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专硕教育学->某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号召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但很多

某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号召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但很多教师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课程开发是教育专家的工作,普通教师只要上好课就行了。请针对上述现象,从课 程改革、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1)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它的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做出的实用主义的回应,它是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补充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小学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它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更加显得重要。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出发,增强课程的地方性灵活性的尝试已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表现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给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把课程编制权力部分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部分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使学校之间的距离适当拉开,并使条件较好的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 (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而最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师却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被排除在课程设计的范围之外。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课程设计者的意图,那么,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实施国家课程,或者很难使课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他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他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信息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生存与发展能力”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各类知识成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各国课程改革大都意识到真正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应是个体充分发展的人,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也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升华。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同时,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果,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崭新的课程开发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模式,是教育制度内部权利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课程开发模式,是指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为参与主体,由课程专家、校外团体或个人共同参与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例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教师个性和学生的个性。 (二)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更新时间:2021-12-13 00:5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