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于较敏感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0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该污水排放的受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对于地面水评价等级为三级的项目,河流水质状况调查至少应包括( )。
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至少应为( )。
某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不属于该项目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是( )。
某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区面积为16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评价区内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
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方法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内容中,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lg(r)-11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某面声源宽a、长b,预测点位于面声源中心轴线上,与面源中心的距离为r。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面声源噪声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矿山开采项目占地面积23km2,不涉及生态敏感区,项目开发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改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减缓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中,应优先选择的是(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适用于( )的环境影响评价。
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评价原则的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的方法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对规划要素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环境修复补救措施的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主要内容的是(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针对生态敏感目标(水生、陆生)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调查内容中,不属于生态影响调查内容的是( )。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污染物中,不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的是( )。
某建设项目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厂界噪声级增量在5dB(A)以上,敏感目标处噪声级增量为3dB(A),且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依据该高速公路设计车流量计算得到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围内。
某企业车间外墙安装甲、乙两台风机,其中甲风机昼间运行8h,运行时对厂界外居民点的噪声贡献值为56dB(A);乙风机昼间运行16h,运行时对厂界外居民点的噪声贡献值为53dB(A)。关于该居民点处甲、乙风机噪声昼间等效声级(Ld)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拟两侧各拓宽一个车道,扩建前双向四车道在有正常车流和无车流通过情况下敏感目标处噪声分别为65dB(A)和58dB(A);扩建后六车道达到设计车流量时对敏感目标的早上贡献值为68dB(A)。则扩建后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 )。
某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生态影响评价成图范围为1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为( )。
某新建公路选线方案经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应优先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不属于规划分析的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分析内容中,不属于规划基础条件不确定性分析的是( )。
下列分析方法中,不属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主要规划分析方式和方法的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跟踪评价方案主要评价内容的是(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PM2.5的手工分析方法是( )。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某河流如需符合Ⅳ类地表水质量标准,其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周平均最大温升和温降分别是( )。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关于环境噪声监测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居民、文教区的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是( )。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放速率标准分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某项目有两个二甲苯废气排气筒,高度均为20m,间距为25m,排放速率分别为0.6kg/h和0.8kg/h。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其等效排气筒的高度和二甲苯排放速率分别为( )。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排污口设置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某企业外排含有铜、镉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物采样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企业生产周期为12h。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企业工业污水监测频率应为( )。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固定设备通过建筑物结构传播至噪声敏感建筑物A、B类房间内噪声限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某项目施工场地一侧紧邻居民住宅(距离小于1m),项目施工时该住宅(受施工噪声影响方向窗户开启时)室内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夜间最大声级为56dB(A)。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居民住宅处施工场界噪声排放达标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施工场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商住楼1~2层为大型超市,3层以上为住宅。超市内大型货梯运行时对3层以上住宅室内产生噪声污染。关于该商住楼住宅室内噪声污染执行标准和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受稳态噪声源影响的边界噪声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一类区内炉窑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14MW(20t/h)的燃气锅炉,其烟囱最低允许高度是( )。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必须经处理达到相关要求后,才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 )。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不影响污染物排放达标和焚烧炉正常运行的条件下,下列废物中,可入炉进行焚烧的是( )。
下列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条件中,不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的是( )。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区域中,可作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备选场址的是( )。
某拟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环境影响报告书设置的防护距离为场界外300m。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该处置场场界与周围常住居民区的防护距离不应小于(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 )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判断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依据包括( )。
下列废物中,适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露天开采煤矿项目对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属于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测对象之间应满足的要求有( )。
某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户外声传播衰减中,与声波频率有关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符合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有(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内容中,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重点的有(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基础条件的不确定性分析内容包括(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属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内容的有( )。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包括(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准备和收集的资料有( )。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纳入社会影响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内容的有( )。
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CO浓度限值有( )。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域功能适用于( )。
某工厂甲醛排气筒高度为10m。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该工厂甲醛排放应执行的排放限值有( )。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