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散文诗《落叶》运用了形象而易于幼儿理解的拟人手法表现了作者热

散文诗《落叶》运用了形象而易于幼儿理解的拟人手法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爱动植物的情感。请你依据《落叶》设计一个语言教育活动,引起幼儿倾听散文诗的兴趣,感受、理解其中的情感,并学会迁移其中的情感。

要求:

(1)题目自拟,写清楚年龄班。

(2)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查看答案 纠错
答案:
本题解析:

活动名称:落叶(大班语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认识落叶的基础上,欣赏、了解诗歌优美的词句,感受诗歌的情趣。

2.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并能用绘画或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大胆想象,能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散文诗,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落叶,了解落叶的外形特征。并收集落叶。

2.落叶PPT课件,优美的乐曲、教学图片4张(层层展开图片)。

3.每人一张供粘贴、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幼儿律动,引出诗歌

(1)播放歌曲《小树叶》,幼儿律动。

师:孩子们,听一听,这是什么歌?小树叶是怎样飘落下来的?请你们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

(2)引出诗歌

师:你们刚才表演的是谁呀?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在空中飘呀飘,最后落下来,我们把它叫落叶。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诗《落叶》。

2.欣赏诗歌,交流表达对落叶的经验与想象

(1)教师完整配乐朗诵诗歌《落叶》。提问:什么时候树叶会一片片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诗歌里说树叶落在了哪里?小动物们喜不喜欢树叶?为什么?

(2)观看落叶PPT课件,分段欣赏。

①第一段重点提问:秋天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

②第二段重点提问: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谁过来了?它是怎么做的?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③教师朗诵诗歌的重点部分,以层层展开图片的方式,辅助幼儿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与情趣。

重点提问:四句话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念或追问:谁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④讨论:为什么小虫会把树叶当成小屋?蚂蚁会把树叶当作小船?小鱼会把树叶当作小伞?小燕子会把树叶当成信?

(3)教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落叶》。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落叶的经验与想象

师:落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过来?它会把落叶当成什么呢?

启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话,要求幼儿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外出观察,观察后谈话:你看到的落叶是落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

2.捡落叶,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再添画构成有情节的画面。

活动二

1.提醒幼儿将自己的树叶画拿出来,放在桌上,教师问:你画上的树叶落在哪里?谁把它当成了什么?

2.继续讨论:诗歌里说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你该怎么说?教师根据幼儿画面内容,引导幼儿模仿原散文诗的句式描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3.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你画的时候,小虫好像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利用象征物仿编诗歌。

(1)模仿句式。树叶落在(),()看见了,把它当成()。

(2)出示幼儿绘画作品。幼儿模仿原散文诗的句式,根据画面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仿编语句。

(3)请个别幼儿示范仿编语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4)鼓励幼儿将自己编的散文诗讲给同伴和教师听,教师将全班仿编的诗歌串联起来,带领幼儿一起配乐朗诵。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树叶落到花丛里。小蜜蜂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4.角色游戏,迁移仿编经验。

玩法:请幼儿选择扮演的角色,一部分幼儿做“树叶”,其余的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与扮演“树叶”的小朋友一起说:“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当说到“树叶落到院子里”时,小蚂蚁接着说:“小蚂蚁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摇篮。”

在诗歌扮演中,教师需注意指导幼儿进行新的诗歌仿编。并做出相应的扮演动作,如小蚂蚁爬过来。

幼儿根据自己仿编的诗句边做动作边回答。

活动延伸:

用幼儿的树叶画装饰主题墙。

附散文诗:

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更新时间:2021-09-13 2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 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 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 习题。教师有选摔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 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 “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生产力对教育有些什么制约作用?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设计教学法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导生制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教学大纲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班级平行管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