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九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手指甲的习惯,虽经常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使用了种方法,但没有明显改变。读大学期间,喜欢上一个男同学,但对方因她有咬指甲的习惯不同意与她谈恋爱。求助者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
话。
求助者:我原来有咬手指甲的毛病,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改掉。这次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一个女孩因有咬手指甲的习惯,想改但没有改掉,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方案吧!
求助者:我不懂心理学啊,您根据我的情况直接决定吧,我愿意接受您的方案。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根据咨询方案进行,咨询方案需要咱们两人共同讨论。
求助者:我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好,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通过咨询,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求助者:我就想改掉我咬手指甲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咬指甲是一种行为,行为是可以改变如果对你咬指甲的行为做一个量化的评估,你怎么评估呢?
求助者:量化评估?(沉默)我平时闲下来的时候可能都会在咬,具体时间在3、4个小时吧。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
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咬。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一次都不咬是要求太高了?
求助者:不高,我这次决心很大。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咬手指甲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咬。现在我跟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我打算用厌恶治疗法改变你咬指甲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咬指甲时,就会产生恐惧,你就不敢再咬指甲了,行为就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咬指甲,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咬指甲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
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强啊!我从小怕痛。
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电击再加噪音刺激,尽量温和些
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
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具体做少次就看什么时候能形成条件反射。
求助者:好吧。实施厌恶刺激时,厌恶刺激的强度应该是()。单选
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
一名学生因考试失利而躲在宿舍里不敢外出见人,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评定标准,该学生社会功能损害的评分为( )单选
修饰性反问是一种( )单选
在适应压力的过程中,人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说明其处在“一般适应症候群”的( )。单选
在职业活动中,属于“忌语”的是( )。
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 )。
我国选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因子分可以归为()。
贯彻“忠诚、审慎、勤勉”的道德准则,要求做到( )。
伴随尖锐而持久心理冲突的抑郁发作最可能是( )。
社会感染的特点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