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2022年出版专业中级《基础知识》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5-07-22 08:59
扫码用手机做题
关于电子书策划,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解析:
电子书一般根据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传统出版物数字化转换而来;另一种是原创电子书。有时也根据内容和功能分为普通电子书和增强型电子书。无论哪一种电子书,在策划时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可行性分析。在策划时,要认真调研原始资源的情况,即传统出版物的电子资源存档情况。若原始资源有电子资源存档,那么制作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二是考虑电子书的定位,分析电子书目标市场的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情况,确认该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具有推出的可行性,继而确定电子书采用的格式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②功能和性能分析,在进行功能和性能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电子书有别于传统出版物的互联网属性。③约束性分析。在进行约束性分析时,需要特别注意电子书的知识产权情况,即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情况。
对数字出版产品自身特征与目标市场适应性进行分析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解析:
做好数字出版产品分析工作要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①分析过程应具有系统性。要系统、全面、客观地分析数字出版产品的自身特点和目标市场情况。②分析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分析要结构合理、概念清晰、边界确切,应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尽可能全面的内容。③分析结果应具有可操作性。产品分析结果应可以用于实践应用,只有具有可操作性,产品分析才有意义。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 )、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本题解析: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
下列选项中,保护期受到限制的是( )。
本题解析:
著作权保护期是指其各种权利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定期限,其长短因权利种类、作品性质、著作权人属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主要有三种:①无限期保护,适用于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属于人身权,与特定人的身份相联系,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所以保护期不受限制。同样属于人身权的发表权,因为与财产权紧密相连,所以需与财产权作同样保护。②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这一保护期限适用于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如果是单独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保护期截止于该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③首次发表后50年,这种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给予保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以及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都适用这种保护期。B项,翻译权根据主体不同,适用于②③两种情况,保护期受到一定限制。
读者对图书的平装本、精装本、珍藏本需求的差异,反映了出版物市场需求的( )。
本题解析:
消费者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价值观的差异及精神追求目标的不同。即使对于同一种知识内容,消费者的需求也有不同:如有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探讨深度,有的只需要一般的普及性介绍;有的需要系统性的阐述,有的只需要提要性的简介等。在出版物的形式方面,也有不同的需求:如对于图书,有的需要平装本,有的需要精装本,有的需要珍藏本;有的需要图文本,有的需要纯文字本等。这些差异表现在出版物市场需求上,就呈现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下列稿件中,最适宜采用各学科交叉审读进行质量把关的是( )。
本题解析:
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是指由各学科的编辑互相交换审读稿件。它多适用于大型工具书选题。因为大型工具书往往会有各学科的交叉问题(如百科性辞书中的某些条目就可能涉及知识跨度极大的诸多学科),通过各学科编辑的交叉审读并各有侧重地把好专业知识关,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稿件中重复、遗漏或相互矛盾等问题。
根据《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根据《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前沿技术探索应用。紧盯技术发展前沿,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②促进成熟技术应用推广。着眼适合管用,充分挖掘满足出版融合发展业务需要的各类适配技术,促进数字出版内容的多介质、多角度延伸,打造出版融合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③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强化出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对接出版融合发展技术需求,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整合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初级)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