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01 07:44
扫码用手机做题
2017年10月,为了反映××省境界内的行政区划、道路交通、城镇分布、水系等基本地理情况,现委托××测绘单位编制一幅《××省地图》,以公开出版的形式为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提供工作用的挂图。
1.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104km2,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已有资料情况:
(1)2017年1∶25万××省公众版数字地图;
(2)《1∶100万省级界线画法标准样图》;
(3)标有2015年市、县界线的1∶25万DRG;
(4)1∶50万《××省地图》(2010年版);
(5)《××省行政区划图》(2016年版)和近期政区、地名变更资料;
(6)2016年初出版的1∶50万《××省交通旅游图》;
(7)《××省山脉资料图》和《××省水系资料图》;
(8)2015年底更新完成的1∶100万该省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
3.编制要求:
(1)挂图为全开图幅,比例尺为1∶150万;
(2)根据挂图用途和该省位置和形状,从墨卡托投影、方位投影、圆锥投影等常用地图投影中,为该图选择最佳的地图投影方式;
(3)挂图的地理要素包括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乡级(含)以上公路,县级(含)以上境界,重要山脉等;
(4)挂图现势性要求到2016年12月。
问题:
1.分析挂图应选择的投影方式并说明理由。
2.说明该挂图地图编制过程中制图资料的选择用途。
3.简述居民地要素的选取方法。
本题解析:
1. 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是一个东西方向长的矩形制图区域,且位于中纬度地区,选择正轴圆锥投影最为合适。这样选择的地图投影整个制图区域地图图形要素变形都很小,精度非常高,能满足编制该省域挂图要求。
如果采用方位投影该制图区域东西方向两边缘地区地图图形要素变形很大,因此方位投影不适宜该省挂图的制图区域。而是适宜于具有圆形轮廓的地区。
墨卡托投影是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如果在该制图区采用,整个制图区的地图图形要素变形都很大。因此墨卡托投影不适合该省挂图的制图区域。
2.(1)2015年底更新完成的1∶100万该省全要素地形图数据DLG,比例尺1∶100万与挂图比例尺1∶150万非常接近,地图缩编工作量小,地图要素齐全,完全能满足编制挂图的需要,可作为编制挂图基本资料数据。
(2)2017年1∶25万××省公众版数字地图,可作为挂图各要素更新补充资料数据。
(3)《1∶100万省级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可作为省界绘制更新补充资料数据。
(4)标有2015年市、县界线的1∶25万DRG可作为市、县界线的界线绘制更新补充资料数据。
(5)1∶50万《××省地图》(2010年版),可作为地图各要素制图综合的参考资料。
(6)《××省行政区划图》(2016年版)和近期政区、地名变更资料,作为境界线、居民地行政等级及名称等更新的补充资料。
(7)2016年初出版的1∶50万《××省交通旅游图》,可作为道路要素和旅游景点新的参考资料。
(8)《××省山脉资料图》和《××省水系资料图》,可作为确定山脉等级、山脉名称、山峰名称、河流湖泊沟渠等级、河流湖泊沟渠名称的参考资料。
3.挂图中居民地的选取方法如下:
(1)选取乡镇(含)以上全部居民地。
(2)行政村居民地尽量选取,在居民地稠密区适当舍弃。
(3)其他居民地依据居民地密度按由主到次、逐渐加密的原则进行选取,保持制图区居民地密度对比。应先选取农场、林场、渔场及位于道路交叉口、道路端点、通航起止点、河流交汇处、山隘、渡口、制高点、重要矿产资源地、文物古迹等及有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居民地。
(4)具有重要意义的和在人烟稀少地区的居民地一般应全部表示。
(5)正确处理居民点位置、行政等级、分布密度及其与道路、河流等其他要素的关系。能用外围轮廓图形表示的居民地,不能用圈形符号表示。
某市是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型城市,常年以野外观测某野生动物的旅游活动而闻名。该市曾组织多次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现场实地调查,经过实践证明,野生动物适宜活动的地区应满足以下要求:
(1)该受保护的动物喜爱以竹类植被作为食物;
(2)坡度小于20°;
(3)距离城市主干道大于5000m;
(4)活动区面积不能太小,要大于2km2。
近年来,随着野外观测野生动物的旅游活动增多,该市经济逐步腾飞、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内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已达到每天满负载处理运行的状态,迫切需要新建一座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根据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按实际情况经调研分析后进行规划建设。
