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19 10:40
扫码用手机做题
20世纪兴起的电子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更是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自由和个性化的传播时代。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是对我们视听触角的又一次崭新的延伸。短信、博客、微信、播客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众传播和个体参与结合的互动传播日益普及。
有人说,当前我们已身处自媒体时代,这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不再有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每个网民都可以参与“关注”和“被关注”。轻易完成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这使得新闻自由度明显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这一方面有助于表达自我、信息公开、民主参与和促进热点问题解决。但另一方面也给各种传言、谣言的爆发性扩散和渲染提供了便利。往往“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半个世界”。
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议论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2.总字数800—1000字。
本题解析:
【论点选取1】
中心论点就是“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无需自己选取。在“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这一题目中,“更”表示一种递进关系,因此需要将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进行比较,来探讨“更需独立思考”的原因。因此本文建议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论证,即为什么“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文中要强调新媒体时代的特征,重点写为什么“更需独立思考”。
材料中提到新媒体时代拥有自由、互动等特征,提示我们面对海量鱼龙混杂的信息,需要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材料还提到新媒体时代为谣言的宣传提供了便利,由此我们不难推出原因,那就是如果缺乏独立思考,会让谣言滋长,造成严重后果。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正面思考,在新媒体时代,只有独立思考才有可能创造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由此得出要点,可作为分论点来布局全文。
【参考范文1】
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
“媒介即讯息”——50年前加拿大大众传播怪杰麦克卢汉的“荒谬”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得到印证。与传统的报纸、杂志相比,如今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仅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也满足了现代人互动性表达的需要,每一种新媒体的诞生都意味着对我们视听触角的一次延伸。但当我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各种便利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信息的过剩。面对众多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需要独立思考来过滤辨别。
随着新媒体时代内容同质化愈演愈烈,我们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另辟蹊径,实现和提升媒介的真正价值。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和机会,今天《战狼2》火了,满屏都是票房最高的头条,当同样的内容严重泛滥时,人们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信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曾经“山寨”的微信推出了新的原创功能才能占据社交平台的半壁江山,“今日头条”以原创文章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摆脱同质化瓶颈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提出新颖正确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传递信息。
新媒体时代如果缺乏独立思考,会造成谣言的滋长泛滥,引发社会危机。互联网社会“首发者”很容易就能抢到第一关注点,为了抢时效、抢速度,很多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刷屏”,却往往忽略了对信息的考证。名人的“被去世”,城市的“被地震”,食品的“被掺假”……各种谣言层出不穷。当我们习惯接受、转发,乐于围观,却懒于输出、思考时,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让谣言传散变本加厉。“食盐能抵御核辐射”的网络谣言致使中国群众哄抢食盐,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闹成国际笑话,损害了国家形象。罗斯福曾说:“唯一值得恐惧的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谣言危机带来的负面情绪往往比危机本身更大,它阻碍了事实的证实和澄清。
每一种新的媒介都在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从“受众靶子”时代到“受众中心”时代的变迁,我们离真相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呢?当我们获取更多选择的时候,不应该被信息“绑架”,更不能迷失心智、放弃操守,需要通过独立思考来实现创新,提高信息的鉴别力,向社会传递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总字数:906字
【文章分析1】
本文论点明确,全文围绕“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这一中心论点,并从材料中提炼分论点,谈到新媒体更需要独立思考的两个原因:一是新媒体时代如果缺乏独立思考,会在无形中造成谣言的滋长泛滥,引发信任危机;二是新媒体时代内容同质化愈演愈烈,我们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另辟蹊径实现和提升媒介的真正价值。
文章开头以传播学中的著名理论和题目中“新媒体时代”这一背景切入,既联系社会现实又自然引出中心论点,采取的背景素材中既有材料案例也有社会经验。主体原因部分,分别采用了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讲道理摆事实,多角度论证了论点的合理性,做到了有理有据,议论充分,条理清晰。结尾以精练的语言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
【论点选取2】
本题中心论点题目已经确定,是“新媒体时代更需要独立思考”。
本文可从“为什么”角度来探讨新媒体时代需要独立思考的原因或者意义,材料中谈到新媒体的出现延伸了人们的视觉触角,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新媒体给我们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让人们习惯了盲从附和,这种过度依赖削弱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个人的发展。反之当我们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就能在新媒体时代中得心应手,学习和增长知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两个分论点:一是新媒体时代,人们更缺乏独立思考,容易退化停滞;二是新媒体时代,拥有独立思考能更好地促进智慧的增长。
【参考范文2】
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
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特别是对于网络的弄潮儿——青年人,新媒体时代更需独立思考,需要站在历史高度进行思考。
缺乏独立思考,会陷入信息洪流而迷失自我,变得日益浅薄。在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作为青年主体的80后、90后,正充分地享受着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的成果和传播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商业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巨大冲击。喜欢大而化之、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对复杂深刻、专业性强的内容,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力就在简化中退化,结果丧失了独立的个性,影响了个人的发展,特别是部分青年人也习惯于鹦鹉学舌和拿来主义,盲从、迷信所谓的“先进”“权威”,缺乏自主判断力和创造力。这种状况值得注意和反思。
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促进智慧增长。所谓思考,就是进行比较深入、周到的思维活动,是从感性向理性的发展。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人们的认识并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引导人们获得新发现。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的新媒体时代,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以独立的思考实现智慧的增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管哪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我们不能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要有成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字数:851字
改写自《人民日报》(2016年7月25日4版)
【文章分析2】
本文立意明确,直接采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独立思考”这一中心论点。文章开头以事例导入,结合材料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开头。主体部分谈到新媒体时代更需要独立思考的两个原因:一是现实需要,信息爆炸时代大众需要有思辨性的内容,但我们却习惯盲从和符合;二是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尾联系当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通过“号召式”的结尾,引起当代青年人的重视。
