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卫类 → 执业药师 → 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患者,女,8岁,体重22kg,因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急诊就诊,
患者,女,8岁,体重22kg,因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急诊就诊,症状在2天内逐步加重。出现这些症状前,先出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咽喉痛、流涕和咳嗽)3天。在过去的2年,患者有过几次急性支气管炎发作,并在3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患者目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查体:中度呼吸窘迫伴呼气喘鸣音,偶尔咳嗽,呼气相延长,胸部过度膨胀,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听诊时可闻及双侧吸气和呼气喘鸣声,左侧呼吸音减弱。呼吸30次/分、血压110/83mmHg、心率130次/分、体温37.8℃,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SaO2)90%。
如果患儿应用上述药物后效果不明显,可考虑的补充加强治疗措施不包括
本题考查支气管哮喘。在原有基础上效果较差时,可加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药物,因急救选择了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补充加强治疗不能再选用福莫特罗,且福莫特罗不宜口服。
某男,56岁。感冒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中医诊断为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治当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处以小柴胡合剂。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药师在处方调配时,发现方中有一味药材外皮红棕色,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纹明显,射线放射状,味甜而特殊,该药材是
某男,56岁。感冒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中医诊断为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治当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处以小柴胡合剂。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关于合剂与口服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某男,56岁。感冒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中医诊断为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治当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处以小柴胡合剂。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处方中含有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明显解热作用的中药是
患者,女45岁。自述经常感冒、咳嗽,几乎每月一次。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中医诊断为体虚易感风邪,证属气虚,风邪入侵。处以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白术。
《中国药典》中,黄芪的质量控制成分黄芪甲苷不具有的性质是
患者,女45岁。自述经常感冒、咳嗽,几乎每月一次。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中医诊断为体虚易感风邪,证属气虚,风邪入侵。处以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白术。
处方中,炮制黄芪所用的辅料是
患者,女45岁。自述经常感冒、咳嗽,几乎每月一次。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中医诊断为体虚易感风邪,证属气虚,风邪入侵。处以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白术。
处方中,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淡棕黄色,断面纤维强,并显粉性;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的药材是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处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属于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关于水丸剂型特点和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处方中含有的药味饮片中,切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的是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关于苍术的炮制方法或炮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