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56岁。感冒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中医诊断为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治当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处以小柴胡合剂。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药师在处方调配时,发现方中有一味药材外皮红棕色,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纹明显,射线放射状,味甜而特殊,该药材是
本题考查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别。题干中“外皮红棕色”“射线放射状”“味甜而特殊”是甘草的鉴别要点。
A选项,党参呈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习称“狮子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柔软或稍硬而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棕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B选项,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膨大,顶端有3~15个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C选项,甘草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而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常有裂隙,显“菊花心”;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D选项,黄芩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E选项,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某男,56岁。感冒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中医诊断为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治当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处以小柴胡合剂。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关于合剂与口服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某男,56岁。感冒数日,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中医诊断为外感病,邪犯少阳证,治当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处以小柴胡合剂。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党参、大枣、生姜、姜半夏、甘草。
处方中含有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明显解热作用的中药是
患者,女45岁。自述经常感冒、咳嗽,几乎每月一次。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中医诊断为体虚易感风邪,证属气虚,风邪入侵。处以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白术。
《中国药典》中,黄芪的质量控制成分黄芪甲苷不具有的性质是
患者,女45岁。自述经常感冒、咳嗽,几乎每月一次。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中医诊断为体虚易感风邪,证属气虚,风邪入侵。处以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白术。
处方中,炮制黄芪所用的辅料是
患者,女45岁。自述经常感冒、咳嗽,几乎每月一次。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中医诊断为体虚易感风邪,证属气虚,风邪入侵。处以玉屏风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防风、白术。
处方中,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淡棕黄色,断面纤维强,并显粉性;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的药材是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处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属于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关于水丸剂型特点和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处方中含有的药味饮片中,切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的是
某女,49岁。自述胸膈痞闷1月有余,不思饮食,医生处以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水丸),3剂后收效。该药处方有木香、醋香附、甘草、厚朴、苍术(炒)、砂仁、槟榔、陈皮、枳壳(炒)、青皮(炒)、生姜等,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关于苍术的炮制方法或炮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主产地为云南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