1.已有资料情况:
(1)全市2017年1∶10000主要交通路网DLG数据;
(2)全市2017年1∶10000城市建成区DLG数据、城市区划DLG数据;
(3)全市2016年1∶5000植被分布数据,包括植被斑块编号、植被类型、分布面积(单位:m2)等内容;
(4)全市2017年DEM数据(30m×30m);
(5)全市2017年水源保护区数据;
(6)全市2017年生活垃圾处理厂备选地址的点位数据。上述资料数据坐标系均采用WGS-84坐标系。
2.建设要求:
(1)生活垃圾处理厂应部署在城市建成区以外,距离应大于5km;
(2)垃圾处理厂应选址在地质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
(3)不得在水源保护区5000m范围内建设垃圾处理厂。
问题:
1.按野生动物适宜活动地区的要求,简述该野生动物保护区数据生产的作业过程。
2.简述生活垃圾处理厂选址的作业流程。
3.如何判断该生活垃圾处理厂是否在该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范围内?
本题解析:
1.按野生动物适宜活动地区的要求,该野生动物保护区数据生产的作业过程如下:
(1)使用全市2017年DEM数据(30m×30m),进行坡度分析,获取该市的坡度数据;然后提取坡度小于20°的区域范围,形成坡度小于20°的区域范围数据图层。
(2)利用全市2016年1∶5000植被分布数据,通过查询分析,获取植被类型为竹类,且植被面积大于2km2的竹类植被数据。形成面积大于2km2的竹类植被数据图层。
(3)利用全市2017年1∶10000主要交通路网DLG数据,以5000m缓冲宽度进行主要交通路网缓冲分析;形成距离主要路网5000m内范围数据图层。
(4)由于资料数据坐标系均采用WGS-84坐标系,可以直接将上述坡度小于20°的区域范围、面积大于2km2的竹类植被数据,以及距离主要路网5000m内范围数据,进行叠置分析,生成坡度小于20°的区域范围、面积大于2km2的竹类植被数据且不在距离主要路网5000m内范围野生动物保护区数据。
2.生活垃圾处理厂选址的作业流程如下:
(1)利用2017年1∶10000城市建成区DLG数据,以5000m缓冲宽度进行城市建成区缓冲分析;形成距离在城市建成区5000m内区域数据图层。
(2)利用2017年水源保护区数据,以5000m缓冲宽度进行水源保护区缓冲分析;形成距离在水源保护区5000m内的区域数据图层。
(3)由于资料数据坐标系均采用WGS-84坐标系,可以直接将距离在城市建成区5000m内区域数据、距离在水源保护区5000m内的区域数据与全市2017年生活垃圾处理厂备选地址的点位数据进行叠置分析;得到将同时不满足步骤(1)、(2)成果数据中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备选地址点位数据图层。
(4)将步骤(3)的成果数据与全市2017年1∶10000主要交通路网DLG数据进行路径分析,得到交通便利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备选地址。
3.该生活垃圾处理厂是否在该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范围内判断方法:将该生活垃圾处理厂数据与该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范围数据进行叠置分析,也可以用空间关系包含查询。如果野生动物保护区包含了处理厂所在的数据点,则表明该生活垃圾处理厂在该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范围。否则,该生活垃圾处理厂不在该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范围。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工业园区烟囱变形监测任务。
该烟囱地处丘陵地区,周边地势开阔。烟囱主体部分高为175m,顶部外径为6.50m,内径为6.00m;±0.00m外径为15.00m,内径为14.00m。烟囱的基座高程为-5.00m至±0.00m,直径为30m。
烟囱建造施工期间,为了进行定位放线,控制其中心位置,保证烟囱主体竖直,在烟囱周围四个方向布设了控制点(如图5),A、B、C、D四点至中心点0的距离约为烟囱高度的1.2倍,按施工技术设计要求测定了四个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图中a、b、c、d为施工定位桩。
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T 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
2.仪器设备:
(1)高精度全站仪(测角精度为0.5″,测距精度为0.5mm+1ppm)一套;
(2)DS05精密水准仪一套、两根刻划为毫米的标尺;
(3)双频GPS接收机(3mm+2ppm)一套。
烟囱竣工后,须对烟囱基座和烟囱主体进行变形监测,主要是监测水塔的倾斜量(如图6)。
问题:
1.对该烟囱基座部分应主要监测什么项目?监测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应提交哪些主要成果?
