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会类高级经济师金融专业->2022年高级经济师《金融》真题

2022年高级经济师《金融》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3-01-06 15:08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专项政策,银保监会下发了《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文件。

从目前各项政策实施效果来看,上述政策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定市场主体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小微企业融资情况有显著好转,但实际工作中,中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破题。

第1题.试从中小微企业自身特性分析其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

第2题.请分别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融资风险分担,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供给等角度,阐述我国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题.请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建议。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管理水平整体较低;

资金筹集渠道较窄;

资金使用规划不足。

第2题.

(1)直接融资方面:股权和债券融资对高科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2)间接融资方面:中小微企业信用类和中长期类贷款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其占比较低。

(3)金融服务供给方面:一些中小银行偏离主业,未能有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4)融资风险分担方面:融资担保、抵质押品管理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融资担保业务的整体覆盖面和杠杆放大效率不高,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

(5)金融科技赋能方面,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有待提升,数据要素应用亟待规范。

第3题.

(1)总述: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是我国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任务。准确把握中小微企业自身的客观规律,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市场化原则,组合运用信贷、股权、债券三种方式,推动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增量、降价、提质、防风险”。

(2)建立完善激励约束相容的中小银行培育机制。

金融业要回归本源,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差异化经营、坚持本土化发展的科学定位,也要通过监管考核机制推动中小银行内部构建起支农支小的资源倾斜机制。

深化中小银行股份制改革,在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战略投资者引入机制,推动中小银行完善产权约束和法人治理结构。

进一步完善外部政策激励机制,通过财政注资、减费降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弹性化监管等积极的政策激励,支持大小银行间进行动态博弈,进一步激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

(3)完善融资担保制度。

完善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担保机构之间的联保、分保及再保等机制安排。

发挥财政资金的正向激励作用,构建完善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长效机制,扩大担保业务覆盖和融资杠杆效应。

完善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考核机制,适当提高担保代偿率等风险容忍度。健全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不同市场主体之间,中央、省、市县不同层级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

(4)完善直接融资制度。

通过优化“反向挂钩”、税收、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和退出机制,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探索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完善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更顺畅的转板机制,促进上市资源有效流动;建立健全债务违约风险处置机制,提高风险出清效率。

(5)强化金融科技支撑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竞合发展,充分利用各方优势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加快数据共享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高权威的金融数据聚集枢纽和领先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动数据要素的多向赋能。

(6)构建政策支持长效机制。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青山常在、生机盎然”。另外,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统筹推动,加强各类要素的综合支撑,推动货币、财税、监管、立法等各个部门、各类支持政策的协同和配合。

2 问答题 1分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强化金融领域监管和内部治理,要将防腐措施与改革举措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进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有针对性的补齐制度短板。

2019年五月,B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风险处置过程中,接管组采取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措施,接管了B银行原来的储户存款,对公业务等,通过存款保险金和央行借贷便利等手段,保障了存款人的全部权益,以及债权人的大部分权益,2021年2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B银行破产,裁定书显示,2020年11月17日,B银行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金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申请破产清算。

第1题.分析当前我国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第2题.简述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3题.试分析我国处置中小银行风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1)股权结构有待优化,股东管理不规范。

(2)股东缺位问题长期存在。部分中小银行股权分散,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参与度较低。

(3)部分股东资质较差,部分股东缺乏长期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只关心分红、融资而不关心银行长远发展。

(4)三会一层”运行机制不畅,缺乏有效制衡。

(5)股东大会对于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考核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

第2题.

(1)银行风险外部性与道德风险是中小银行风险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中小银行通过理财、同业、金融市场等模式,突破业务领域和经营区域限制,进一步放大了其网络效应,使得风险外部性可以更快的速度传递给其他经济主体。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银行自身治理的不足和监管不到位。

(2)银行杠杆“顺周期”与隐性担保使得中小银行负债端更加脆弱。

顺周期”特征充分显现。此外,由于中小银行隐性担保的“特许权价值”较低,银行为了持续获得“特许权价值”而降低自身风险的动机并不强烈,这进一步催生了中小银行风险的累积。

(3)利率市场化与风险转移效应导致中小银行资产端配置过高风险资产。当银行利差过低时,银行通过承担更高风险并将投资风险转嫁给存款人的投机更加强烈,即“风险转移效应”可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上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而负债端成本下行幅度有限。受区域受限、网点较少等影响,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利差压力,因此,其通过资产端配置更高风险资产以缓解利差压力的动机更加强烈,风险暴露随之增加。)

第3题.

