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1-13 17:25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25%企业所得税税率,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000万,自行核实的会计利润4000万,对其2020年的业务进行检查时发行,该企业没有计算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1.2020年11月投入并使用设备一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600万,税款78万。该设备直线法计提折旧,2年折完,无残值,税法规定4年折完。
2.实际发生工资总额2000万元,拨缴工会经费30万,发生职工福利300万元,教育经费180万元
3.投资收益中包含国债利息收入100万,企业债券利息收入50万
4.企业营业外支出中,包含通过省级人民政府向目标脱贫企业捐赠支出800万,以及违反食品法而向工商部门罚款20万
5.企业有仓库200平方米,净值50万,一直没交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6.检查中还发现,该企业有3个月账簿未使用中文记账
(企业计算房产余值扣除比例20%,土地使用税5元/平米,扣除项目均已取得有效凭证)
[问题1][简答题]
计算购入设备A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问题2][简答题]
计算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教育经费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问题3][简答题]
计算投资收益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问题4][简答题]
计算营业外支出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问题5][简答题]
计算企业2020年应补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问题6][简答题]
针对企业未使用中文记账应如何处罚
[问题7][简答题]
计算该企业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本题解析:
[问题1]固定资产自投入使用次月开始计提折旧,故2020年应当计提折旧仅仅1个月
(1)会计准则当年应当计提折旧:(600-0)÷(2×12)×1=25(万元)
(2)税法规定年限2020年应计提折旧:(600-0)÷(4×12)×1=12.5(万元)
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5-12.5=12.5(万元)
[问题2](1)工会经费扣除限额:2000×2%=40万,实际发生额小于扣除限额,故全额扣除,调整额为0万元。
(2)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2000×14%=280万,应调增300-280=20(万元)
(3)教育经费扣除限额2000×8%=160,应调增=180-160=20(万元)
故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教育经费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0万元、20万元、20万元
[问题3]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投资收益应调减100万元。
[问题4](1)违反食品法而向工商部门支付的罚款不得税前扣除,故应调增20万元。
(2)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公益性捐赠在2022年之前全额扣除,故调整额为0。
故营业外支出应调整20万。
[问题5](1)应补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200×5=1000元=0.1(万元)
(2)应补缴的房产税:50×(1-20%)×1.2%=0.48(万元)
[问题6]针对企业未使用中文记账应做如下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问题7]4000-0.1-0.48+12.5+20+20-100+20=3971.92(万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办督查室近日派员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就当地违规征税等问题进行了明察暗访。督查发现,景县政府及有关单位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存在不切实际压税收任务、搞税收排名,集中清缴补缴欠税,向企业分解税收任务、征收“过头税”,以扶贫名义摊派捐款,以及不顾财政困难举债搞迎检、办大会等问题,引起企业和群众不满。(注:材料是根据学员回忆的关键词在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具体内容可能稍有出入)
[问题1]什么是“六稳”“六保”?两者有什么关系?
[问题2]材料中违反了《预算法》中政府收入的哪些管理要求?
[问题3]过头税是什么?虚收空转是什么?形成的原因,如何解决并避免?