2.对该烟囱主体部分主要监测什么项目?写出监测的仪器选择与测量步骤。
3.烟囱变形监测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和技术?
本题解析:
1. (1)对烟囱基座主要进行沉降观测。
(2)沉降监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包括:①沉降监测依据的基准点、沉降监测点点位要稳定;②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③监测人员要稳定;④监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⑤监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3)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沉降观测记录,沉降量统计表,沉降曲线图,沉降监测分析报告等。
2.(1)对该烟囱主体部分主要监测倾斜变形。采用测定烟囱顶部中心和底部中心坐标的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本项目采用高精度全站仪,用交会法进行倾斜变形观测。
(2)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烟囱施工期间的控制点(A、B、C、D)作为工作基点,另在离开烟囱稍远的稳固地带布设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组成烟囱变形监测控制网。用双频GNSS接收机和精密水准仪分别测定控制网各点坐标和高程。
②在各工作基点架设高精度全站仪,对顶部、底部观测点分别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距离测量可采用免棱镜观测。分别计算烟囱顶部和底部观测点的坐标值。
③由观测点坐标分别推算出烟囱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坐标。理论上烟囱顶部中心和底部中心坐标应该重合,其差值即为偏离值。该偏离值与烟囱高度之比,即为烟囱倾斜值。
④定期重复测定烟囱底部和顶部的中心坐标,其差值变化量即为烟囱倾斜值变化量。
3. 烟囱变形监测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法、三维激光扫描法进行变形监测;也可以安装静力水准测量装置进行倾斜测量,或者在烟囱主体安装GNSS接收机进行实时动态变形监测。
某单位承接了某市范围内的国土资源调查任务,主要目的是完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国土资源变化情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该市已建立卫星导航定位服务(CORS)系统,可覆盖80%市区范围,东北区域由于距离偏远,且多为深山峡谷,树木茂盛,未能覆盖。为了全面覆盖该市所辖区域。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新建CORS站一座,主要工作内容包括:CORS网布设、CORS站建设、通信网络连接、坐标联测及数据处理、CORS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
1.CORS基准站选址
为了选定合适的基准站建设位置,在市东北区域实地勘察,现场地质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持,交通便利且安全作业,其中,初步拟定A、B和C三处地方(如图3),作为CORS站站址。
2.GPS制网布设及数据处理
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了GPS控制网(如图4),按B级网施测。为了建立本市1980西安坐标系与CGCS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进行了坐标联测。
控制网数据处理,包含GPS基线向量网的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以及GNSS高程计算等。
问题: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CORS基准站?说明理由。
2.简述该项目中坐标换算重合点选取最合理的点位以及该项目局部地区1980西安坐标系与CGCS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步骤。
3.大地水准面集成,如何解决CORS基准站山区服务盲区问题?
