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渗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按照测量管理制度的要求,以下未体现测量工作双检制的是( )。
下列应洒布粘层的是( )。
下列关于拱式明洞构造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关于采用工字钢钢拱架进行隧道支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在对进度计划进行工期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审查时,应重点审查( )。
下列关于触电事故预防管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建设期在12个月以内,或者工程承包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可采取( )。
竣工后一次结算的方法适用的建筑安装工程是( )。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下列分部分项工程中,需要专家论证的有(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措施有( )。
下列关于滑模摊铺机法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说法,错误的是( )。
滑模摊铺时,为保证拌合物不发生过振、欠振或漏振,摊铺机振捣频率设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关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梁存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规定,下列专业分包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关于高路堑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说法错误的是( )。
某高速公路位于平原区,路基宽1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K3+460~K3+550段位于水田路段。路堤填筑高度5~6m,填料为砂性土。该路段的软基处理方案如图所示:
软基处理方案示意图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工程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在现场交了平面控制桩,交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现平面控制桩D32缺失。施工单位接受了控制桩后及时进行了复测。
事件二:施工单位制定的塑料排水板及砂垫层整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入套管→塑料排水板穿靴→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A。
事件三:塑料排水板采用SPB-1型,平面间距1.5m,呈梅花状布设,板底深至基岩面处,板顶伸入砂垫层50cm。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针对D32控制桩的缺失,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
2.改正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流程中的排序错误(按“应先XX,再XX”描述),并写出工艺A的名称。
3.塑料排水板施工应配置的主要机械设备?
4.写出图中低液限黏土中水排至路堤外的主要路径。
5.采用真空预压的步骤是什么?停止抽气的条件是什么?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三级公路,公路起讫桩号为 K0+000~K12+300,路面结构形式如图 2 所示,图中(A)未采
用硬化处理,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和配碎石基少地段条城碎结构之间设置下封层。项目地处丘陵地区,周边环境 复杂。其中 K2+000~K2+600 为滑坡地段,该地段多为破碎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路线在滑坡地 段以挖方形式通过,经挖方卸载后进行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对滑坡地段施工编制了滑坡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滑坡监测方案,通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中发 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 1 个月内,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并提交相关材料。
事件二:滑坡地段采用挖方卸载的防治措施,对该地段边坡釆用锚杄加钢筋网再加喷射混疑土进行防护。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做了如下处理:①在沥青面层施工前 1~2d 内,采用人工清扫方式清
理级配碎石基层表面;②当基层表面岀现小坑槽时,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③当基层表面出现较大范围松散时, 清除掉该范围内全部基层重新铺装。
事件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会同相关资料检验人员对基层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横坡 等项目进行了实测。
问题:
1.写出图 2中 A的名称。下封层施工宜采用什么方法施工?
2.指出事件一中对应急预案告知性备案做法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事件二中,滑坡防治措施属于哪类滑坡防治措施,滑坡防治措施还有哪两类?
4.逐条判断事件三中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处理的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
5.补充事件四中还需实测的项目,并指出实测项目中的关键项目。
某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的一座分离式隧道,双向 6 车道,宽 2×14m。左线 ZK44+300~ZK45+700,长度
1400m,右线 YK44+310~YK45+722.3,长度 1412.3m,洞身围岩为Ⅱ级~Ⅲ级,施工单位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为 防止左右洞在同一断面同时开挖,对两隧道之间围岩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右洞从进口主攻、左洞从出口主攻 的方法开挖。隧道立面示意图见下图。
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技术员甲认为全断面开挖发的特点是工作空间较小、施工速度快、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且全断
面开挖法具有较小的断面进尺比,每次爆破震动强度较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的稳定。考 虑到该隧道地质情况与进度要求,所以该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开挖。同时针对该隧道掘进到地质不良围岩破碎地 带,应采取“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的基本原则。
事件二:支护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的工序包括:①开挖;②超前支护;③初喷;④锚杆、钢筋网、钢拱 架;⑤复喷至设计厚度。
事件三: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地质和支护 状况,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洞内外观察、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
事件四:项目部还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进入隧道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 专门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电钻钻眼应检查把手胶套的绝缘是否良好,电钻工应戴棉纱手套, 穿绝缘胶鞋;爆破作业人员不能着化纤服装,炸药和雷管分别装在带盖的容器内用汽车一起运送;隧道开挖及 衬砌作业地段的照明电器电压为 110~220V,同时加强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通风设施由专职安全员兼 管。
问题:
1.该隧道内右洞、左洞的施工过程中排水分别用什么方法?
2.改正事件一中技术员甲对全断面开挖法特点阐述的错误之处。本项目针对该隧道掘进到地质不良围岩破
碎地带采用施工,还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什么? 3.写出事件二正确的支护施工工序。
4.补充事件三中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 有哪些?
5.指出并改正事件四中项目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错误。
甲公司承接了某一级公路 K10+100~K18+230段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务,其中包含一段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
构为 11 跨 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柱式墩,1.5m桩基础。引桥 0#桥台至 6#墩桩长 12~16m,靠近主桥四 跨桩长超过 20m,引桥上部结构均采用梁场预制,现场架设。施工前编制了如下双代号网络计划,并通过监理 审批。
根据与业主所签的施工合同,甲公司将 K14+280~K15+400段的路基及防护工程分包给乙公司,并签订了合同。
该项目在实施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K11+430~K11+685 段为软土地基,原设计方案为换填处理,由于软基深度较深,经监理、业主同
意,决定变更为采用粒料桩处理。
事件二:为便于统一进行安全管理,乙公司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由甲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兼任。
事件三:在 F 工作施工中,发现地下出现一地质勘探资料未出现的墓穴,导致 F 工作停工 35 天,甲公司为 此向业主提出工期索赔。
事件四:由于该河段枯水期长,且左岸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故引桥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法施工,挖孔桩施 工照明、电器和起吊设备安全控制要点部分如下:
(1)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2)桩孔内应设防水带罩灯泡照明,电压应为安全电压。
(3)电缆应为防水绝缘电缆,并应该设置漏电保护器。
(4)孔深大于 15m 时,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
事件五:梁场内预应力张拉时部分主梁锚板处混凝土出现变形开裂现象,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如下: (1)清除锚下损坏混凝土,采用与主梁相同配比混凝土修补;
(2)重新安设相同规格锚垫板,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张拉。
但张拉时仍然出现变形开裂情况,监理工程师指出了项目经理部现场处理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要求。 问题:
1.该网络的计划工期为多少天?计算 D工作的最迟结束时间,并指出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2.按照《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事件一中的变更属于哪一类变更?其变更应由哪级交通主管部门
负责审批?粒料桩施工有哪几种方法?
3.事件二中甲、乙两公司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4.事件三中,F工作的总时差为多少天?甲公司可以向业主提出多少天的索赔工期?
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安全控制要点的正误。
6.改正事件五中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现场处理办法的不妥之处。