本题解析:
[问题1]含义:①六稳: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我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六稳”:要求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②六保: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就业、经济都有很大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央又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两者关系:
“六稳”和“六保”直接不是孤立的,两者是彼此联系的。
①“六保”针对的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做到“六保”是底线,而实现“六稳”是目标。“保”是“稳”的基础,也是前提。因此,必须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只有守住“保”的底线,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②“六保”的关键是保就业、保民生和保企业。保就业,才能保住民生之本;保基本民生,就是要帮助困难和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保市场主体,就是要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和就业的“饭碗”。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进而稳住经济基本盘。
[问题2]违反《预算法》中:(1)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景县政府不切实际压税收任务、搞税收排名、集中清缴补缴欠税、向企业分解税收任务、征收“过头税”、以扶贫名义摊派捐款,违反了此项规定。
(2)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公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除前款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景县政府不顾财政困难举债搞迎检、办大会,违反了此项规定。
[问题3](1)过头税是指税收征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而过度地向民间征税的做法,包括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种。时间上的过头是指,税务专管员为了完成税收任务,把来年、后年甚至是以后更多年份的税收提前收了上来;而幅度上的过头是收一些不该收的税,或者提高税率,随意罚款等。包括将国家的减免税费政策打折扣,还包括巧立名目增设新的收费项目,或者在已经实施的收费项目中过度监管和过度活动。
(2)虚收空转指将已入库的收入,以支出形式拨付到纳税人,然后再通过纳税人将收到的财政拨款再次入库,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财政虚收虚支,制造了财政收入的超常增长。
(3)形成原因:①列收列支②先征后返③乱拉税源、混级入库④预征税款、寅吃卯粮⑤贷款缴税⑥借款做收入⑦应退不退
(4)解决并避免:
1)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①预算超收及短收的平衡机制②预算赤字的弥补机制③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2)加强地方债务预算管理:①适度准予地方政府举借债务②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3)加强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和监督制度。
4)加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020年新冠疫情,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全年实现经济正增长,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经济稳定的内涵和经济稳定要达到的目标。阐述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的制度手段,并结合我国防疫实践,列举我国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的举措。
本题解析: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及目标:经济稳定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大致平衡,经济稳定的内涵不但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还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就是指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财政经济稳定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机制手段:
1.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下面对财政在调节社会总量平衡方面的手段加以分析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
①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需求。
②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③社会总供求平衡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即人们在设计财政收支制度的时候,使财政收支的扩大与缩小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呈相反方向的变化,以此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如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税收支出等。
3)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主要是财政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平衡政策等相互配合,但财政政策处于基础地位。
2.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制度手段。
(1)政府预算
在财政政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政府预算,具有法律性、综合性、计划性等特点。
从总需求的影响而言,预算收入对总需求产生收缩效果;预算支出对总需求产生扩张效果。
①社会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及其平衡状态来调节。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采取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政策来压缩需求;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采取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的赤字政策来扩张需求;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采取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②国民经济中的经济结构和各种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结构来调节。
(2)税收
税收作为调节手段,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也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些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率的确定、税种的选择、税负的分配、税收优惠以及税收惩罚等规定体现出来。
①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之间的配置;调节产业结构,即调节资源在产业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分配。
②税收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3)公债
公债的调节作用:调节货币流通和资金需求、调节产业结构、调节国民收入使用结构。在发达国家,公债是调节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
(4)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活动,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主要投资于那些具有外部效应大、自然垄断特征、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5)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是指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萧条时期增加公共支出;膨胀时期减少公共支出。
(6)财政补贴
①财政补贴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而给予的财政援助。
②财政补贴的特征:财政补贴具有鲜明的政策意图,为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服务的;财政补贴对接受补贴者会产生激励作用,是一种财政援助。
4.结合我国防疫实践,我国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的举措:
(1)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