本题解析:
1.(1)A点适合建立CORS基准站。
(2)理由:因为CORS选址条件应符合:
①选择CORS站址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方便作业,视野应开阔;视场内高度角不宜大于10°,困难地区视场内高度角大于10°的障碍物遮挡角累计不应超过30°。
②站址与周围电视台、电台、微波站、通信基站、变电所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的距离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微波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m。
③站址附近不应有大型建筑物、玻璃幕墙及大面积水域等强干扰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综上所述,B点位于房屋附近,易产生多路径效应,对信号接收和数据质量产生影响;C点位于无线电塔,有较强的信号干扰,影响信号接收和数据质量;A处视野开阔。高度角小,适合建立CORS基准站。而A点满足三个方面,更适合建立CORS基准站。
2.(1)选择004、003、007这3个点作为重合点最合理。
理由是:
①重合点的分布要覆盖整个转换区域且尽量分布均匀;
②003、007两点和008、012两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结构强度好,坐标解算精度高,可靠性强。
(2)1980西安坐标系与CGCS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步骤如下:
①确定转换模型(布尔莎七参数法);
②重合点选取(至少拥有3个及以上具有CGCS2000和1980西安坐标系的共同点坐标),选取004、003、007这3个点作为重合点;
③模型参数计算,求出坐标转换七参数;
④精度评估与检核(评估转换参数精度是否达到要求,否则重新找重合点计算);
⑤用布尔莎模型将1980西安坐标系数据转换到CGCS2000坐标系内:
⑥选取需要转换区域的坐标数据,进行x、y、z到B、L、H的换算。
3.由于距离偏远,且多为深山峡谷,树木茂盛,山区网络信号受干扰大,卫星容易失锁,严重影响外业精度和作业速度,造成一定的服务盲区。解决山区服务盲区的措施主要有:
(1)通过网络预先查询短期卫星星历预报,电离层状态,安排有利的作业时间。
(2)需要重新初始化时,第一次固定后观测值不记录,第二次固定后再记录,避免初次固定解解算整周模糊度出现错误。
(3)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强的高质量的机种。
(4)布设控制网时用静态GPS或全站仪布设多余控制点,作为质量控制检核点。
(5)观测成果、精度要求不高的碎部测量可以直接按参数求取所测点的坐标、高程成果,精度要求较高的图根控制,可以记录WGS-84观测成果,通过专业软件,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获取较高精度的坐标成果。
某测绘单位受某公司的委托,承接其开发小区的房产测绘任务。
1.已有资料:
城市高精度GNSS平面控制网及CORS服务系统,测区内有二等GPS点2个,D级GPS点4个,国家二等水准点3个。
2.作业依据:
(1)《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 17986.1—2000);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仪器设备:
GPS接收机4台套、2″全站仪3台套、手持测距仪2台,3台自动安平水准仪,以及房测之友房产绘图软件一套等。
该小区内某楼共有16层,1、2层为商业层,1、2层有公用大厅、管道井,分为A、B两单元;A、B两单元楼有公用的相通的地下车库和人防空间,楼顶有电梯间和水箱间。
A单元中有2部共有电梯,A单元1层外墙共有面积为18.04m2,电梯面积为12.48m2,大厅面积为40.5m2,管道井共有面积为6.4m2。
B单元1层外墙共有面积为52.26m2,电梯面积为12.48m2,大厅面积为40.5m2,管道井共有面积为6.4m2。3层以上是住宅,每单元每层共有阳台建筑面积8.66m2,公共部位共有面积39.38m2,外墙15.13m2,建筑面积642.42m2,套内面积516.26m2。屋顶层为设备用房,其公共部位共用面积为36.18m2,外墙为2.8m2。
平面图如图1和图2:
问题:
1.简述该项目图根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2.A单元哪些建筑物可以分摊面积?
