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试卷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会结合初中学过的四大反应类型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室温下,将1mol的CuS04?5H: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0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HS04?5H20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
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l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某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四个特征:①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②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为18种元素;③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④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乙酸的相关内容时。分别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老师l:
【引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表演哑剧,剧情是吃鱼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喝一口醋,鱼刺变软变脆,顺利咽下。
【设问】吃鱼的时候不小心误将鱼刺卡在喉部,为什么喝一口醋可使鱼刺变软?
【过渡】这个问题的所在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乙酸。
教师2:
【引入】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句:“好——做——酒,坏——做——?”
学生接上:“坏做醋”。
师: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请就上述两位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与评价。
(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化学学习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为: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下面是某老师对此实验的改进:
如下图所示,配制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取适量的棉花蘸取,把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塞在干燥管内,细管l:7也塞上。玻璃管上分别缠上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浸有KMn0。溶液的布条。试管内加入2mL浓硫酸,按图连接装置。加热,待浓硫酸快要沸腾时撤离酒精灯.并把铜丝钩迅速放下,令反应的铜丝完全浸没在硫酸里,反应立即开始,可以看到白色烟雾的生成,待安全装置内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品红试纸和浸有KMn04。溶液的布条褪色时,将铜丝钩拉升,此时试管中溶液为蓝绿色,几乎没有黑色。反应完成后,静置5分钟,等多余的S02被棉花吸收为止。然后取下安全装置的试管,让同学体验S02的气味,加深印象。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写出该改进实验设计的优点。(写出3个方面)
(2)简述上述改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某化学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试题】一位同学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0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0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0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0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考试结果】有32.5%的同学选择了A或B。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案例:
【过渡】接着学习铁的氢氧化物,根据化合价写出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
【板书】铁的氢氧化物Fe(OH)3和Fe(OH)2。
【设问】预测它们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学生】两个角度:碱的通性、氧化性或还原性。
【教师】我们的预言是否正确,我们通过一组实验认识一下它们。
【学生实验】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下轰即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
【教师】同步做一份特殊处理的白色Fe(OH)2,展示用。
【思考】为何你们所制得的Fe(OH)2沉淀与老师提供的不同,分析原因。
【思考】如何才能制得白色的Fe(OH)2呢?关键在于隔绝氧气,如何隔氧?不是这节课的重
点,大家有兴趣来参加周末的课外活动。
问题:
(1)针对该案例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请给出你的评价和建议。
(2)根据该教师的教学流程,说明其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构建、能力
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各方面,任选3个方面予以回答。)
(3)简述该教学案例中老师如何达成“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1》“钠的重要化合物”的部分内容: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思考与交流
1.回忆前面做过的实验.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2.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和氧化钙与水的反应类似,请你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通过实验和观察.请你描述一下这些现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Na202+2H20=4NaOH+02↑
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02+2C02==2Na2C03+02↑
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须化学1的“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和“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中“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
(2)完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并对教学过程做简要说明。(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