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24 15:15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市中心区的一个拟改造地段,占地41.1hm2,现状基本为工业,其中有少量质量完好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工业厂房,应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地段拟按总体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要求进行改造。地段北侧为保留的工业用地,现多为机械工业,有噪声干扰;西侧为地方铁路;南侧已建成十年的居住区,配套公建明显不足(地段现状见附图)。
已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规定。
3.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指标。
4.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市政设施。
7.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问题】
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已给定的该地段规划设计条件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本题解析:
应当补充以下规划设计条件:
(1)规划新建的公共配套设施要满足新建区的需要,同时对老居住区配套不足部分作适当补充。
(2)注意出入口方位,或处理好与外部的道路交通联系。
(3)明确地段内需保留的工业建筑。
(4)应在地段北侧留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隔离噪声干扰。
(5)在西侧地方铁路沿线应按规定设置防护绿带。
(6)注意小区内建筑形式与环境的要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7)应明确90m2以下户型(套型)的住宅建筑面积应占住宅建筑总面积的70%以上。
某县级市为发展当地经济,拟出让县政府所在镇中心区的一块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镇中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规划条件。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通过土地市场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了该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并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让合同中明确了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绿地率和需要同步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等要求,但未对建筑高度作出明确规定。
甲公司在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时,为了突出企业形象和便于建筑布局,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以下要求:
1.将用地内原规划安排在西北角的消防站调整到用地东北角。
2.在维持其他规划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将用地东南角三栋住宅楼的建筑高度由18m增加到30m。
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规划院进行专题论证,认为甲公司提出的要求不违背镇总体规划,也有利于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
【问题】
1.甲公司在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是否还可以向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规划条件的申请?为什么?
2.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可以依法批准甲公司的以上申请?为什么?依法批准必须履行的程序是什么?
本题解析:
1.甲公司在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以向市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规划条件的申请。理由:根据《城市规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确实需要变更规划条件的,可以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批准甲公司申请。理由:依据《城市规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确需变更的,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
而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规划院进行专题论证,认为甲公司提出的要求不违背镇总体规划,也有利于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因此,可以批准甲公司申请。
变更规划条件必须履行的程序包括:
(1)组织专家进行控规修改论证。
(2)征求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3)提出控规修改报告,报原批准机关同意。
(4)修改控规,并依照法定程序批准。
(5)向土地主管部门通报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并进行公示。
某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西部,沿江河流域发展已形成“一主两次”三个组团。东南向与经济发达核心地区相邻接,处于发达地区与内地经济腹地的交汇点。该市近几年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主城区已达到发展的饱和状态,建设重点已逐步向东北部沿江和南部跨江的地区蔓延。
为了引导城镇建设的有序发展,市政府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针对城市拓展方向提出了两个比选方案(如图2所示)
【问题】
根据以上条件及附图分别指出两个比选方案的主要优缺点。
本题解析:
(1)方案一的优缺点有:
优点:①充分利用了东部用地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未来发展余地大;②城市建设重点向东部引导,有利于接收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
缺点:远离主城区,未能依托已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了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
(2)方案二的优缺点有:
优点:①较好地利用了主城区已有的公共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滨江景观资源利用充分;②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缺点:①不利于西南部水网湿地的保护;②基础设施跨江建设需要高投入,造成浪费。
某公司拟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一座面积为10000m2的综合楼。该项目经过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公司委托一家甲级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原投标方案的总平面布局作了调整,增加了建筑面积3000m2。该设计单位负责人几次向该公司催要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却一直未能得到。在该公司的再三催促下,该设计单位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两年后工程竣工,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被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违法建设。
【问题】
试问:该项目为何被认定为违法建设?请结合案情提出处理意见。
本题解析:
(1)该项目认定为违法建设的主要理由如下:
①未经批准,擅自调整总平面图(或规划条件,增加建筑面积),属于改变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的违法建设行为。
②按照擅自变更的总平面图进行施工图设计,属于违法设计行为。
(2)处理意见如下:
①按照规划法的规定,应该对设计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②规划部门应依法对建设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③如确需修改规划许可内容,应依法重新报规划部门报批。
附图及附表为北方一城市某房地产商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所获得的住宅商品房建设用地,该用地北邻城市快速路,东、南与西侧均为现状居住用地。其中《土地出让合同》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如下:
1.土地用途:居住;用地界线:见附图。
2.总用地面积:4.5公顷。
3.容积率:不大于2。
4.建筑密度:不大于20%。
5.绿地率:不小于35%。
6.规划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70%。
7.建筑间距:按1:1.61控制。
8.沿城市次干路需设6m绿化带,并要求建筑退绿线大于5m;沿快速路设30m绿化带,建筑退绿线大于10m,用地界线至绿线。
9.住宅层高3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1.1m;底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0.9m。
经审查,其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配套指标等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问题】
试问,按照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及经济技术指标,指出有哪些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即土地使用条件)或相关规定?
