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 (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如图所示,在圆柱形密闭绝缘气缸内,有 Oa、Ob、Oc 三个可分别绕中心固定轴 O 无摩擦自由转动的绝热隔板, 隔板把容器中的理想气体分隔为密闭的三部分。在温度为 T0 时,平衡后它们的体积之比 V1:V2:V3=1:2:3。改变 温度使三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温度之比为()。
如图 所示,在宽度为 d 的无磁场区域的左右两侧,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边 长ι为 2d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 efgh 置于左侧区域,线框平面法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对角线.历与磁场边界平行, 现使线框以速度 v 垂直于磁场边界从图示位置向右匀速运动,在整个线框穿越无磁场区域的全过程中,线框中感应 电流的方向()。
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3.0 V,内阻不计,定值电阻 R 的阻值为 7.5π,L1、L2为相同规格 的小灯泡,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4(b)所示。当开关 S 闭合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表 1 所示,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 5 所示。大量处于 n=4 能级的氢原子,发射出 的光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其颜色分别为()。
许多版本的初中物理教科书中都有我国古代巧妙应用杠杆的内容,例如图 6 中的舂和桔槔等。简要说明物理教 学中运用该资源的意义。
在学习“家庭电路”时,教师通常利用“家庭配电线路板”进行演示。简述使用该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
问题: (1)指出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4 分) (2)写出该习题正确的解答。(6 分) (3)针对该同学的解答,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其解决此类问题。(10 分)
下面是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小孔成像部分的教学片段。
刘老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大家想知道光通过小孔会出现什么情况吗?
同学们:想知道!
刘老师:大家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一下光通过小孔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甲同学:形成大小和小孔一样的明亮圆斑。
刘老师:如果小孔前面蜡烛的光通过小孔呢?
甲同学:同样是明亮的圆斑啊。
乙同学:书上有,是一个倒立的像。
刘老师:哪位同学的想法正确呢?下面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参照大屏幕(图 )进行实验,注意观察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并记录
丙同学:我们看到蜡烛的像也是倒立的,而且移动蜡烛,烛焰的像的大小也在变化。
刘老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现象,我在黑板上画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如图 所示)。大家注意,像是倒立的。
刘老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没有了。
刘老师: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小孔成像的例子,比如阳光明媚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大地,我们会在地上看见许多圆形的斑点,这就是小孔成像。大家见过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
刘老师:大自然有许多奥秘,大家要注意观察,这也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问题:
(1)对该教学片段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评述。(15 分)
(2)将能透过“F”字样的卡片放在小孔前,画出图中观察者在半透明屏幕后看见的像。(5 分)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孔成像的特点。(10 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 11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声音的利用”一节中应用雷达倒车的原理示意图。
任务: (1)该资源最适合用于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4 分) (2)基于该资源,结合其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节中,自制简易密度计的内容如下所示:
动手动脑学物理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作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 10.3-9 甲)。图10.3-9 乙和图 10.3-9 丙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哪杯液体的密度大。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
任务:
(1)简述物体的浮沉条件。(4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密度计”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