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1937~1945年间苏日、苏中的关系。
1937~1945年间苏日、苏中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1937~1945年间苏日关系
1937~1945年,苏联在对日关系上表现出了复杂的两面性,这受其远东政策影响。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苏联为保自身安全,谋求对日妥协而不惜侵犯中国主权。
①苏联对日采取绥靖政策。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日采取中立措施,1939年苏联表示对满洲事变采取严正的不干涉政策,尽量回避与中日冲突有关的活动,这使得日军南下侵华。
②策划新疆和外蒙独立,签订《满蒙边界协定》。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状态,苏联担忧由于边界冲突会引发日苏间的对抗,于是极力促成伪蒙和外蒙两个傀儡政权签订《满蒙边界协定》。
③1941年,苏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这标志着苏联对《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背叛,同时,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但是,苏联在推行妥协中立政策的同时,也给中国抗战提供了一定的支援,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2)1937~1945年间苏中关系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苏日矛盾的变化,中苏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①从七七事变到苏德战争爆发
这一阶段,苏联改变对日本的不干涉中立政策,开始大规模的对华军事援助。但由于苏联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不值得依靠,所以这一时期全力援助国民党政府,并通过共产国际要求中共配合苏联稳住蒋介石。
②从苏德战争爆发到德黑兰会议召开前
为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减少了对华的援助,并要求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集中兵力攻击中苏边境的日军,向中共再度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但对国民党发动的反共视而不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蒋介石反共的气焰。
③从德黑兰会议到日本投降
德黑兰会议后,苏联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国民党,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甚至伙同英美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为出兵中国东北,提出了附加的政治条件,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经过20多天的激战,消灭日本精锐67万人,解放了中国东北和热河,对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