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2
人体的每一块骨都是一个器官,骨的构造由( )等基本单位组成。
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主要生理机制是(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在教学中应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即垫击球的位置、( )和全身协调用力。
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过程是: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的阶段、( )、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的阶段。
内环境稳态是指( )。
体育教学研究中的测量包括物理量的测量和非物理量的测量.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物理量测量指标的是( )。
中枢延搁是指( )。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剧烈运动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何要攻栏?如何练攻栏动作?”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
《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的整体,它是一门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揭示体育基本特征及其( )的学科。
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再练习——总结评价——放松下课。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是( )。
与男子相比女子骨的特点为( )。
足球踢球动作结构由助跑、支撑脚站位、踢球脚摆动、脚触球和( )动作五个环节组成。
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简述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案例:
教学条件:水平四;初中二年级男生;人数36;排球18个
教学内容:排球两人对练传、垫球
教学目标:
(1)练习提高排球基本动作技术。
(2)发展学生全身协调性及手眼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肢体控制能力。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队列练习,徒手操准备活动;
(2)教师讲解示范两人对练传、垫球的动作要领;
(3)学生分组练习并查找自己练习中的不足,教师巡视指导;
(4)做静力拉伸放松活动,回收器材。
问题:
(1)依照案例中的教学步骤是否能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
(2)案例中的教学步骤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案例:
小刘老师和蒋老师分别对水平四,初中一年级,分腿腾跃跳山羊授课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小刘老师将分腿腾跃跳山羊教学内容设计为5课时的单元教学.对第2课时的分腿腾跃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引导练习,分组进行助跑、踏跳、提臀、分腿动作练习;
(2)示范完整动作,借助大屏幕展示出动作图解并进行动作要领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的讲解;
(3)分组练习分腿过山羊动作;
(4)G秀学生技能展示;
(5)分组练习,巩固提高技术动作。
蒋老师对分腿腾跃跳山羊教学内容设计为3课时单元教学.对第2课时的分腿腾跃的教学过程设计为:
(1)分组练习,助跑2~3步,支撑提臀、分腿动作;
(2)示范讲解踏跳,顶肩屈髋,提臀分腿,回落动作,并分组进行练习;
(3)优秀生示范;
(4)结合动作挂图,讲解示范分腿腾跃跳山羊动作要领;
(5)分组练习,两人保护与帮助,一人练习;
(6)选择高度,自由分组进行练习。
问题:
(1)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两位老师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根据所提供的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水平四.初中二年级,八班,人数:38。
教学内容:脚内侧踢球练习。
教学条件:足球场一块,足球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