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浅谈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理想关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浅谈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理想关系。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理论。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a.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在生活的斗争中向前、向上。b.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调整。c.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等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②社会即学校。a.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大场所。b.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③教学做合一。a.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的情况:b.“行是知之始”,所以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c.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去教别人。d.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2)关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使学校教育成为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①重建教育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材观上要改变以往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逐渐贴近学生生活,使经验性课程向体验性课程过渡;教师观上,教师要与学生共享共创,共同成长;学生观上,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性、发展性、主体性的人;时空观上,要认识到学生成长的时空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②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首先,要解放儿童,让孩子能说、能笑、能想、能动,当然这种解放是在一定的纪律的约束之下的解放;其次,要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最后,要让课堂融人生活,教师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③学校重心的转移。首先,在实践重心上要转变。要让学生从受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要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重建校园文化。其次,培养目标要转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1-12-06 07:1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