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某条生产线由 A、B、C、D 四台设备组成,这四台 设备无法单独使用,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作为一个资产组来管理。2020 年 12 月 31 日对该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 300 万元,其中 A、B、C、D 设备的账 面价值分别为 80 万元、70 万元、50 万元、100 万元。A 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 净额为 71 万元,无法获知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B 设备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 40 万 元,无法确认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其他两台设备无法获取其可收回金额。 甲公司确定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 225 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 现值为 175 万元。
要求:分别计算 A、B、C、D 设备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错误
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 225 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 175 万元,所以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 225 万元,其账面价值为 300 万元,此资产组应计提 减值准备 75 万元;
第一次分配如下:
A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75×(80/300)=20(万元);
B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75×(70/300)=17.5(万元);
C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75×(50/300)=12.5(万元);
D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75×(100/300)=25(万元);
A 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 60 万元(80-20),低于其可收回金额 71 万元,不符合资产组损失的分配原则。所以 A 设备只能分摊 9 万元的减值金额,剩余尚未分摊的 11 万元(20-9),应进行二次分摊;
B 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 52.5 万元(70-17.5),高于其可收回金额 40 万元,
B 设备可承担第一次分配的减值损失;
C 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 37.5 万元;
D 设备承担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 75 万元;
尚未分摊的 11 万元减值损失在 B、C、D 设备之间进行二次分摊,三者经过第一次分摊后账面价值的合计金额=52.5+37.5+75=165(万元)。第二次分配如下:
B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11×52.5/165=3.5(万元);
C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11×37.5/165=2.5(万元);
D 设备承担的减值损失=11×75/165=5(万元)。
B 设备承担第二次分配的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为 49 万元(52.5-3.5),高于其可收回金额 40 万元,所以此次分配符合资产组损失分配原则。
A 设备应计提的减值准备=9(万元);
B 设备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7.5+3.5=21(万元);
C 设备应计提的减值准备=12.5+2.5=15(万元);
D 设备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5+5=30(万元)。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处置时,原已计提的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不需要转出。( )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
企业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
A公司购入B公司5%的股份,取得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则A公司不应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
如果企业为延续无形资产持有期间而付出的成本与预期从重新延续中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相比具有重要性,则从本质上来看是企业获得了一项新的无形资产。( )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前对子公司的报表进行调整时,只需要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的差别,不需要对其他的情况进行调整。( )
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如果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然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
下列经济业务事项中,体现重要性要求的有( )。
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法确定履约进度的方法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