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6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题。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查看材料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查看材料
苏轼在《食荔枝》里面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此回答题。
安徽省不能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查看材料
苏轼在《食荔枝》里面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此回答题。
岭南地区与江苏省均可以发展的农业是( )。查看材料
下列关于中亚地理位置和自然坏境描述正确的有( )。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山如画,景象万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题。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查看材料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题。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查看材料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查看材料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题。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查看材料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题。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查看材料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题。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查看材料
读下图完成题。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查看材料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查看材料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题。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查看材料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查看材料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查看材料
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查看材料
下列关于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海拔都低于100m②土壤都较肥沃
③都降水较为丰富④雨热同期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以区域地理为主的课程内容定位”的理解。
地理板书的功能是什么
材料非洲的自然带景观分布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归纳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并分析E-F沿线光照和水分变化状况。(6分)
(2)根据图1分析M岛自然带差异的原因。(6分)
(3)图2所示,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南:11s坡雪线的高低差异,并分析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4分)
阅读下面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新授环节部分,回答问题。
【提出例证,质疑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设疑过渡,观察猜想】
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的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一起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
【角色扮演,证实假说】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观察动画、图说地理】
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
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问题:
(1)请就这堂课的新授环节给予评述。
(2)请你谈谈角色扮演、证实假说环节应注意哪些要点。
阅读以下关于“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的教学过程设计,回答问题。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本次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6分)
(2)为减少这些弊端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时应把握好哪些方面 (10分)
阅读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黄土高原”的内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到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问题:(1)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