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8:33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看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的执著与坚贞,他们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正是因为这一点,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名字也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其实。在中外文学史上还有很多这样感人的爱情故事,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生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后双双化蝶,很浪漫。

生2: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

生3:《白蛇传》中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生4:《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故事。

生5:《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

师: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举了这么多鲜活的例子,这些爱情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幸

福,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祝愿大家都拥有幸福的生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在材料中,教师只对爱情故事进行了拓展,而未对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因此,拓展角度相对单一,内容浮于表面,A项说法正确。材料中的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只是让学生例举了几个爱情故事,且不能达到让“学生体验深刻”的程度。故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D项,材料中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

2 单选题 1分

阅读《祝福》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按教材顺序,开学第一堂课就应该讲《祝福》,但对于这篇讲过不止一次的很熟悉的名篇,我却踌躇起来。我对学生说:“虽然我从假期里就开始备这篇课文,可是我还没有想清楚如何讲。”因此,我先给学生讲文言文单元,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备课。

一个月过去了,临到上课,我的教学思路仍然不明晰,我当然可以设计一个“讲”得比较精彩的教案,但我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这篇课文的参考资料浩如烟海,毫不夸张地说,仅凭我对鲁迅及这篇文章已有的理解,就可以把这篇内涵丰富、思想厚重的文章“讲”好。但是,现在我思考的不是如何“讲”好,而是如何让学生“学”好。

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 单选题 1分

阅读《不自由,毋宁死》教学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著名的演讲词时,教师先让一位女生上台演讲,之后说:“我提三点建议。第一,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很好地使用扩音器,一个成功的演讲者,采用物理手段放大自己的声音,这是获得演讲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什么时候都应遵守。登台演讲时,你应适当调试话筒的位置,寻找声音传播的最佳方式。第二,试图脱稿但又不能做到时,应注意使脱稿与念稿不露痕迹,用眼睛的余光扫过,自然过渡。第三,要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例如出现遗忘……这是初学演讲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你所需要的是用非常流畅的语言讲下去,要知道听众手里并没有稿子.谁也不知道你把稿子忘了。”

对上述教学片段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 单选题 1分

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师:这名黑人妇女,正在华盛顿职业介绍会上捡拾工作介绍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一)

师:2004年1o月17日,一名黑人妇女手持印有“马丁·路德·金”头像的标语牌参加集会。

当天,上千名美国工人在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要求增加工人就业机会。美国联邦调查局2005年10月发表报告称,2004年美国有9 528人成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其中53.8%与种族偏见有关,67.9%是针对黑人歧视,而犯仇恨罪的人中60.6%是白人。据统计.黑人成为仇恨犯罪受害者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0倍。(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二)

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D项的说法过于偏颇。

5 单选题 1分

阅读有关文本解读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从文本的意义上来说,教材的选编者与教材之间是一种解读的关系。早期的语文教材由于受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如《麦琪的礼物》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但教师却偏偏要特意强调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是从文学与政治、社会关系上去理解艺术形象,而不能冷静地从形式、文化、审美、逻辑的层面上进行理性探讨。虽然新教材改变了政治色彩过浓的问题.但部分教师这种政治化解读文本的心理定势还没有完全消除,从而把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上成了干巴巴的思想道德课.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B选项对解读教材政治色彩浓厚现象的根本原因分析有误。

6 单选题 1分

朱光潜先生曾说“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观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思想情感”四个字,没有提到写作手法。故选择B选项。

7 单选题 1分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引用了《箜篌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桃花扇》,对这三篇作品思想情感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 单选题 1分

学习《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师举例阐释“宴饮类文学作品的悲伤情调”,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石崇的《金谷诗序》在原文中指出:“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可知,这是一篇宴饮类的文章。“感生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的意思是:感叹生命的短暂,害怕死亡没有预知。全句充满了悲伤的情调。B项《兰亭集序》也是一篇宴饮类的文章,本句的意思是,过去自己喜欢的事物顷刻之间成为陈迹,也包含了一种悲伤的情调。C项,《归去来兮辞》不是宴饮类的文章。D项,《滕王阁序》是宴饮类的文章,这句话同样也饱含了一种悲伤的情调。

9 单选题 1分

某教师设计了“感悟鲁迅,走进鲁迅”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在中学教材中主要涉及的是鲁迅《呐喊》《彷徨》中的文章,题干中教师设计的专题属于选修系列中的小说与戏剧。

10 单选题 1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目标”第六条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A、B、D三个选项都符合要求。C选项是选修课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为第一条“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