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01 07:50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市计划测制本地区的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前期工作是对本地区进行航空摄影。
1.摄区概况
摄区东西长132km,南北长112km,为一矩形区域,总面积为14784km2。全测区包含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地形,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约占整个测区80%的面积,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测区内有少量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 0%;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52m,最高海拔为345m。测区内低点平均高程为7 5 m,高点平均高程为234m。
2.航空摄影基本技术要求
(1)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仪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2)航摄比例尺为1:200000
(3)航向重叠要求为6 5%,最小不得小于6 0%;旁向重叠要求为3 5%,最小不得小于2 5%。
(4)航线敷设按常规的东西向敷设;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不少于2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不少于像幅的50%。
(5)采用GPS导航,按设计坐标曝光;不敷设构架航线。
【问题】
1.航空摄影项目包括哪些环节?
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航摄分区的原则是什么?
4.根据案例计算以下摄影参数: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摄区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叠度;航摄分区数;摄区航线条数、每条航线像片数。
本题解析:
1.测绘航空摄影项目主要包括:航摄空域的申请、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摄区划分、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航摄仪的选择与检定、航空胶片的选择和测定、航空摄影、航空摄影影像处理、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验收等。
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主要包括:任务来源、摄区概况、主要技术依据、技术设计、实施方案、质量控制与保障、成果整理和提交成果资料等内容。
3.航摄分区原则如下:
(1)分区的界线应与图廓线一致。
(2)当航摄比例尺小于1:7000时,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1/4(以分区的平均高度平面为摄影基准面的航高);当航摄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7000时,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相对航高的1/6。分区内的地形高差ΔH=h高平均-h低平均。
(3)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分区最小跨度,在地形高差许可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户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设方案要求。
(4)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或有特殊要求时,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5)分区内的地物景物反差、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
(6)划分分区时,应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
(7)当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辅助空三航摄时,划分分区除应遵守以上各规定外,还应确保分区界线与加密分区界线相一致或一个摄影分区内可涵盖多个完整的加密分区。
4.根据案例计算以下摄影参数:
(1)摄影基准面。
h基=(h高平均+h低平均)/2=(234+72)/2=154.5(m)
(2)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H相=m·f=20000*1 5 2*0.001= 3040(m)
H绝=H相+h基=3040+154. 5=3194.5(m)
(3)摄区最高点和最低点重叠度。
最高点:
最低点:
(4)航摄分区数。
该区的高差为:345-52=293(m),小于相对航高3040的1/4,该区只需一个摄区。
(5)摄区航线条数、每条航线像片数。
基线长度:Bx=Lx(1- px)·m=230*(1-0.6 5)*20=1610 (m)。
航线间隔:Dy=Ly(1- qy)·m=230*(1-0. 35)*20=2990( m)。
分区航线条数=分区宽度/Dy=112000/2990=38(条)。
每条航线像片数=每条航线长度/Bx=132000/1610=82(张)。
分区像片数= ∑ 航线像片数=38*82=3116(张)。
根据某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对本市建成区测绘1 :5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根据前期已完成的航空摄影、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测设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等工作。拟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立体测图。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 9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一,航摄比例尺为1:3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 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 5条航线,每条航线1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 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按平坦地区和丘陵地区两个布设方案实施,其基本情况如下:
(1)航线按每4条基线在其周边布设6个平高点;
(2)接边处的外业控制点已互相转刺,保证所有同名公共点均得到共用;
(3)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工序使用。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本情况:整个测区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其成果质量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并已全部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同意移交下一工序使用。
【问题】
1.试述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
2.像对定向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其技术要求。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
本题解析:
1.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作业准备、像对定向、外业调绘与补测、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整理与提交等技术环节。
2.像对定向包括:像片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项内容。像片内定向像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应大于0. 02mm。相对定向的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应大于0. 008m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平面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一般为0. 0002M图m(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应大于0.0003M图m;山地和高山地一般为0.0003M图m,最大不应大于0.0004M图m;绝对定向的定向点高程坐标误差,平地、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 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 75倍。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其外业调绘内容如下:
(1)水系应调绘名称,水涯线位置;
(2)居民地及设施应调绘房屋建筑材料、位置等;
(3)交通道路应调绘道路等级、道路名称;
(4)地理名称应对居民地、城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名胜古迹、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海港等名称,调查核实;
(5)境界应实地调绘。
补测的内容:
(1)对航测内业无法量测到的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2)对航空摄影后出现的新增地物进行实地补测;
(3)对于平坦地区进行全野外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测绘;
(4)对于个别影像模糊的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新增地物应补测。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某市的地下管线越来越多。由于历史原因,早期的地下管线没有管线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为了摸清管线的分布情况,建立全市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决定开展全市的地下管线测量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下管线调查和地下管线测绘。
【问题】
1.对地下管线的调查如何确定管线的测量点位?
