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41):
求助者:是这样吗?认知问题解决了,情绪和行为问题就解决了?
心理咨询师:假如在大街上,有一个人踩了你的脚,你会有什么反应?
求助者:可能会生气吧,会怪他走路也不看着点!
心理咨询师:假如踩你脚的是个盲人,你会有什么反应?
求助者:盲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应吧,他又看不见。
心理咨询师:都是被踩了脚,一个生气,一个不生气,这说明了什么呢?
求助者:(沉默)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别人应该看着路,不应该踩你,所以踩到你后你会不高兴。而你认为盲人看不见,不能怪他踩了脚,所以盲人踩你脚后,你不生气。这就是认知产生情绪,所以,要解决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那个事件,而是要改变认知。咨询师上述谈话的目的主要是()单选
一名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躲在宿舍里不敢外出见人,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评定标准,该学生社会功能损害的评分为( )单选
修饰性反问是一种( )单选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在职业活动中,属于“忌语”的是( )。
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 )。
我国选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因子分可以归为()。
贯彻“忠诚、审慎、勤勉”的道德准则,要求做到( )。
伴随尖锐而持久心理冲突的抑郁发作最可能是( )。
社会感染的特点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