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3-08-01 11:03
扫码用手机做题
纸老虎:外强内空:虚张声势
本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纸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外强内空”指表面强大,实质虚弱,“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唬或迷惑对方,后两词属于近义关系,“纸老虎”可以用来比喻“外强内空”和“虚张声势”,第一词与后两词属于比喻象征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应声虫”比喻自己无主见,只知随声附和的人,“异口同声”指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致,“随声附和”意思是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后两词不属于近义关系,且“应声虫”不能比喻“异口同声”,排除;
B项:“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埋头苦干”形容不声不响、一心一意地刻苦工作,“默默无闻”形容没有名声,不为人们所知道,后两词不属于近义关系,且“老黄牛”不能比喻“默默无闻”,排除;
C项:“铁公鸡”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爱财如命”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毛不拔”的意思是连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为人非常吝啬自私,后两词属于近义关系,“铁公鸡”可以用来比喻“爱财如命”和“一毛不拔”,第一词与后两词属于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墙头草”比喻没有主见的、容易动摇的人,“头重脚轻”指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比喻基础不稳固,“左右逢缘”指得心应手,做什么都很顺,三者无明显逻辑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某工厂要做如图①所示的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若干个,需从仓库领取如图②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每次领取的纸板必须用完。工作人员领取记录如下表,仓库管理员在核查工作人员四次领取纸板数的记录时发现有一次记录有误。问第几次记录有误?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
第二步,如图1所示,如果是竖式无盖纸盒,那么需要一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也就是说正方形:长方形=1:4;如果是横式无盖纸盒,那么需要两个正方形和三个长方形,也就是说正方形:长方形=2:3。如果两种纸盒混合制作,那么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比值应该在1:4到2:3之间,只有第四次不满足。
因此,选择D选项。
动静∶是非
本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动”与“静”是反义词且是矛盾关系,“是”与“非”也是反义词且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大”和“小”“多”和“少”都是反义词,但“大”与“小”“多”与“少”都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B项:“生”与“死”“曲”与“直”都是反义词,而且“生”与“死”“曲”与“直”都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古”和“今”“长”和“短”都是反义词,但“古”与“今”“长”与“短”都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D项:“轻”和“重”“贵”和“贱”都是反义词,但“轻”与“重”“贵”与“贱”都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企业引入投资人甲注入资金5000万元,投资完成后原企业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从60%下降到40%。又过了一段时间后董事长将自己所持股份的一半卖给投资人乙,同时投资人乙为企业注入资金1.2亿元,此时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下降到15%。问此时投资人甲如果卖出所持股份,能获利多少亿元?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最开始企业股份的资金为x亿元,则董事长持有0.6x亿元,根据“股份从60%下降到40%”可列式:=40%,解得x=1,董事长原来持有0.6亿元的股份。
第三步,设过了一段时间后,股份的资金价格变成原来的n倍,即1亿元将变为n亿元。根据“股份下降到15%”可列式=15%,解得n=2.4。可知甲当初的0.5亿元将变成0.5×2.4=1.2亿元,卖出获利1.2-0.5=0.7亿元。
因此,选择C选项。
甲、乙两家大型医疗公司的负责人各带一名助手参加展会订购医疗器械。最终订单显示:每人各自订购了不同种类医疗器械,且其订购的每种医疗器械台数拾巧等于他所订医疗器械的种类数。每人订购的医疗器械种类数都未超过15类,并且两位负责人所订购的医疗器械台数不同,但都比自已的助手多购45台。问甲、乙两公司一共订购了多少台医疗器械?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甲的负责人订购a种器械、则每种订购a台,共订购a2台;同理,这甲的助手订购b种器材,则共订购b2台。乙的负责人订购m种器材,则共订购m2台;乙的助手订购n种器材,则共订购n2台。根据题意可知a、b、m、n均≤15。
第三步,根据“都比自已的助手多购45台”,可知a2=b2+45,m2=n2+45,则甲乙两个公司订购的总台数为a2+b2+m2+n2=2(b2+n2)+90,代入选项进行验证:
A选项,总数=150,则b2+n2=30,枚举可知在1~15之间没有任何两个平方数相加能凑成30,排除;