本题解析:
按照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及经济技术指标,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或相关规定的有:
(1)容积率超出合同规定不大于2的要求;
(2)90m2以下住宅户型(套型)所占建筑面积未满足住宅建筑总面积70%的要求;
(3)幼儿园、底层商店和变电站设施建筑距绿线不足5m;
(4)北侧地下室超出了用地界线;
(5)幼儿园与南侧建筑间距不足,且超过了三层;
(6)最南端11层住宅建筑间距距北侧住宅不满足1:1.61的要求;
(7)地面停车场不应占用城市绿化带(超出了用地界线)。
如图3为北方某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的一个居住街坊,占地10.4hm2,居住人口约4000人,其东侧紧邻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建设控制地带。地段内大部分建筑(除标识层数的以外)为单层合院式建筑,合院建筑为其主要特色,建筑质量较好,地段内还有2处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地段整治和适当改造。地段北侧为城市主干路,西侧为城市次干路,东、南侧均为支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地段以保护整治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西南角房屋破败,可以进行更新改造,拟建设多层住宅及为街坊服务的商业网点。为疏散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停车位数量不以一般居住区标准计。
方案除图中标识出的车行路、步行路和新建多层住宅外,其余地段依照总体规划要求按原有院落边界整治、改造,不打破原有城市机理。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理由。
本题解析:
(1)该历史城区整治和改造的优点有:
①街坊内的环境得到改善,增加了绿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②街坊的肌理与院落格局均得到较好的保护,保留了原先的文化韵味,符合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③道路交通组织合理、人车分流,减少了干扰,保障了居民的出行安全和效率。
④迁走工厂,增加了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2)该历史城区整治和改造的缺点有:
①东西向车行路的选线破坏了文物保护单位A,违反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②西南角新规划的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③面向西侧,次干路的出入口偏多。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2,公建面积12万m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道,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有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规划用地位置示意图如图2—29所示。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 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
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本题解析: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及与立交桥的关系。
3.补充绿地率和绿线要求。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
图2—27为某市市区边缘地段拟建的一所有18班的小学,请指出该小学在选址和总平面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题解析:
1.小学选址不当,紧靠城市干道,且距铁路线太近。
2.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
3.主出入口不宜开向城市干道。
4.教室长边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5 m。
5.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应小于25 m。
某中等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如图2—26所示),规划用地临城市主次干道,两条干道均设置有城市公共汽车站点。该方案将长途站的长途客车间、发车区和站前广场分别布置在车站主体建筑售票大厅的两侧。
请按照示意图中标明的①~⑦各点,合理组织长途客车的到、发车和城市接送旅客的进出站交通等(不含城市公共交通)。具体选择安排以下内容:
(1)长途客车进站口。
(2)长途客车到达区。
(3)到达旅客出站口。
(4)长途客车发车区。
(5)长途客车出站口。
(6)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
(7)城市接客车辆上客运。
本题解析:
示意图①~⑦点对应的该站内容如下:
(1)长途客车进站口①。
(2)长途客车到达区③。
(3)到达旅客出站口⑤。
(4)长途客车发车区④。
(5)长途客车出站口②。
(6)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⑦。
(7)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处⑥。
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和Z,两城市相距约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万;城市Z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万~20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C及4D级新机场等的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
【问题】
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题解析:
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该规划在项目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石化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其选址考虑因素主要为对外交通条件和环境影响因素,但其选址不靠近港口和铁路,交通运输不便,且靠近水源地布置,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②区域性物流园区布局不合理。区域性物流园区离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太远,对外交通条件差。
③机场选址不合理。机场选址应综合考虑服务范围和运营的经济效益。机场选址位于Y城市西侧,不利于Z、Y两个城市共享,进而造成运营经济效益不佳,其选址应位于Z、Y两个城市之间,以利于两个城市共享。
(2)该规划在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高速公路环的规划不合理。规划新增的高速公路环应结合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形成空间骨架,重点加强主要城市Z、Y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兼顾中小城市的交通需求。而规划高速公路环未考虑与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的关系,规划后Z、Y两个城市之间没有高速公路联系,而中小城市之间却用高速公路相连,不合理。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6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原理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原理
练习次数:16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6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练习次数: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