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测区应优先选择在( )。
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时,反映配筋混凝土桥梁的质量状况衰退,并与环境条件有关的指标是( )。
在钢绞线的应力松弛性能中,当初始负荷相当于公称最大力的70%时,1000h后的应力松弛率应不大于( )。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时,测试信号显示有缺陷引起的二次反射波,桩底反射信号不明显,应判定该桩为( )类桩。
关于分项工程和实测项目检验的相关规定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应采用( )的方法。
《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3512-2020)规定,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被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且不得小于( )MPa,龄期不应少于7d。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适用于( )施工的隧道。
地质雷达探测数据有反射信号强,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不连续且分散、杂乱的特征,表明混凝土结构背回填密实性为( )。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测区应优先选择( )。
跨中挠度初始值、加载测值、卸载测值分别为0.Omm、10.5mm、0.5mm,计算挠度为12.5mm,则挠度校验系数和相对残余挠度分别为( )。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下列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中可用于长距离预报的是( )。
采取稀释瓦斯安全措施后,确诊甲烷浓度小于( ),二氧化碳浓度小于( )后,方可允许施工人员进入工区开挖面作业。
采用滤膜测尘法检测隧道内空气中总粉尘浓度,试完成下列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1)若预估隧道内的粉尘浓度>50mg/m3,则应选择滤膜直径为( );
采用滤膜测尘法检测隧道内空气中总粉尘浓度,试完成下列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对于正在施工的隧道,应在隧道内粉尘浓度稳定后( )min后开始采样。
采用滤膜测尘法检测隧道内空气中总粉尘浓度,试完成下列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5)若现场采样前后滤膜的增量为0.3mg,采样时间为15min,采样流量为20L/min,则测点处空气中总粉尘浓度为( )。
对某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该桥计算跨径为20.0m,桥面横向布置为:0.3m(栏杆)+9.0m(车行道)+0.3m(栏杆)=9.6m,无人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一Ⅱ级。根据前期检测结果得到的跨中截面正弯矩计算结果和各分项检算系数见下表。
(3)根据表中数据,跨中截面正弯矩实际抗力效应R的计算结果应为( )。
对某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该桥计算跨径为20.0m,桥面横向布置为:0.3m(栏杆)+9.0m(车行道)+0.3m(栏杆)=9.6m,无人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一Ⅱ级。根据前期检测结果得到的跨中截面正弯矩计算结果和各分项检算系数见下表。
(4)根据表中教据,跨中截面正弯矩实际荷载效应与实际抗力效应的比值为( )。
某大跨度隧道,围岩级别为IV~V级,采用钻爆法开挖,地下水不发育。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3)该隧道边墙超挖每侧允许偏差为( )。
某大跨度隧道,围岩级别为IV~V级,采用钻爆法开挖,地下水不发育。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5)隧道开挖完成后进行断面检测,属于非接触量测的方法是( )。
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了监控量测,该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其中1号断面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每次测量读取3次读数。对1号测试断面的前两次测量结果见下表。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次测量时1号测试断面的拱顶测点位移量为( )。
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了监控量测,该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其中1号断面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每次测量读取3次读数。对1号测试断面的前两次测量结果见下表。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若不考虑温度影响,第二次测量时l号测试断面的净空变化(周边收敛)位移量为( )。
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控制断面布设应力(应变)测点,用于施工阶段、竣工荷载试验和长期运营的应力(应变)检测和监测,请回答以下问题。(2)施工阶段用于结构内部应力监测,可采用( )传感器。
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控制断面布设应力(应变)测点,用于施工阶段、竣工荷载试验和长期运营的应力(应变)检测和监测,请回答以下问题。(4)以下哪种传感器可同时适用上述3个阶段的混凝土内部应力测试( )。
符合下列( )条件的,可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以下哪些情况,应进行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
关于隧道激光断面仪的操作、应用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板式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过程中需对试样进行对中放置,下列表述正确的包括( )。
桥梁技术状况评价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整座桥应评定为5类桥( )。
当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出现( )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下列关于土工布性能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建设方组织现场质量抽查采用回弹法测强,发现预制混凝土T梁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要求第三方检测单位复测,可采用( )。