B选项,总数=170,则b2+n2=40,枚举可知4+36=40,即b=2、n=6,解得a=7、m=9,完全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①科学技术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大科学、定量化特点,创新将越来越依赖科学数据
②新兴数字技术大幅降低了数据流通和利用的成本,也促进了对数据资源价值的发掘
③与此同时,数字增加值在价值链中所占比重将显著提升,仅依靠低成本劳动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或将受到冲击
④越来越多的设备与网络建立连接,生产对数据的依赖程度在不断上升
⑤随着数据逐步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数据驱动的技术号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一国的长期竞争优势
⑥数据资源产生并扩散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有助于生产率的提升;其作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有助于减少传统要素投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谈到了新兴技术促进了数据资源价值,引出了“数据资源价值”的话题,而⑥谈的是数据资源的价值体现,应该先引出话题,在具体论述其价值,故②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对比A、B项。⑥句说的是数据资源的价值,④句和①句讲的是生产和创新对数据越来越依赖,论述的是数据的重要性。而②句引入了数据资源价值的话题,⑤句说的是数据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体现了数据的重要性。从话题一致的角度来看,⑥句和②句联系更密切,④①句和⑤句联系更密切,所以②句后应接⑥句,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有学者基于从食物成分和卡路里摄入等各个方面研究所谓的长寿饮食,指出长寿饮食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大量的豆类、全谷物和蔬菜;没有瘦肉或加工肉和极少量的肥肉;一定量的坚果和概榄油等。其研究报告认为。长寿饮食的关键特征是从非精制来源中摄入碳水化合物,从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来源中摄入少量但足够的蛋白质,以及足够的植物脂肪来提供大约30%的能量需求,这些食物能带来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本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长寿饮食的关键特征是从非精致来源中摄入碳水化合物,从主要以植物为基本的来源中摄入少量但足够的蛋白质,以及足够的植物脂肪来提供大约30%的能量需求,这些食物能带来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长寿老人以植物或鱼肉为主,不是只吃植物,那么是不是植物导致的长寿不清楚,排除。
B项:不明确项。古代人以植物为基础饮食,但是古代人是否长寿,我们不清楚,排除。
C项:增加反向论据。题干说摄入少量的蛋白质即可,选项说65以上的老人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才可以,也就说明吃植物不足以满足生理需求,从而削弱了论点。
D项:无关选项。选项说的是禁食的风险,未提到吃植物会不会长寿。
因此,选择C选项。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本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因为“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莫愁前路无知己”,二者属于因果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绝知此事要躬行”,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项:因为“商女不知亡国恨”,所以“隔江犹唱后庭花”,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具体表现,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D项: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茧居族”是指那些如虫子般缩在狭小的壳里不见天日的人。这些人有以下几个特征:几乎不出门,即使偶尔出门也是去最近的商店购买生活必需品;与他人零交流,即使与家人联系也是因为生存需要;以上两点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茧居族”的是:
本题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几乎不出门;
②与他人零交流;
③以上两点时间持续在半年以上。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李经常上网打游戏,打游戏有时是需要与他人交流,不符合关键词②,不符合定义;
B项:小田27岁那年开始“宅”在家里,不能说明是否几乎不出门,不符合关键词①,只是和男朋友分手,没有体现与他人零交流,不符合关键词②,且没有明确说明“持续在半年以上”,不符合定义;
C项:小张退出了同学群和朋友圈,过起了几乎不出门、不与社会接触、整天与电视、电脑和漫画书为伴的生活,说明其“几乎不出门,与他人零交流”,符合关键词①②,第二年毕业招聘季,才尝试着找工作,说明“时间持续在半年以上”,符合关键词③,符合定义;
D项:小王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不能说明其是否几乎不出门,是否与他人零交流,不符合关键词①②,且没有明确说明“持续在半年以上”,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1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8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8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10次
试卷分类:行测
练习次数: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