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9:13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阅读综合性学习“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活动方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第一阶段,自选篇目,学生可从教科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或其他书籍中,选择适合朗诵的古代经典诗文。

第二阶段,班级评优,学生自愿组合,自己排练,然后在班内展示,各班评选1~2个优秀朗诵节目。

第三阶段,年级展演,参演学生自聘指导教师,进行加工排练。评委团依据公开的展演评价标准。对各节目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设置“优秀组合”“优秀个人”“最佳表演创意”“最佳诗文改编”等多个奖项,让参演的学生人人有奖。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题干综合性学习活动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其着眼于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以及能力。故A项“激发学生表演兴趣”说法错误。“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活动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故C项“以选拔优秀学生为目的”说法不妥。题于教学活动在年级展演阶段,有具体的展演评价标准,支持对各节目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尊重和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发挥了诊断与激励功能。故D项“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发挥诊断和激励功能”说法错误。

2 单选题 1分

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会努力写好作文。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发掘、发现、发展”的指导理念:“发掘”就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现”就是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和问题,“发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教学论文指出,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后,就会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喜欢作文并努力写好作文。但其并未说明“喜欢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写好作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故A项说法错误。高中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故B项说法错误。根据题干教学论文所述,良好的作文习惯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喜欢作文”并“努力写好作文”作文即写作兴趣,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故C项说法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想象作文”,D项是对论文片段的过度解读,故说法错误。

3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会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文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分)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①”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②”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题干试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原文,利用“课文背景形势图”,用课文原句填空,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综合历史、地理、语文等多领域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并处理试题图文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文、现代文完成完整表达的能力。在这一会考试题中,读图只是其考查内容的一部分,但并非重点考查内容。

4 单选题 1分

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任务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演讲针对什么人

(2)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3)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

任务三:三读文本,揣摩重要语段。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提示了100年后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哪几段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请梳理并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采用怎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反对哪些做法

任务四:角色扮演,体悟作者情感。

假设自己是作者,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D项,任务四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其实际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体悟作者蕴于演讲中的情感。

5 单选题 1分

学习《鸿门宴》,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部分,要求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题干教师要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出情节的紧张感以及人物在情节中展现出来的心理、个性特点,其目的在于以读促思.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特点.进而由人物分析切入对作品的深入思考。A、C两项混淆了“分角色朗读”与“设置情境”“场景再现”的概念。设置情景是指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与教材内容相呼应且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景与环境.而场景再现一般是通过播放影视作品、表演情景剧等方式来实现的。D项,分角色朗读虽是角色扮演的一种,但单一的角色扮演并不能替代对课文的分析,它只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一种方式。

6 单选题 1分

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关于“阅读与鉴赏”教学的目标指出,学生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生应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C项,教师替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统一学生对诗歌主题的认识,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与个性化阅读,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7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人环节,按照要求答题。

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

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题干教师由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导入,强调其诗歌内容上的“沉”与“郁”,诗歌形式上“顿挫”的情感表达技法及音韵表现技法等,以此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形式展开赏析。故A项说法正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结合学情来处理知识内容的详略分布。在题干教学导人中,教师讲解“顿挫”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形式特点,而非掌握详细的音韵学知识。故B项说法错误。教师解释名词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其意在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非使课堂气氛紧张严肃。故C项说法错误。教师向学生讲解概念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会诗歌风格、诗歌内容、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故D项说法错误。

8 单选题 1分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赤壁实景图片并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题干教学案例中,教师播放赤壁的实景图以及与其气势相符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快速感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与阅读的兴趣,而实景图的播放虽易限制学生的想象,但不会直接降低教学效率。D项说法有误。

9 单选题 1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依据这些建议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语文读本属于课外读物,应由教师推荐、指导在课外由学生自主阅读。故B项“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说法错误。

10 单选题 1分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该专题阅读书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主要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A项,《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其作品类型符合题干要求。B项,《庄子》是道家经典,但《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所写的家训。C项,《商君书》是法家经典,但《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