根据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数据绘制的P-S曲线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表述正确的有( )。
模数式伸缩装置试验检测项目包括( )。
在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时,当( )项目的评定状况值达到3或4时,对应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应直接评为4类或5类。
采用滤膜测尘法检测隧道内空气中总粉尘浓度,试完成下列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2)关于采样夹滤膜直径大小与采用过程中估算滤膜上总粉尘增量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采用滤膜测尘法检测隧道内空气中总粉尘浓度,试完成下列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除滤膜外,检测所需的其他仪器设备还包括( )。
对某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该桥计算跨径为20.0m,桥面横向布置为:0.3m(栏杆)+9.0m(车行道)+0.3m(栏杆)=9.6m,无人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一Ⅱ级。根据前期检测结果得到的跨中截面正弯矩计算结果和各分项检算系数见下表。
(1)以下关于承载力检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对某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该桥计算跨径为20.0m,桥面横向布置为:0.3m(栏杆)+9.0m(车行道)+0.3m(栏杆)=9.6m,无人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一Ⅱ级。根据前期检测结果得到的跨中截面正弯矩计算结果和各分项检算系数见下表。
(2)依据规范的相关规定,以下关于承载力检算的叙述正确的有( )。
对某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进行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该桥计算跨径为20.0m,桥面横向布置为:0.3m(栏杆)+9.0m(车行道)+0.3m(栏杆)=9.6m,无人行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一Ⅱ级。根据前期检测结果得到的跨中截面正弯矩计算结果和各分项检算系数见下表。
(5)根据现阶段检算结果,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某大跨度隧道,围岩级别为IV~V级,采用钻爆法开挖,地下水不发育。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该隧道可采用( )开挖方法。
某大跨度隧道,围岩级别为IV~V级,采用钻爆法开挖,地下水不发育。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对隧道开挖质量的基本要求是( )。
某大跨度隧道,围岩级别为IV~V级,采用钻爆法开挖,地下水不发育。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4)采用钻爆法开挖隧道时,其爆破效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
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了监控量测,该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其中1号断面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每次测量读取3次读数。对1号测试断面的前两次测量结果见下表。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3)下列仪器中,常用于测量隧道净空变化(周边收敛)的有( )。
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了监控量测,该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其中1号断面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每次测量读取3次读数。对1号测试断面的前两次测量结果见下表。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下列关于隧道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某隧道施工过程中开展了监控量测,该隧道洞内温度变化较大。其中1号断面拱顶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前视标尺为吊挂在拱顶测点的铟钢尺,后视标尺为放置在稳定衬砌上工作基点上的铟钢尺。净空变化(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测量,每次测量读取3次读数。对1号测试断面的前两次测量结果见下表。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控制断面布设应力(应变)测点,用于施工阶段、竣工荷载试验和长期运营的应力(应变)检测和监测,请回答以下问题。(1)下述关于应变测试方法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有( )。
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控制断面布设应力(应变)测点,用于施工阶段、竣工荷载试验和长期运营的应力(应变)检测和监测,请回答以下问题。(3)用于竣工荷载试验的应力(应变)检测,可采用( )方法。
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控制断面布设应力(应变)测点,用于施工阶段、竣工荷载试验和长期运营的应力(应变)检测和监测,请回答以下问题。(5)该桥的长期运营应力监测,可采用( )方法。
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3个试件均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则可判定该检验批接头拉伸试验合格。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某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时,若实测平均波速为4400m/s,反射波首先返回的时间为0.005s,则缺陷位于桩顶以下22m处。( )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以地质分析为基础,运用地质调查与物探相结合、长短探测相结合、洞内与洞外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探测相结合、地质构造探测与水文探测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并相互验证。( )
隧道岩溶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弹性波反射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应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