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某门学科的测验成绩分布为正态分布,从某一学区随机抽取的65名考生的 平均分为74,标准差为8。 根据本次测验成绩,该测验分数的平均数的标准误
在阳光照射下,个体对波长为560nm的黄绿色光最敏感,而在黄昏时,对波长为505nm的蓝绿色光最敏感,这种现象被称为
一位老人回到阔别己久的家乡,当他走到村头小桥时,触景生情,想起了童年 往事,这个例子主要说明的
下列关于纯音掩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假定能力为正态分布,现取正、负各3个标准差,欲将1000名被试按照能力 测验成缋等距划分为好、中、差三组。下列选项中于分配到各组的被试人数最接近的是
假设正常人情绪稳定性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某研宄者拟根据3000正常人的情 绪稳定性数据制定95%正常值范围,但计算时用了求99%置信区间的公式,产生的结果是
假定某门学科的测验成绩分布为正态分布,从某一学区随机抽取的65名考生的 平均分为74,标准差为8。 该学区所有考生平均成绩的99%的罝信区间是
假定某门学科的测验成绩分布为正态分布,从某一学区随机抽取的65名考生的 平均分为74,标准差为8。 在其他有关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普莱尔(W. Preyer)奠定科学儿豪心理学基石的代表作是
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布鲁纳的概念形成研究中,个体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足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每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检验该属性与未知概念的关系,进而形成概念,这种概念形成的策略是
下列关于感觉和知觉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有两所幼儿园可供家长选择,一所幼儿园离家远,但设施条件很好,另一所幼儿园离家近,但设施条件一般。家长在做决定时由于不决,这种冲突时
在某强化程序中,得到强化之前的反应数蛩是变化的、不可预期的。该强化程序是
先让被试学一系列汉字,然后在测验时提供汉字的偏旁部首,让被试补写其 余部分而构成一个有怠义的汉字。这种记忆测验方法是
最早使用实验方法对注意选择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彻里(E. C. Cheny)。他 的经典实验是
在“交通信号灯亮度对汽车驾驶员辨别信号灯所耑时间的影响”的实验中,信 号灯亮度和驾驶员辨别时间分别是
在实验中,如果被试在自变量各个水平上的因变量作业成绩都很高且无法明 显差异,说明实验存在
用极限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的阈限值显著大于递 减序列的阈限值,则说明存在某种误差,这种误差是
在记忆研宄中,为了防止复述产生作用,通常采用的控制方法是
为考察汉字字频(高频、低频)与声旁规则性(规则、不规则)对汉字阅读 的影响,研究者将5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组既阅读高频-规则字,也阅读高频-不规则字:另一组既阅读低频-规则字,也阅读低频-不规则字。 该实验中的声旁规则性属于
在感受性测定的实验中,特定刺激条件下由被试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而得出 的虚报率和击中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依据APA的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下列参考文献书写格式正确的是
一个测定反应时的实验指导语为:“请您注视屏幕中央,实验开始时,屏幕中央将出现一个红色的方块,要求您看到红色的方块后立即按键盘上的空格键。 看到红色方块后反应越快越好......”由此可以判断该实验是
在一项考察初中生英语学习效果的研究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学辅导式和 启发式,使用的英语教材有A、B、C三个版本。该实验设计是
百分位数P45=65表示
在某项测验中,总分高分组被试在某题的通过率为0.70,低分组被试在该题 的通过率为0.20,那么该题的区分度位
试从学习的认知观出发,简要比较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利弊
简述句子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试述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
—个两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A有3水平,自变量B有两水平。请画出以下三种情况的线形图: (1) 变量A和B均存在主效应显著,但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2) 变量A不存在主效应,变量B存在主效应,且两个变量不存在交互作用: (3) 变量A和B的均不存在主效应,但两个变量存在交互作用。
在一项检验大学生心理旋转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若在平面旋转条件 下以三维物体和字母R为两种刺激材料,以性别为被试变量,每种实验处理需要4名被试,要求不同性别的被进行匹配判断并记录其反应时。请给出两种实 验设计方案并说明每种方案所最少需要的被试数量。
小强正在专心的做地理拼图,亮亮从旁边走过,只听哎哟一声,亮亮的腿碰 到了小强的课桌,把小强花长时间做的拼图碰散了。小强一抬头,却发现亮亮正 朝旁边的同学挤眉弄眼,由此,小强认为亮亮的行为是故总的,十分生气,给了亮亮一拳。试用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解释小强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过程。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学校教学现状的满意度,某大学生进行了一项研究。部分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访谈抽样与构建初测问卷:研究者利用晚自习,在图书馆阅览室随机抽取部分大 学生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概括、归纳,编制出学校教学现状满意度初测问卷,用5点量表计分。 试题与题目筛选:随机抽取文、理各5个班进行测试,计算各题的平均分、标准 差及每道题与测验总分的相关(区分度),其中前10题的数据见表1。
度、效度分析:随机抽取文、理科各10个班,每班随机抽取25名学生进行正式测试,对398份有效问卷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问卷包括3个维度,再对这398份问卷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探讨问卷的结构效度。此问卷各维度的α系数,见表2。
差异检验结果:考察不同学科学生态度差异可以用t检验,也可以用F检验。现 给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研究者据此得出结论:文、理科学生在维度III的态 度差异程度大于维度Ⅱ的态度差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研究的访谈抽样和初测问卷的构建过程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2) 针对表1的数据,提出项目筛选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3) 表2中的α系数是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它反映了问卷的什么心理测量学特性? (4) 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考察过程是否存在错误?并说明理由? (5) 根据表3的数据,文、理科学生对学校教学现状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研宂 者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