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事业单位报经批准于2×19年1月1日以持有的固定资产作价投资乙单位,取得乙单位30%股权,甲事业单位该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为100万元,累计摊销10万元,评估价值200万元。甲事业单位能够参与乙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决策,2×19年乙单位全年实现净利润30万元。2×20年3月2日,乙单位宣告向股东分派利润10万元,5月1日,乙单位实际向股东支付了利润10万元,2×20年乙单位全年实现净利润50万元。假定不考虑税费等其他因素。
(1)根据资料,编制该事业单位2×19年相关的会计分录(金额以万元表示)。
(2)根据资料,编制该事业单位2×20年相关的会计分录(金额以万元表示)。
正确
1.(1)2×19年1月甲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
贷:固定资产 100
其他收入 110 (2分)
(2)2×19年12月31日确认对乙单位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
贷:投资收益 9(2分)
2.(1)2×20年3月2日确认乙单位宣告分派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
借:应收股利 3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2分)
宣告分派股利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00+9-3=206(万元)
2×20年5月1日,实际收到乙单位发放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股利 3(1分)
同时:
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3
贷:投资预算收益 3(2分)
2×20年12月31日,确认对乙单位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50×30%)
贷:投资收益 15(1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处置时,原已计提的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不需要转出。( )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
企业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
A公司购入B公司5%的股份,取得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则A公司不应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
如果企业为延续无形资产持有期间而付出的成本与预期从重新延续中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相比具有重要性,则从本质上来看是企业获得了一项新的无形资产。( )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前对子公司的报表进行调整时,只需要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的差别,不需要对其他的情况进行调整。( )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如果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然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体现重要性要求的有( )。
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法确定履约进度的方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