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9:09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语文选修课程如何实现“选择性”》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突出“选择性”。在我国的现实情境中,实现“选择性”的突破口是课程要素,而不仅仅是课程设置。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效果有限,它需要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方式、成果的呈现、评价等课程要素中学会选择。从实际状况来看,这些课程要素不能平均用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是急需突破的要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间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循环关系。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完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文章结尾通常点明文章想表达的中心含义,在本题中,文章末尾提到“教师应帮助他们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据此可知D项正确。A选项中的“核心特征”文章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B选项中“不是有效途径”与文章中提到的“多样化课程效果有限”不符合;C选项“需兼顾所有课程要素”错误,文章正确表述为“这些课程要素不能平均用力”。

2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由于班级学生阅读量少,写作水平也不高,尤其是对写作缺乏兴趣,所以我选择了电影作为切入点。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文学、美术、摄影等多个领域,学生能从中找到兴趣点,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将专题确定为“科幻电影欣赏及评论写作”,期待达成两个目标:第一,借助网络阅读资料,学习欣赏电影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与观影中聚焦欣赏点;第二,针对某一部或几部电影,选择某一个方面写出影评。可以写观影的主观感受,也可以评论电影的优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开头就提到了“学生阅读量少、写作水平不高,所以选择电影为切入点”。因此,专题设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每学期我都用六节课来“谈作文”。课上既不讲评作文,也不安排写作任务,就是和学生对话,组织全班讨论,每节课我都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相应的中心话题。比如,文体特征不明显,逻辑混乱。我就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跟学生讨论写作思维。目前“谈作文”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学生开始懂得如何总结作文的得失,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该教师组织的“谈作文”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作文教学的指导具有针对性,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展开的。

4 单选题 1分

阅读《雨巷》教学反思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知人论世,体物会意”是读诗的重要方法。脱离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文本,一味追求读者体验,容易歪曲诗歌本意。高中生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不够丰富,引导他们知人论世是必要的。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研读资料的能力不错,能对诗歌展开多元解读。他们没有简单认定这是爱情诗,而是从资料中生发出自己的理解。这也让我认识到,教师要注意处理好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的关系,恰当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搭建文本解读的桥梁。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学习诗歌是为了知人论世”说法错误,且资料中并没有体现。“多元化解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不能随心所欲地阅读,需要在立足文本、“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读懂文章,C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中“脱离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文本,一味追求读者体验,容易歪曲诗歌本意”“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研读资料的能力不错,能对诗歌展开多元解读”“恰当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搭建文本解读的桥梁”可知,D项错误。而题干中,最后一句也提到“教师应该处理好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的关系”,因此可知知人论世与多元解读并不矛盾,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5 单选题 1分

“古代文化经典研习”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阅读时要正确理解原文,避免断章取义,下列属于断章取义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出自《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B项“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缺点,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讥笑别人;C项“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意思是即使贫贱也不以利禄累害形体;D项“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不分贵贱、亲疏、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人;人们互相帮助共同谋福利。

6 单选题 1分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文中的语句,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是作者在想象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状态,故D项“生动再现”说法错误。

7 单选题 1分

阅读课文《荷花淀》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上述重要语段,对上述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战士们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是暗示了战斗的凶险紧张,无暇顾及妻子们。也只有这样的聚精会神,才能保证伏击胜利,保卫荷花淀。

8 单选题 1分

某教材将《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编排在一个单元,下列对《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建议,不恰当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发表的著名演讲,以“我有一个梦想”为排比句开头,体现了排比句在演讲中的特殊效果,故B项正确。《我有一个梦想》内容主要是关于黑人民族平等的,学生需要结合美国社会制度、发展历史去了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现象。因此需要学生借助背景知识去理解演说词的内容,故C项正确。《我有一个梦想》全文围绕核心词“梦想”来表达,梦想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涉及黑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首先,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不是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其次,在文化上,作者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让黑人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第三,在经济上,作者希望黑人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民区,贫困潦倒,故D项正确。《我有一个梦想》主题内容主要是关于黑人民族平等,故A项“主题复杂”说法错误。

9 单选题 1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教研组尝试在高一年级开展“小人物的命运”的专题教学。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选项中的作品是否主要描写“小人物的命运”,也就是对作品主人公命运的解读。B项,余华的《活着》作为现实主义的小说,反映了福贵这一小人物在解放战争时期至70年代末这一时间段里命运的跌宕起伏。A项中,《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作为英雄形象,自然不是“小人物”,故不选。C项中写的是乡绅的女儿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不是“小人物”。D项则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族的生活展开描写,也不是“小人物”。

10 单选题 1分

学习关汉卿《窦娥冤》,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戏剧作品以深入理解“神秘色彩”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作品把传说故事与明代社会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玩偶之家》是社会剧,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阴谋与爱情》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重在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18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 阶级的尖锐冲突,具有现实性。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