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 13%,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按净利润的 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 2020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 2021年 3月 5日, 2020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 2021年 4月 30日完成,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 2020年 6月 30日,甲公司尚存无订单的 W商品 500件,单位成本为 2.1万元 /件,市场销售价格为 2万元 /件,估计销售费用为 0.05万元 /件。甲公司未曾对 W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资料二: 2020年 10月 15日,甲公司以每件 1.8万元的销售价格将 500件 W商品全部销售给乙公司,并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商品已发出,付款期为 1个月,甲公司此项销售业务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资料三: 2020年 12月 31日,甲公司仍未收到乙公司上述货款,经减值测试,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 10%计提坏账准备。
资料四: 2021年 2月 1日,因 W商品质量缺陷,乙公司要求甲公司在原销售价格基础上给予10%的折让,当日,甲公司同意了乙公司的要求,开具了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据此调整原坏账准备的金额。
假定上述销售价格和销售费用均不含增值税,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 1)计算甲公司 2020年 6月 30日对 W商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 2)编制 2020年 10月 15日销售商品并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
( 3)计算 2020年 12月 31日甲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分录。
( 4)编制 2021年 2月 1日发生销售折让及相关应交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分录。
( 5)编制 2021年 2月 1日因销售折让调整坏账准备及相关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 6)编制 2021年 2月 1日因销售折让结转损益及调整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错误
( ) 商品成1 W 本 =500×2.1=1 050(万元); W商品可变现净值 =500×( 2-0.05) =975
(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 =1 050-975=7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75
贷:存货跌价准备 7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75
贷:所得税费用 18.75
( 2)
借:应收账款 1 0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0( 1.8×500)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975
存货跌价准备 75
贷:库存商品 1 050
借:所得税费用 18.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8.75
( 3)
借:信用减值损失 101.7
贷:坏账准备 101.7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43
贷:所得税费用 25.43
( 4)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7
贷:应收账款 101.7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2.5
( 5)
借:坏账准备 10.1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信用减值损失 10.17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54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4
( 6)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方余额 =90-22.5-10.17+2.54=59.87(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9.8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9.87
借:盈余公积 5.99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99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处置时,原已计提的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不需要转出。( )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
企业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
A公司购入B公司5%的股份,取得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则A公司不应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
如果企业为延续无形资产持有期间而付出的成本与预期从重新延续中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相比具有重要性,则从本质上来看是企业获得了一项新的无形资产。( )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前对子公司的报表进行调整时,只需要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的差别,不需要对其他的情况进行调整。( )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如果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然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体现重要性要求的有( )。
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法确定履约进度的方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