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深度自测卷1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题。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回答题。
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查看材料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题。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查看材料
据预测.2015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为东京、孟买、新德里、墨西哥城。这四大城市的共同特征是( )。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 ′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题。
次日泰山站( )。查看材料
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上图所示区域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查看材料
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查看材料
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回答题。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查看材料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下图为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河谷地形的原因是( )。
读下图。完成题。
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接近,它们是( )。查看材料
读下图。完成题。
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下图中的( )。 查看材料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
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查看材料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材料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查看材料
每年的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正式生效,这一天就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图为我国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据此回答题。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说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 查看材料
①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它们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
②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将各要素紧密联系
③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④地理环境的脆弱性和差异性
每年的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多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正式生效,这一天就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图为我国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据此回答题。
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据此完成题。
大批饥民闯关东,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查看材料
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据此完成题。
现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此时的特征是( )。查看材料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题。
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查看材料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题。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查看材料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供应了国际市场97%的需求。读图回答题。
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查看材料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供应了国际市场97%的需求。读图回答题。
有关甲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供应了国际市场97%的需求。读图回答题。
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如何理解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特点?为了突出这个特点,应采用那些措施?(12分)
请简述地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以下是刘老师在讲解初中“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教学结束片段,阅读该片段,回答
问题。
“同学们,结合板书,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中。2亿年前地球的陆地是连成一片的,后来在板块运动中.慢慢演变成我们今天的这种海陆分布,也造就了麻姑所看到的‘沧海桑田’。”
问题:
(1)请就这堂课的结课方式予以评述。
(2)请你谈谈地理课结课时应注意的要点。
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美国东北部地区多次发生暴雪,给当地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人们把这些暴雪的原因,归咎为“大湖效应”。读图回答。
(1)从天气系统、地形条件、水汽来源等方面解释美国东北部地区频发暴雪的原因。(8分)
(2)并说明暴雪使美国经济遭受影响的原因。(8分)
阅读以下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镜头一:“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 ”
镜头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
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
镜头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 ”
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每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
阅读关于“地图的阅读”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地图的阅读,,的内容
阅读地图,要学会使用比例尺。地图上的比例尺多用线段表示,标注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有的是数字式。
阅读地图,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方向。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问题:(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