3.计算16层共有面积和分摊系数,计算四户住户的室套内建筑面积和产权面积。
本题解析:
1.采用GPS-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其作业流程主要有:
①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
②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③野外踏勘、布点;
④架设基准站;
⑤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
2.A单元可以分摊的共有建筑包括:外墙、电梯、楼梯、大厅、合用前室、管道井(包括水井、电井)、公用通道、值班室、共有阳台、屋顶层设备用房。
3.(1)16层共有建筑面积
共有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642.42m2-516.26m2=126.16m2
(2)16层分摊系数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共有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126.16÷516.26=0.244373
(3)16层每户的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516.26÷4=129.07m2
(4)16层每户的套内产权面积
每户的公摊面积:129.07×0.244373=31.54m2
每户的套内产权面积:129.07+31.54=160.61m2
某测绘单位承担所在城市新建开发区的大比例尺测绘任务,具体内容为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1∶2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线划图(DLG)等产品。
1.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丘陵地区、东西方向长9km,南北方向宽7km。区域内分布有河流、湖泊、公路、铁路、乡村道路、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和草地等。该区域没有高层建筑,低空空域比较容易申请,2000m以上空中常有云雾。
2.已有条件:
(1)适于低空航空摄影的无人机。
(2)带有定位定姿系统(POS)的低空数码航摄仪(焦距为35mm,像元大小为6μm,像素数为7300×5500)。
(3)摄影测量工作站等用于内业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
(4)测区内均匀分布的少量高精度平高控制点。
3.技术要求:
(1)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东西方向飞行,航摄仪长边垂直于飞行方向安置。
(2)影像地面分辨率(GSD)为0.2m,航向重叠度为65%,旁向重叠度为35%。
(3)航向超出摄区边界1条基线。
(4)利用已有控制点,不再另外进行外业控制测量。
问题:
1.简述本测区采用无人机低空航摄的优势。
2.简述航摄东西方向飞行、航摄仪长边垂直于飞行方向安置的理由。
3.计算航摄的基线长度、航线间隔、航线条数、每条航线的影像数。
4.简述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进行空中三角测量作业的关键步骤。
本题解析:
1.采用无人机低空航摄的优势有:
(1)最重要的原因或优势在于:测区范围不大(9km×7km),且区域内没有高层建筑,低空空域比较容易申请,而2000m以上空中常有云雾,而低空作业可以避开云雾。另外,测区为新建开发区,居民地较少,无人机低空摄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周期短、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
(3)所获取的影像空间分辨率高,便于影像判读,从而将大量的野外工作转入内业,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作业的效率和精度。
(4)测图精度高,测图精度可达1∶1000,低空多角度摄影获取建筑物多面高分辨率纹理影像,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精细测绘的需要。
(5)受空中管制和气候的影响较小,在阴天、薄雾天也能获取合格的影像。
2.航摄东西方向飞行,航摄仪长边垂直于飞行方向安置的理由如下:
(1)航摄东西方向飞行的理由包括:①测区东西方向长9km,南北方向宽7km,即东西方向更长。②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东西方向)保持一致,可以克服地球自转的影响,便于使实际飞行方向与设计方向保持一致。
(2)航摄仪长边垂直于飞行方向安置的理由包括:①在设计的航向重叠度为65%,旁向重叠度为35%的情况下,如此安置相机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航线条数。对于数码航空摄影,沿航向多拍摄一些航片非常容易做到(实际作业也是如此),但对于无人机低空摄影,受风的影响较大,要保持航线是比较困难的,故尽可能地减少航线数,以免出现航线之间的重叠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②理论上,航线数越少,对减少测区两端的高程控制点数量越有利。
3.像幅长为:6μm×7300=43.8mm,像幅宽为:61μm×5500=33.0mm。
摄影比例尺为:
(1)航摄的基线长度
B=lx(1-px)·m=33.0×(1-0.65)×33333=384996.15mm≈385m
(2)航线间隔
D=ly(1-qy)·m=43.8×(1-0.35)×33333=948990.51mm≈949m
(3)航线条数
分区宽度/航线间隔=7000/949=7.38,取整数得航线条数为8条。