2.对隐蔽管线的探查有何要求?
3.地下管线图测量包括哪些内容?试述管线点的精度要求。
本题解析:
1.地下管线调查采用对明显管线点的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疑难点位开挖等方法确定管线的测量点位。
2.对隐蔽管线的探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探查作业,应按仪器的操作规定进行;
(2)作业前,应在测区的明显管线点上进行比对,确定探查仪器的修正参数;
(3)对于探查有困难或无法核实的疑难管线点,应进行开挖验证;
(4)对隐蔽管线点探查结果,应采用重复探查和开挖验证的方法进行质量检验。
3.地下管线图测量内容包括:管线线路、管线附属设施和地上相关的主要建(构)筑物等。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为: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3cm。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接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地籍测绘面积约1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及编号》(GB/T 13989-92);
(9)《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 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某市国土局提供的4个D级CPS点的平面坐标(80坐怀),四等水准高程(85国家高程基准);
(2)有关土地登记资料(征地批文、征地图、出让、转让、地籍调查表等);
(3)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4)110000士地利用规划图;
(5)城市分等定级图;
(6)正摄影像翻(DOM)。
5比例尺及分幅
(1)基本地籍图采用1:500比例尺,图形分幅为50cm×50cm矩形分幅;
(2)地籍图幅编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10千米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连接,图名采用图幅内较大的单位、住宅小区、村庄名称等。
1小题>
基本地籍图包含哪些内容
2小题>
宗地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小题>
地籍测量包括哪哪些内容
4小题>
在工作完成后,测绘单位应提交哪些成果
本题解析:
1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基本地籍图内容。地籍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道路与道路名称,门牌号,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地类号,宗地面积。
2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宗地图主要内容。宗地图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比例尺,四至名称、邻宗地号以及邻宗地界址示意线,本宗地内的合法建筑物、必要的构筑物以及其他地物等。
3小题>地籍测绘也称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依据权属调查成果,对每宗土地的界址点、界址线、位置、形状、面积等进行的现场测绘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5)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 的地籍测绘工作。
4小题>在工作完成后,测绘单位应提交的成果如下:
(1)技术设计书;
(2)基本地籍图;
(3)宗地图;
(4)界址点成果表(包括宗地面积计算书);
(5)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6)地籍平面控制成果(包括原始手簿、计算书、各级控制点成果表)。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市的DLG数据建库的任务。根据该市1:5 00的数字线画图建立地形要素数据库。
【问题】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2.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包括哪些内容?
本题解析: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入库数据检查验收与处理、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等三项内容。
2.数据库结构设计包括: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设计。
3.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包括: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
花园新城2号地块1#、2#、3#楼,总建筑面积约56100. 57m2 。包括地下两层、主体2 8层,建筑总高度89. 70m地下两层面积16248. 29m2,地上2 8层面积39852. 28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标离399.7 m 。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工程定位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
【问题】
1.试述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2.试述常用的施工放样方法。
3.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哪些资料?
