甲公司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1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附回售条款的股权投资的合同,甲公司除拥有与普通股股东一致的投票权及分红权等权利之外,还拥有一项回售权。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若乙公司未能满足特定目标,甲公司有权要求按投资成本加年化10%收益(假设代表被投资方在市场上的借款利率水平)的对价将该股权回售给乙公司。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比例为3%,对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
(2)2月5日,甲公司利用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期限为6个月,不可转让交易,也不可提前赎回。根据理财产品合约,基础资产为指定的单一固定利率信贷资产,该信贷资产的剩余存续期限和理财产品的存续期限一致,且信贷资产利息收入是该理财产品收入的唯一来源。甲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理财产品利息收入,一般不会在到期前转让。
(3)5月5日,甲公司从信用状况良好的某客户收到若干由该客户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和由工商银行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于当月将上述票据全部背书转让给供应商,并将其全部予以终止确认。甲公司对应收票据进行管理的目标是将应收票据持有到期后收取款项,同时兼顾流动性要求转让应收票据。
(4)12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出售其所持丁公司20%股权的协议。协议约定,出售价格为2500万元,甲公司应于2×22年3月末前办理完成丁公司股权的产权转移手续。甲公司预计能够按照协议约定完成丁公司股权的出售,预计出售该股权发生的税费为100万元。甲公司持有丁公司30%股权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截至2×2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丁公司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0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损益调整为9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为6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为300万元。
本题不考虑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股权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如何分类,并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购入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如何分类,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应收票据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如何分类,并说明理由;指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果存在不当之处,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
(4)根据资料(4),判断甲公司对拟出售的丁公司股权应当如何分类及计量,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说明甲公司保留所持丁公司10%股权在完成出售20%股权前的会计处理原则。
(1)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3%股权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理由:从投资方角度看,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没有重大影响,该项投资应适用金融工具准则。因该项投资不满足权益工具定义,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不满足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甲公司应将购买的该银行理财产品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理由:该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为指定的单一固定利率信贷资产,该信贷资产的剩余存续期限和理财产品的存续期限一致,且信贷资产利息收入是该理财产品收入的唯一来源,基础资产满足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甲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理财产品利息收入,一般不会在到期前转让,甲公司管理理财产品的业务模式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因此,甲公司应将购买的该银行理财产品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3)
①甲公司应收票据在初始确认时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核算。
理由:甲公司管理应收票据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②会计处理存在不当之处。
处理意见:不应终止确认背书转让的商业承兑汇票,应继续确认相关应收票据。
(4)甲公司对拟出售的丁公司股权部分应当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甲公司对拟出售的丁公司股权部分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后的净额24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2000万元孰低计量。
会计处理如下:
借:持有待售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2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800
——损益调整600
——其他综合收益400
——其他权益变动200
对于未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剩余10%权益性投资,应当在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的那部分权益性投资出售前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甲开车不小心撞坏了电线杆,该行为属于()。
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 )。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人的是()。
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2018年,中共中央下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办公室位于( )。
关于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是( )。
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法律的制定部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