(4)每条航线影像数
每航线长度/基线长度=(9000+385+385)/385=25.38,取整数得每条航线影像数为26张。
题目要求航向方向两端各自都有多飞一条摄影基线,所以航线长度相当于(9000+385+385)m。
4.本项目属于带有定位定姿系统(POS)的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关键步骤为:
(1)将GNSS的相位中心换算到摄影中心得到每张影像的3个线元素初始值;
(2)将IMU的姿态数据作为每张影像角元素的初始值;
(3)利用已知的测区内均匀分布的少量高精度平高控制点进行联合平差,即可解算出每张影像在曝光瞬间的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坐标。
某城镇拟修建一座小型水库为居民供水,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工程的测绘任务。
1.测区概况:
拟建水库位于该城镇附近的一个丘陵山谷中,沟底和山顶的相对高度在100m之内,沟底比较平坦,分布有耕地、溪流、草地、乡村道路和一些农舍,山坡上有梯田、果园、林地、草地等。
2.已有资料:
(1)2016年6月测绘的1∶10000数字线划图(DLG);
(2)2018年6月获取的0.5m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
(3)城镇内有若干GNSS等级点、1个二等水准点。
3.已有仪器设备:
测量型GNS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地形图测绘软件、摄影测量工作站等。
4.任务要求: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仪器设备,设计合理的作业方法,生产测区内1∶500、1∶2000数字地形图(DLG)。根据水库不同的坝高设计方案,利用项目测绘成果估算水库蓄水量以及可能淹没的耕地面积,并制作库区的三维效果图。
问题:
1.指出1∶500DLG生产的主要作业流程。
2.指出1∶2000DLG的生产方式及理由。
3.简述估算水库蓄水量的作业步骤。
4.制作三维效果图需使用哪些数据?
本题解析:
1.生产1∶500DLG应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主要作业流程有:
①收集资料和准备仪器设备。
②基础控制测量(采用GNSS和水准仪做基础控制测量,充分利用城镇内有若干GNSS等级点和1个二等水准点)、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
③利用测量型GNSS接收机和全站仪进行野外碎部点采集,采集该丘陵山谷的碎部点,采集耕地、溪流、草地,乡村道路和一些农舍的碎部点,采集山坡上的梯田、果园、林地、草地等的碎部点。
④根据2016年6月测绘的1∶10000数字线划图(DLG)对测区地名和境界要素进行野外调查更新。
⑤内业数据成图,利用地形图测绘软件编辑采集地图要素数据,包括数据编辑、属性编辑与图幅接边。
⑥质量检查与验收。
2.(1)生产方式: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方法得到了1∶500DLG产品,可直接从1∶500DLG缩编得到1∶2000DLG。
(2)理由:因已有资料没有提供测区具有重叠的航空或遥感影像资料,也就不能基于航空遥感像片的立体模型进行DLG生产。
3.估算水库储水量的作业步骤包括:
①由生产1∶500DLG数字线划图,利用地形图测绘软件提取高程数据。
②根据水库不同坝高设计方案,由不同的坝高设计标高作为计算标高,将步骤①提取的高程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根据两高程差可以计算出水库储水量。
4.制作三维效果图需要使用的数据包括:
①1∶500DLG数字线划图的高程数据,即DEM数据,用于几何三维建模。
②2018年6月获取的0.5m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即DOM数据,用于纹理三维建模。
③其他数据,包括水库坝高设计标高数据、储水量数据(与可能淹没的耕地面积范围有关)等。
某市位于丘陵地区,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变化较大,属于一类监测区域。某单位承担了该市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任务,拟对已有的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更新与变化分析。
1.已有资料:
(1)全市2017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两类数据);
(2)全市1m分辨率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精度同1∶10000地形图,现势性为2017年4月份);
(3)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格网间距为5m,现势性为2018年1月);
(4)2018年2月获取的高分卫星影像(含精确RPC参数,全色波段影像地面分辨率为0.8m,多光谱影像地面分辨率为3.2m,覆盖范围为全市90%,其余为漏洞区);
(5)全市资源三号卫星(ZY-3)影像(含精确RPC参数,全色波段影像地面分辨率为2.1m,多光谱影像地面分辨率为6m,现势性为2018年3月);
(6)实测的像控点数据库;
(7)其他部门提供的行业专题资料(现势性为2017年底)。
2.技术要求:
(1)制作2018年彩色DOM,地面分辨率1m,漏洞区地面分辨率为2m;
(2)对2017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更新,现势性达到2018年6月30日;
(3)利用更新后的2018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开展全市土地复垦情况监测;