(1)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缺乏专门系统的法律体系,亟须解决法律缺位问题。金融风险处置关键环节存在法律缺位问题。

(2)中小银行风险监管权和风险处置责任的权责关系不匹配。

(3)中小银行风险处置中压实各方责任不到位,损失分担机制不健全。

第一,违法违规股东承担损失的法律责任不到位、地方政府属地责任未压实、不良贷款企业责任未压实,审计发现部分问题中小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在征信系统中显示为结清,不利于对不良贷款企业的风险预警。

第二,对中介机构追责不到位,对会计师事务所在财务报告审计中存在隐瞒贷款拨备等财务信息、未真实反映风险等情况,没有追究其责任。

第三,对监管机构追责不到位,当前仅限于对涉案监管官员追究个人法律责任,并未对监督管理责任制度

(4)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

(5)没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所以偏离了发展方向。

3 问答题 1分

2021年4月,A银行通过反洗钱业务系统监测发现,个人客户李某的账户转出交易大都通过非柜面渠道进行,账户短期交易频繁,累计交易金额较大,明显与其职业收入水平不符,账户资金呈现分散转入,集中转出,集中转入,分散转出等特征。

A银行调查发现,李某以投资经营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为名,通过发小广告、发微信朋友圈、电话推销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李某宣称以认购返租的经营模式,与投资人分享该项目投资收益,即在不支付实物给客户的情况下,通过日返或月返的方式,以百分之二十五的年化收益率向投资者返还充电桩租金,据调查,李某通过上述方式先后向两千余人募集资金,募集金额超过三千二百万元人民币。

第1题.请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涉嫌非法集资,并说明理由。

第2题.请从监管协作,信息共享,技术监测,法规完善等角度分析我国在防范非法集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题.请提出完善我国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的对策建议。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1)非法集资的定义: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2)李某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且宣称以认购返租的经营模式,与投资人分享该项目投资收益,实际自2021年初起账户交易情况已呈现一定异常,即: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构成非法集资。

第2题.

(1)缺乏监管:银行通过反洗钱业务系统检测发现问题,且发现时募集金额超过3200万元,可见银保监会对银行日常业务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2)缺乏监管协作,监测碎片化突出:现有多种碎片化监测途径缺乏统筹规划,运动式监测问题突出,连续性明显不足,影响预警效果。

(3)存在“信息孤岛”:各金融机构间的监测系统相对属于内部循环,而非法集资资金流转往往横跨多家机构。

(4)监测预警技术手段有待成熟:资金化大为小,通过众多的关联公司、关联账户拆分转移,资金关系追踪难、认定难。

(5)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如考虑反洗钱法律制度等。

第3题.

(1)总述:金融机构是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一环。

(2)加强金融法治化建设。健全金融机构履行监测职责的法律政策。

(3)完善金融机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比如说“明确工作主体”“明确防控的能力”)。

(4)多措并举,解决数据孤岛,国家层面建立常态化数据交换机制(建立反馈形成机制、信息共享制度、信息反馈回流等)。

(5)加强金融监管与科技的进一步结合,借助科技之手,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4 问答题 1分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顾几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变轨迹,期间虽有曲折,但始终坚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和双向浮动的弹性显著加强。

第1题.请详述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区别。

第2题.请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特点。

第3题.试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色。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1)固定汇率:由政府规定该国货币同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两国货币汇率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以内,这样的汇率并非意味着完全固定不动,而是说会围绕相对固定的上下限范围进行合理的波动,通常由政府的中央银行出面干预。

(2)浮动汇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没有上下限波动幅度,这个幅度主要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的。

第2题.

(1)总述:2015年的“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人民币双向波动特征显著增强。

(2)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化的调节机制下,能够做到充分、及时和准确地反映国际市场以及外汇供求的变化。

(3)波动幅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逐步放宽,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有效推进了汇率市场化进度,汇率波动弹性增强。

(4)汇率双向浮动。

(5)总结: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第3题.

(1)总述:特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积极地通过汇率制度改革,推动金融业更高水平开放。

(2)从几个阶段来看: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用汇量大,外汇供不应求,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这对保障外汇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稳定、服务国家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次改革,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核心实际是“汇率并轨”(调剂价格和官方汇率),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这次汇率改革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第二次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改变人民币钉住美元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工具。

第三次改革,是“811汇改”优化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提升中间价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地位。

总结: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对中国经济自身,乃至中国对外交往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作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意义最为特殊的重大决定。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