全文布局合理,论证充分,对论点充满辩证分析,如第2段先以新媒体时代辩证两面中的优势开头,再以其另一面弊端来得出论点。追根溯源、思想深刻,批判之余还客观分析,指出“不管哪个时代,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触及问题本质,提出思考带来智慧。文章多次使用概括性的社会事实,有理有据,便于理解,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结尾一段语言再以名言警句点题、析题,突出全文中心。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②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弱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为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形成大企业“铺天盖地”、小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富民强国、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⑤我国有近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潜力巨大,即使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⑦通过创业增快收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推动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⑩目前,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
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材料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请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本题解析:
(写出8处即可)
1.②语法错误,“约束日益弱化” 改为“约束日益强化 ”
2.②关联词错误,“因为”改为“因此”
3.③语法错误,“小企业”与“大企业”互换位置
4.④语序不当,“富民强国、扩大就业”改为“扩大就业、富民强国”
5.⑤语义重复,“近13亿多”去掉“近”
6.⑤关联词错误,“即使”改为“但是”
7.⑦用词不当,“增快”改为“增加”
8.⑨标点错误,“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9.⑨用词不当,“推动”改为“增强”
10.⑨语法错误,“创业创新”前加“使”
11.⑨语句顺序不当,⑨和⑩顺序互换
智慧城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相交叉,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各有侧重。
观点一:智慧城市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地理空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为城市居民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观点二:智慧城市强调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使得教育、医疗、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便捷和高效,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观点三:智慧城市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
一、概念分析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提法、表述等,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问题:
1.分别指出以上三则观点各从哪一角度界定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要求:简明、精准,不超过50字。
本题解析:
(1)技术应用的角度;
(2)管理和服务的角度;
(3)理念及方法应用的角度。
字数:31字
中国很多家长希望他们的子女能考入“211”或者“985”这样的好大学,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其子女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家长们的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显然他们过于急功近利,在读书问题上忽视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确实,孩子长大后能否在某个领域表现的出类拔萃,往往取决于他们能否在成人后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所以,作为父母,更应该注意培养其子女的兴趣,而不是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追求考入好的大学。
许多家长可能还不知道,像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这些人,他们虽是清代的状元,但后人很少知道并提及他们;而以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曹雪芹、李渔、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竟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由此可见,落第秀才对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状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落第秀才正是当时人们眼中科举考试的失败者,而状元显然是成功者。既然如此,现今的中国家长又何必削尖脑袋逼迫他们的孩子去追求高考的高分甚至是“状元”呢?
还有更多的历史证据和事实可以说明上述说法的正确性,正如某位著名物理学家所言:人生无限,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不在学校。因此,家长们真的没有必要在意其子女在学校里(包括大学)的成绩是否足够优秀。
三、论证评价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进行简要评述,每条不超过150字,论证错误主要包括论证中的概念不明确、推理不严密等。(40分)
本题解析:
(写出4处即可)
1.第一段由“家长认为子女考入好大学”推不出“作为父母,更应该注意培养其子女的兴趣”。因为父母认为“考入好大学”与作者认为“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话题不一致,两者并无必然关系。(86字)
2.第二段由“诸多状元和落第秀才的例子”推不出“落第秀才对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状元”。因为材料中举的例子不够全面,缺乏说服力,历史上也有很多既是状元又对历史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比如王维)。(102字)
3.第二段由“落第秀才对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状元”推不出“家长没有必要削尖脑袋逼迫他们的孩子去追求高考的高分”。因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在的高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古代科举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而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两者不具有可比性,类比不恰当。(129字)
4.第三段由“家长没必要在意其子女在学校里(包括大学)的成绩是否足够优秀”推不出“没有必要考入好大学”。因为“考入好大学”与“在学校里(包括大学)的成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85字)
5.第三段由“某位物理学家所言”推不出“家长们真的没有必要在意其子女在学校里(包括大学)的成绩是否足够优秀”。因为某位物理学家专业领域是物理领域,在教育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高,不具有说服力。(95字)
智慧城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相交叉,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各有侧重。
观点一:智慧城市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地理空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为城市居民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观点二:智慧城市强调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使得教育、医疗、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便捷和高效,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观点三:智慧城市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不仅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用户体验,从而实现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
一、概念分析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提法、表述等,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问题:
2.根据以上三则观点,归纳“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
本题解析:
(1)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2)强调服务和管理智能化,使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高效,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3)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用户体验。
字数:93字
试卷分类:事业单位面试
练习次数:10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3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7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7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5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