(4)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生产,尽量减少外业工作。
问题:
1.简述制作全市2018年彩色DOM的作业步骤。
2.简述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更新的主要技术流程。
3.简述获得坡度小于等于15°区域内的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作业步骤。
本题解析:
1. 制作全市2018年彩色DOM的具体作业步骤如下:
(1)资料准备:以2018年2月获取的高分卫星影像为基础,对于漏洞区则用资源三号卫星(ZY-3)影像代替;包括轨道/RPC参数、控制资料、DEM数据。
(2)外参数解算:根据卫星影像提供的精确RPC参数,结合地面控制点进行。
(3)全色波段和多光谱影像分别纠正:纠正后正射影像分辨率原则上和原始影像地面分辨率保持一致。
(4)多光谱影像与全色波段影像配准融合(彩色合成处理):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空间分辨率要求的彩色DOM。高分卫星影像只有全色波段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为0.8m,能满足DOM制作精度要求,为了得到1m分辨率的彩色DOM,必须对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分别制作DOM,然后通过影像融合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彩色DOM;融合影像数据源必须是经过正射纠正的数据,二者之间配准的精度不得大于1个像素,从而保证了地面分辨率为1m,漏洞区地面分辨率为2m的精度。
(5)镶嵌和裁切:包括漏洞区两种影像的镶嵌和裁切,应保持景与景之间接边处色彩过渡自然,地物合理接边,无重影和发虚现象。
(6)正射影像接边:接边两侧的色调尽量保持一致,必要时需要进行匀光、匀色处理,图幅间应根据接边精度情况进行接边改正。
(7)正射影像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
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更新的主要技术流程包括:
①数据规整(基础测绘DLG数据);②数据可利用性分析,以全市2017版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全市2018年1m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作为对比更新数据;③数据结构重组;④矢量参考数据;⑤地表覆盖分类(基础测绘DOM数据);⑥面向对象的影像分割;⑦影像监督分类;⑧人工解译、必要的野外核查。
通过对全市2017年的1m分辨率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新制作的全市2018年1m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进行对比(分别进行分割、分类),从中发现变化的区域及变化属性,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野外核查。特别是对2018年3月至6月30日发生变化的地表覆盖要素,需要进行野外核查并且实测要素变化范围,从而达到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更新的目的。
3.获得坡度小于等于15°区域内的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作业步骤如下:
(1)资料准备:全市2017版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更新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2)数据处理:统一上述数据的坐标系统和比例尺。
(3)制作坡度图:利用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全市坡度图。
(4)数据处理:利用全市2017版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更新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坡度图,三者进行叠置分析,得出重叠部分为坡度小于等于15°的耕地变化范围。
(5)面积计算:扣除耕地变化范围内的沟渠、道路、田坎及零星地物占地面积,得出净面积。即为坡度小于等于15°的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
(6)成果资料质量检查与提交。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19次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20次
试卷分类:测绘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50次
试卷分类: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练习次数:34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7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31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5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1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测绘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