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9:41
扫码用手机做题
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在选修课程中倡导专题阅读并不是否定单篇教学的价值,单篇教学在理解文本脉络结构,揭示文本解读思路,训练核心读写技巧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甚至说,教好单篇正是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但是,高中阶段不能仅停留在单篇教学,这是我们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中得到的共识。专题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关照意识,提醒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当然,专题阅读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教学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的转型、教师角色的转换,等等。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A项,材料中提到“教好单篇教学正是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并未提及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在课堂容量上的差异。B项,“整体关照”指“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而非“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C项说法正确。D项,材料中只是提到专题阅读给学习方式和学业评价带来了挑战,并未提及“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研组长:马上要给高二年级上写作课,我上周安排大家抽查样例,深入分析本班的写作现状,归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来说一说。
师1:我们班整体还行,偏题现象不明显,但题目不够新颖,千篇一律。我反复提醒学生要提炼一些靓丽的题目,从题目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是效果不够明显。
师2:我们班偏题的现象还存在,不过语言问题更突出,抒情模式化,表达方式单一。我也用过一些典型素材来训练,可能还需要加强。
师3:我们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在内容方面,感觉缺乏时代特色和深度感悟。我觉得挺奇怪,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按理说应该有新素材和新体验。
师4:我们班内容方面还好,但是学生喜欢堆砌素材,逻辑有点混乱,没有连贯性。我得想办法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
对上述研讨记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A.C、D三项说法均正确。B项,教师2的学生存在写作语言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抒情表达能力,而非细节描写能力。
阅读某课组的个案访谈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设计《项链》教学方案之前,我阅读了研究莫泊桑作品的文献和一些描写女性形象的名作,比如《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我改变了之前单篇教学的想法,脑海中浮现的课型更接近群文教学,我就想如何能把相关的作品都串联到教学内容中,后来我就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这是一篇关于的小说”。我安排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然后用恰当的词来填空。
学生填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女性成长、小人物生存、生活代价、人性坚强、人生戏剧性、命运多变、人与人之间沟通、虚荣等等。这些关键词成为我上课时开展教学活动的支架,依靠这些支架我融入了读过的相关作品和资料,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鉴赏评价,从多重视角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对上述访谈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A项,材料中教师通过研究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改变了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鉴赏评价,说明教师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B项,单篇教学是群文教学的基础,群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篇所学内容,而非只是“单篇教学内容的相互叠加”。C项,学生文本的解读是建立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是“多元”的,但不是“无界”的。D项,群文教学融入相关作品和资料不但不会增加学习难度,反而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为了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我有意识地搜集语料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围绕“老龄社会”这一话题节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包括《“银发潮”将席卷中国》《老龄化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居家养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良策》。然后,我设计三项学习活动:(1)根据材料内容为“人口老龄化”下定义,并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现实影响。(2)有人认为实行“二胎政策”能够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有人认为这种对策治标不治本。请任选一方,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和事实,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3)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材料提及的上海市社区经验,为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写一份《近五年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建议》。
对上述教育叙事中“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本次学习活动选取的均为现实性文本材料,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而非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D项分析错误。(1)(3)两项活动使学生“读写结合”,培养了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活动(2)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A、B、C三项分析均正确。
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窦娥冤》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回答问题不会总是符合教师的课前期待,教师要学会及时应对和调整,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当我安排学生讨论造成窦娥人生悲剧的原因时,学生都是从张驴儿、蔡婆婆等具体人物出发来分析的。我用“人人有责”巧妙总结,启发学生从社会视角来抓住问题本质。当学生迟疑地说出“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吧”,我又以“有点不自信哦”来幽默评论,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我觉得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渐趋成熟,他们渴望在班级展示自我风采,赢得大家的赞扬,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进行积极的正面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A项,设置答案的多少与学生的回答能不能符合教师期待不存在必然联系,“就能符合教师期待”说法过于绝对。B项,课堂上学生能从具体人物出发分析原因,可见学生对文本内容较为了解,不能全面回答问题是因为没有从社会视角抓住问题本质,缺乏对当时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C项说法正确。D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源于许多方面,“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
高中学校组织教研组围绕“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引领功能”展开课题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分享。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中指出,“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感情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A、B、c三项说法均正确。
语文教研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研讨如何落实高中学段的
3个共同学习任务群。下列属于这3个任务群的是( )。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这三类课程共包括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3个任务群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故本题选A。
讲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句意时,教师引用同样包含互文手法的诗句,阐释古代诗词使用互文手法的普遍性。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
本题解析:
互文是指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A、C、D三项均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B项前后两句均可单独成句,意义完整,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