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男性,21岁,汉族,高校四年级学生。
主诉:觉得生活没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烦躁近三年。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中小学阶段非常顺利,学习成绩优异。读大学后由于成绩下降很自卑,认为自己成绩差,一切都完了,别人看不起自己。一直打不起精神,总想大哭一场。不能正常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极度地痛苦,觉得活着没有一点价值,感到自己的生物钟错乱。平素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学习很勤奋,但学习成绩一般,家长、邻里认为其不活泼,但很听话。几次去校医院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自己也认为有心理问题而主动地前来求助。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心理测验的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抑郁为4分,焦虑为3.8分,人际关系为2.6分,躯体症状为2.8分。
(2)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73分。
(3)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标准分为65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3.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4.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对该求助者还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6.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7.怎样选择摄人性谈话的切入点?
8.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是( )。
关于不同咨询流派的咨询目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工作程序包括( )。
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师应该( )。
常模的构成要素包括( )。
与心理不健康有关的人口学因素可包括( )。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 )的特征。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
正常人错觉的性质包括( )。
关于需要,正确的说法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