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某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

某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上,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出3名“坏学生”,其中两位同学是因为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另一位学生虽然只有9岁,居然被同学们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当学生家长质疑教师的教育方法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班主任是这样回答的: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1)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2)你认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去做。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1)以上教师的做法很明显的违反了三种德育原则,它们分别是:①疏导原则。疏导原则要求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而材料中的教师显然违反了疏导原则,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评选“坏学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②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以上教师没有“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只有9岁,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或者可以刻意忽视学生是不断变化的个体,其思想和知识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把学生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③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原则。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以上教师采取的这种公开“批斗”的形式,显然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了学生的自尊。(2)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消除意义障碍。通过道德认知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准确的道德知识,发展积极正确的道德评价,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道德认知的培养方法一般有短期训练法、小组讨论法和认知冲突法。其次,注重移情体验,消除情感障碍。使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再次,锻炼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最终进行德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以上学生们的道德行为,因而,必然要锻炼其意志力消除其他障碍。最后,关注情感需求,杜绝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像以上教师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应该是被坚决禁止的,教师应尝试理解学生,进而改变学生。

更新时间:2021-12-26 11:44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