本题解析:
1.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施工测量前,应收集有关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2)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3)场区控制网,应充分利用勘察阶段的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原有平面控制网的边长,应投影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并进行复测检查。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作为场区控制网使用,否则应重新建立场区控制网。
(4)新建立的场区平面控制网,宜布设为自由网。控制网的观测数据,不宜进行高斯投影改化,可将观测边长归算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新建场区控制网,可利用原控制网中的点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组成)进行定位。小规模场区控制网,也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和一个边的方位进行定位。
(5):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建筑物的±0高程面,应根据场区水准点测设。
(6)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并满足建筑物施工测设的需要。
2.常用的施工放样方法:
(1)直接放样方法:①高程放样包括水准仪法放样、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②角度放样包括经纬仪或全站仪放样;③距离放样;④点位放样包括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直接坐标法(GPS RTK法);⑤铅垂线放样包括经纬仪(全站仪)+弯管目镜法、光学铅垂仪法、激光铅垂仪法。
(2)归化法放样:首先采用直接放样法确定实地标志,再对放样出的实地标志进行精确测量,求出实地标志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偏差将其归化到设计位置。
3.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的资料如下:
(1)总平面图;
(2)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
(3)建筑物的轴线平面图;
(4)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
(5)设备的基础图;
(6)土方的开挖图;
(7)建筑物的结构图;
(8)管网图;
(9)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位分布图。
为了加快××市基础测绘建设,保障××市基础测绘事业为该市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促进该市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各部门重复投入测绘经费,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及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实现该市建立“数字城市”的目标。为此,根据该市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开展××市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
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市建成区南北方向长20km,东西方向长25km,面积约为500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为主。平均海拔20m。
2.主要技术依据
(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
(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7)平面系统采用1 9 80西安坐标系;
(8)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3.航空摄影资料
航空摄影采用传统的航空摄影方式,航摄比例尺为1:3 0 00,航摄仪器型号为RC-30,像幅为23cm*23cm,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0.02mm,像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500km2,测区共布设4 5条航线,每条航线1 04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 6 80张。
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检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响质量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所有航空摄影成果资料已完成提交。
4.其他资料
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的要求,质监部门已经
同意将该成果交给解析空中三角测取和立体图工序使用。
【问题】
1.简述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流程。
2.试述数字化测图的编辑步骤。
3.立体测图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
本题解析:
1.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主要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业准备。
(2)像片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3)数据采集。应保持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应有断缺、遗漏、移位,并对每一要素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分类和编码。在采集、接边、收尾等项工作中的技术处理原则、各项限差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4)生成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联机数据采集后应对所贮存的数据进行检查,并输出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
(5)图形编辑。
(6)质量检查。
(7)编写技术总结,提交成果。
2.数字化测图的编辑,可在专用图形编辑系统上通过显示屏幕边审视边进行,也可先将图形回放在图纸上拟订好编辑内容后再通过显示屏幕进行。根据技术设计书以及外业调绘片和调绘结果,按照相关规定确定编辑原则,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修改、增删和编排。完成后回放出编辑检查图,找出存在的问题,继续上机进行编辑直至符合质量要求。也可将编辑检查图拿到野外去进行实地施测和修改,再上机进行数据插入后进行编辑。
3.上交的成果成图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图历簿;
(2)原始数据文件、编辑图形文件和绘图文件;
(3)地形图;
(4)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5)外业控制点及内业加密点布点图;
(6)加密成果;
(7)图幅接合表;
(8)检查验收报告。
1 9 9 5年1 1月,国务院确定从1 9 9 6年开始用5年时间完成全国陆地(不含港澳界)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任务。根据这一要求某省在民政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于2 00 0年4月开始对本区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进行勘定工作。
【问题】
1.简述界桩点位置选定的原则。
2.简述界桩的形状。
3.简述边界线标绘的内容、方法、技术及精度要求。
本题解析:
1.界桩点位置选定原则如下:
(1)界线走向明显转折处;
(2)地形复杂、界线不易辨认的地区;
(3)铁路、重要公路、主要河流与界线的交接处;
(4)边界经过的重要居民点地区;
(5)内河与界河或界江的汇合处;
(6)界河与界江易改道处;
(7)水陆界转换处;
(8)必要高程点及地形特征点处。
2.界桩形状分三面型和双面型两种。
3.边界线标绘的内容、方法、技术及精度要求如下:
(1)边界线标绘的内容。确定了的边界线、界桩点位置,都应准确地标绘在经调绘整理后的边界地形图上。
(2)边界线标绘的方法。边界线标绘一般要求在一边界调绘的基础上进行。对地形要素变化不大的地区,也可与边界调绘内容一并进行。对有明显分界线(如分水线、道路、河流等)且地形要素变化不大的边界地段或以边界点连线作为边界线的地段,也可由界线测绘双方在室内直接将边界线标绘在边界地形图上。
(3)边界线标绘的技术要求。边界线在图上用0. 3mm红色实线不间断表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为界且地物符号宽度小于1.0mm时,界线符号在线状地物符号两侧调绘;界桩符号用直径1. 5mm红色小圆圈表示;界桩号用红色注出。
(4)边界线标绘的精度。界桩点、界线转折点及界线经过的独立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固定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一般不应超过图上±0. 4mm。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19次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20次
试卷分类:测绘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50次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34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7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31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5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1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