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1-14 14:30
扫码用手机做题
简述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与创新的原因
本题解析:
1.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告别高增长模式→→进入中高速增长;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局面。
(备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
2.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化
(1)在基础货币创造层面,由释放基础货币转为回笼基础货币,货币信用体系日趋复杂化。
(2)全球经济形势分化。
未来美联储降息或削减资产负债表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加速国际资本回流。
(3)未来我国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将极大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传统的通过结售汇和发行央行票据来投放基础货币的路径面临巨大挑战
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关于深人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发布,提出创新“信易贷”违约风险处置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建立线上可强制执行公证机制,加快债务纠纷解决速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债务人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1.题干体现的是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具体哪个方面?
2.我国发展金融科技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发展金融科技有哪些重要意义?
本题解析:
1.
金融科技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重构了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增加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从题目中“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可见是金融科技满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2.
我国发展金融科技的主要目标具体来看:
一是金融科技应用先进可控。
二是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
三是金融风控水平明显提高。
四是金融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五是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完善。
六是金融科技产业繁荣发展。
3.
1. 推动金融转型升级
①在金融产品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金融市场业务更加细化,竞争愈加激烈,产品与交易的透明度提升,消费者能更大程度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并且能够主动寻找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②在业务流程方面,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使金融机构开拓获客的全新途径;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大数据形成目标客户状况的全景视图,为精准营销提供可能。
③在经营模式方面,金融科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去机构、去人工的业态趋势。
2.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在资产管理、保险购买、私人银行等业务领域,智能投顾通过大数据分析、量化投资模型、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等理论模型,发现市场潜在的金融需求,为客户制订有针对性的组合资产配置方案。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对企业运营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实时监测,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发展与支持领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科技可以提供缩小数字鸿沟的手段,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同时,运用金融科技可以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适应小微企业小额高频、期短急迫的融资特点,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等问题
4.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建立金融风控模型,实现高风险交易和异常交易智能感知并有效甄别,通过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提升金融风险技防能力。
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截至2020年3月20日,农发行已投放扶贫贷款850.19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546亿元,占比64.2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途径除上述提到的提供贷款,还有哪些?
本题解析: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途径有三点:
(1)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既包括向实体经济提供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也包括推动实体经济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
(2)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交易支付便利、金融信息支持,如支付结算、货币发行、征信服务等。
(3)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社会总体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简述我国金融科技的应用。
本题解析:
(1)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中收集和分析数据将更加容易,并更多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交易和投资策略可以重新定义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提升交易速度,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监管机构可以更高效地分析、预警和防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2)助力我国金融业“弯道超车”
(3)实现民生普惠
(4)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从金融改革发展的角度,论述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经济社会背景,重大意义,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效,并说明分析未来金融监管框架未来发展方向。
本题解析:
1.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定义:
(1)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一系列监管制度安排。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不仅应当指引金融业更好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还应当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层面发挥更高效能。
(2)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重视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等。
2.社会背景:
(1)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作为金融工作四项重要原则之一。”这次会议还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到国务院机构改革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管委员会,可以说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也已经取得实际性、阶段性的成果。
(3)2018年3月,组建银保监会,我国新型金融监管框架“一行两会”成型,其目的在于解决旧的“一行三会”旧的监管模式容易引发的两大问题——监管空白与沟通成本高。
3.主要措施:
(1)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增强金融监管协调性权威性有效性、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要充分发挥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协调统筹作用。
(2)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3)加强审慎监管。更多使用市场化手段依法合规监管,切实改变以审批代替监管的做法。在金融机构准入、强化资本监管、偿付能力监管方面,进一步加强。
(4)加强功能监管。全面实施金融业务持牌经营,把线上线下各新型金融业态纳入监管体系,及时查处各类无牌照、超范围非法金融活动。
(5)发展穿透式监管新技术。在各类跨行业、跨市场复杂金融产品不断扩张,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复杂性空前提高,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在行业交叉领域不断滋生的背景下,对复杂金融产品全链条、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全过程实施穿透式监管。
(6)加强金融法治体系建设。推进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基础法律;推动加快制定期货法、融资租赁法等金融法律法规修订;推动出台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等管理条例;推动加快制定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等法律法规规章。
4.意义:
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极有必要。金融监管框架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监管机制、构建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是我国实现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5.金融监管框架未来发展方向
(1)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和中小银行改革,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释放活力、促进竞争、增强内生动力,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循环。
(2)积极稳妥推进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有序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3)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大力整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严格依法依规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突出监管重点,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加强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多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改革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依然面临着艰巨重任。请简要介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本题解析:
(一)准备阶段:以外币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为锚(1996—2003年)该阶段的核心是实现外币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为信贷市场做准备。
(二)发展阶段:先贷款后存款(2004—2013年)该阶段的核心是实现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并着手布局存款利率市场化。
(三)全面开放:专攻存款利率(2013—2015年)该阶段的核心是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四)最终深化阶段:实现利率并轨(2015年至今)该阶段的核心是实现利率并轨这一终极目标。要实现利率并轨,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要培育市场化利率体系,政策目标利率反应敏感从而确保施政行之有效。
第二,要逐步放开对存贷款利率浮动程度的管制。
第三,要培育关键政策利率和市场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从而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关键政策利率为基础,以市场基准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试卷分类:保险专业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知识产权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高级运输经济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知识产权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高级运输经济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人力资源管理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农业专业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农业专业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财政税收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金融专业
练习次数: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