(2)多渠道筹集资金,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
(3)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4)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同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5)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甲地板厂系一般纳税人,税率13%,5月发生下列业务:
1.进口A型实木地板,关税完税价格100万,关税税率6%,消费税税率5%
2.当月领用A的50%用于连续生产B地板,买家直接付款方式将B销售,取得不含税收入100万
3.赊销20万木地板卖给B公司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20万,合同约定下月15日付款,写出会计分录
4.将C型实木地板用于投资,最低售价160万,平均售价不含税180万,最高不含税售价200万
5.将自产D型实木地板用于办公室装修,成本90万,成本利润率5%,市场无同类产品售价
[问题1]计算A应纳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问题2]计算准予抵扣的B型实木地板已纳消费税
[问题3]做出赊销B型实木地板的会计分录
[问题4]计算用于投资的应交消费税
[问题5]计算用于办公室装修的消费税
[问题6]当月增值税销项税额
本题解析:
[问题1](1)进口A型实木地板应纳关税=100×6%=6(万元)
(2)进口A型实木地板组成计税价格=(100+6)÷(1-5%)=111.58(万元)
进口A型实木地板增值税=111.58×13%=14.51(万元)
(3)进口A型实木地板消费税=111.58×5%=5.58(万元)
[问题2]准予抵扣的B型实木地板已纳消费税=5.58×50%=2.79(万元)
[问题3]因为合同约定下月15日付款,故增值税纳税义务未发生,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22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000
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26000
[问题4]把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投资入股、抵偿债务、用于换取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应按照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售价计算消费税。
用于投资的应交消费税=200×5%=10(万元)
[问题5]组成计税价格=90×(1+5%)÷(1-5%)=99.47(万元)
用于办公室装修的应纳消费税:99.47×5%=4.97(万元)
[问题6][问题6]
业务2应纳增值税:100×13%=13(万元)
业务3应纳增值税:0元,合同约定下月付款,纳税义务尚未发生
新版章节练习,考前压卷,完整优质题库+考生笔记分享,实时更新,软件,
业务4应纳增值税:180×13%=23.4(万元)
故当月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3+23.4=36.4(万元)
简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
本题解析: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
(1)外部性原则:各项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该由控制着这一服务提供的效益与成本内部化的最小地理区域的辖区来进行。也就是说,只要不至于产生服务成本与受益在辖区内的不匹配。公共服务的供应责任就应该尽可能下放到最低层级的辖区。
(2)信息复杂性原则:信息处理越复杂、越可能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事项,越应让地方管理;信息复杂程度低一点,属于全局性的事务适合于国家来管理。
(3)激励相容原则:如果在某种制度安排下,各级政府都按划定的职能做好自己事情的,就可以使全局利益最大化,那么这种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的。要想保障政府间财政关系成功运行,实现激励相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地方政府自治条件;②共同市场条件;③预算硬约束条件;④权力制度化条件。
某企业2018年经税务机关核准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2019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取得销售收入5200万元;
(2)全年发生销售成本2200万元,税金及附加320万元;
(3)发生销售费用1340万元,其中广告费700万元,业务宣传费200万元;
(4)管理费用96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80万元,支付给其他企业的管理费为30万元;
(5)财务费用12万元,系以年利率8%向非金融企业借入的9个月期的生产用资金200万元的借款利息(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年利率为5%);
(6)投资收益54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24万元,从深圳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30万元;
(7)营业外支出80万,其中支付客户违约金20万元,法院诉讼费7万元,税收滞纳金3万元,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50万元;
(8)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为72万元,实际上缴工会经费2.16万元,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15.16万元,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5.6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度广告费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金额为多少万元?
2.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管理费用”,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金额为多少万元?
3.2019年度“财务费用”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金额为多少万元?
4.工资与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金额共计多少万元?
5.2019年度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多少万元?
本题解析:
[问题1]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5200×15%=780(万元),小于实际发生额700+200=900(万元),本年度税前只能扣除780万元;900-780=120(万元),超过扣除限额的120万元2019年度税前不得扣除。
[问题2](1)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30万不得在税前扣除;(2)业务招待费的60%=80×60%=48(万元)>5200×5‰=26(万元),所以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6万元,差额(80-26)=54万元税前不得扣除;54+30=84万元
[问题3]2019年所得税前可扣除的财务费用=200×5%×9÷12=7.5(万元)。12-7.5=4.5
[问题4](1)企业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可以据实扣除,无需纳税调整;(2)工会经费的扣除限额=72×2%=1.44(万元)<2.16万元,职工福利费的扣除限额=72×14%=10.08(万元)<15.16万元,职工的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72×8%=5.76(万元)>5.6万元;(3)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金额=(2.16-1.44)+(15.16-10.08)=5.8(万元)。
[问题5](1)国债利息收入和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投资收益54万元为免税收入;(2)该企业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5200(收入)-2200(成本)-320(税金及附加)-1220(销售费用)-876(管理费用)-7.5(财务费用)-27(营业外支出)+5.8(纳税调增)-100(以前年度亏损)=455.3(万元)
试卷分类:保险专业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知识产权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高级运输经济
练习次数:4次
试卷分类:知识产权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高级运输经济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人力资源管理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农业专业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农业专业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财政税收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金融专业
练习次数: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