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 → 专业基础知识->2014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专业基础考试》真题精选
在设计年径流的分析计算中,把短系列资料展延成长系列资料的目的是( )。
明渠均匀流总水头线,水面线(测压管水头线)和底坡线相互之间的关系为( )。
在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关于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采用的设计方法是(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正确的表述为( )。
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及钢筋用量相同的构件,一个施加预应力,一个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硅酸盐水泥中,常见的四大矿物是( )。
寒冷地区承受动荷载的重要钢结构,应选用( )。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某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设计频率为P,若设计工程的寿命为L年,则在L年内,工程不破坏的概率为( )。
图示结构,MEG和QBA值为( )。
图示中取A的竖向和水平支座反力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X1(向上)和X2(向左),则柔度系数( )。
图示结构Qc影响线(P=1在BE上移动)中,BC、CD段纵标为( )。
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界限破坏时截面所能承受的极限弯矩设计值Mu为( )。
已知矩形截面梁b×h=200mm×500mm,采用C20混凝土(fc=9.6N/mm2),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已配有3φ20(As=942mm2),as=45mm。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计算时,γ0=l.0,ψ=1.0,γd=1.2;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计算时,K=1.2,试求此梁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 )。
已知矩形截面梁b×h=200mm×500mm,采用C25混凝土(fc=11.9N/mm2),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fy′=300N/mm2),纵筋的保护层厚度c=35mm。承受弯矩设计值M=175kN·m。按(DL/T 5057—2009)计算时,γ0=l.0,ψ=1.0,γd=1.2;按SL 191—2008计算时K=1.2,求As( )。(注:选项C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计算)
已知某地形图的比例尺为l:2000,其中坐标格网的局部如图所示,a点的X、Y坐标分别为(500,1000),已知ae=7.1cm,ah=5.4cm,不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则M点X、Y坐标为( )。
图示桁架中,当仅增大桁架高度,其他条件不变时,杆1和杆2的内力变化是( )。
已知均布荷载矩形截面简支梁,b×h=200mm×500mm,采用C20混凝土(fc=9.6N/mm2,ft=1.1N/mm2),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fyv=210N/mm2),已配双肢?6@150,设as=40mm。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计算时,γ0=l.0,ψ=1.0,γd=1.2;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计算时,K=1.2。求此梁所能承受的剪力设计值V( )。(注:选项B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按SL 191—2008计算)
当设计烈度为8度时,考虑地震组合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计算高度x应满足下列哪一要求?( )
临塑荷载是指( )。
某挡土墙墙高5m,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墙背直立、光滑。地表作用q=10kPa的均布荷载,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γ=17kN/m3,φ=15°,c=0。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主动压力为( )。
AB杆变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则A端的杆端弯矩为( )。
图示结构(EI为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BC及传递系数CBC为( )。
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采用的设计方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纵向受拉钢筋分别采用HPB235、HRB335、HRB400时,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界限破坏时的截面抵抗矩系数αab为( )。
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时( )。
已知矩形截面柱,b×h=400mm×600mm,采用C30混凝土(fc=14.3N/mm2),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fy′=300N/mm2),对称配筋,设as=as′=40mm,η=1.0,承受弯矩设计值M=420kN·m,轴向压力设计值N=1200kN。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计算时,γ0=1.0,ψ=1.0,γd=1.2;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计算时,K=1.2。试求纵筋截面面积As=As′( )。
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决定性的三大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